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u1 Y) [5 y0 S0 I9 @2 ^
对苯二酚是一种苯的两个对位氢被羟基取代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 C6H6O2,白色结晶,又叫氢醌。有毒,成人误服1克,即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等症状。对苯二酚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一氧化碳。对苯二酚主要用于制取黑白显影剂、蒽醌染料、偶氮染料、橡胶防老剂、稳定剂和抗氧剂。' W$ J0 t. B4 S' m% h) K1 i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对苯二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1]' y: d7 W( }) G( u6 x+ f
物理性质' I3 Z2 P a2 f$ ]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见光变色。有特殊臭味。" v/ Z2 E6 W6 c' i1 L8 O
溶解性:易溶于热水,能溶于冷水、乙醇及乙醚,微溶于苯。
5 e' d5 j: ]8 w; A, \5 x/ s晶相标准燃烧热:-2854.1kJ/mol
& F! a7 }" v: l1 }晶相标准生成热:-364.5kJ/mol$ N% l* e" Y6 Y
气相标准燃烧热:-2953.3kJ/mol7 \7 ^5 E$ w' U
气相标准生成热:-265.3kJ/mol! E; c7 C( f2 }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179.6kJ/mol4 z& P" d& f' a+ ]' `0 y
气相标准熵:344.28J/(mol·K)$ m1 W ^/ W& c
气相标准热熔 :123.60J/(mol·K): U1 J1 P& |. J- t0 U5 W1 d
: O$ X( T+ T5 c8 h% O
化学性质
* k" r+ K3 D; G1 u稳定。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分解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3]# ?1 G8 r* @6 \/ k1 W6 e' | S+ W) u
与氧化剂、氢氧化钠反应,燃烧释放刺激烟雾。是有毒、高毒物品。 [4]6 [6 F* M4 j0 e$ V
在动物试验中,反复给予30~50mg/kg剂量时,则可引起急性黄色肝萎缩,除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外,并能发生异常的色素沉着。服用1克时,能刺激食道,而引起耳鸣、恶心、呕吐、腹痛、虚脱;服用5克时可致死。 [5]
6 O/ J" q" [% r1 g0 u; ~. s
+ ~+ F1 }* O) m4 k W化学数据/ _' f/ S& \6 {6 T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 m' U8 Q4 f1 U5 p% @2.氢键供体数量:2
2 ^" U* H9 Q( T. B% k3.氢键受体数量:2* o% L! X. _' _3 P5 q/ T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8 W$ G$ x$ [& [4 {" i9 M
5.互变异构体数量:3
" b- B; j8 N3 l5 K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0.5
$ q# |6 `, _) t4 L# ~1 F7.重原子数量:8# j) F+ \6 v8 ^7 i( K
8.表面电荷:0" W+ h; Q+ q$ v8 I8 ^
9.复杂度:54.9
5 j( N" K- f5 O( k$ B& g' p+ K5 i& P-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 D% V" U8 s7 n4 v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2 o$ `; j9 `" H9 J B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7 I/ ^. C3 Z2 p. w7 S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h: R! C' y8 W% A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z" Y0 `' u" t! w6 A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6]
8 ~4 r. r% J( Q' O q( |. X% F" R% }0 M
+ V* l {* b) x2 [
主要用途
: c6 A8 @( e0 N- R/ J2 i3 b1.对苯二酚主要用作照相的显影剂。对苯二酚及其烷基化物广泛用于单体贮运过程添加的阻聚剂,常用的浓度约为200ppm。 [4]
& G5 s0 M3 M: Q' i, x; c2.用作橡胶和汽油的抗氧剂等。 [4]
2 v9 O; ?& T5 G; U$ k& k$ k3.处理领域,将氢醌加于闭路加热和冷却系统的热水和冷却水中,对水侧金属能起缓蚀作用。氢醌用炉水的除氧剂,在锅炉水预热除氧时将氢醌加入其中,以除去残余溶解氧。 [3]
) M5 ^ [' A& ]3 m2 E! L$ j% X4.是制造蒽醌染料、偶氮染料、医药原料。 [3-4]* u7 K) o- a9 u" t: J$ K
5.用作洗涤剂的缓蚀剂、稳定剂和抗氧剂等,还用于化妆品的染发剂。 [3]) i; Z7 X, z) C/ r2 `+ V
6.光度测定磷、镁、铌、铜、硅和砷等。铱的极谱法和容量法测定。杂多酸的还原剂,铜和金的还原剂 [4] 。& e: N; S6 J8 b/ ^
临床应用
$ t0 F4 ~+ Z2 C" J7 U( T, j4 m7 V( i氢醌洗剂
/ ~. D! c& y. q3 d0 H) C, j对苯二酚由苯胺氧化成对苯醌,再经过还原制成无色或白色晶末对苯二酚是传统的脱色药物,能有效地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对苯二酚虽有疗效,但稳定性差。于1999年3月研制了对苯二酚洗剂,克服了对苯二酚霜难以保存的缺点,并观察其对黄褐斑临床疗效。 [7] r& M9 R, c) K# a A& ?2 n# g
2 U0 d- ^/ p V, [1 e+ y
临床资料2 `9 h' R7 _# ]& b0 H* N
资料完整的黄褐斑患者56例,男9例,女47例;年龄21~47岁,平均28岁;病程2周~10年,平均4.5年。均为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7]
. j: @$ N9 e% C% c3 m7 V) M: o+ g# p1 \0 t
" K* G( D0 G* _) d3 ]9 }3 S
生产技术
+ P+ C r9 `) g
1.苯胺氧化法
! G7 h6 i t0 n1 L0 n+ X7 U将苯胺、二氧化锰和硫酸按摩尔比为1∶3∶4加入反应釜内,加料时应在夹套中通冷冻水控制温度在10℃以下。搅拌下反应10h,反应温度逐渐升至25℃左右,生成苯醌。然后在反应物内通入水蒸气进行水蒸气蒸馏,蒸出的苯醌与水蒸气经部分冷凝后流入还原釜,再加入与苯醌的摩尔比为1∶0.7的铁粉,加热至90~100℃,搅拌下反应3~4h,还原反应的产物为对苯二酚。还原产物经过滤除去氧化铁渣后,进行减压脱水浓缩。然后加入焦亚硫酸钠、活性炭、锌粉,加热至沸腾进行脱色。趁热过滤后,滤液缓缓降温至30℃以下,对苯二酚以针状结晶析出,经离心脱水后,加入沸腾床于80℃下进行干燥,即得成品。 [6]
) `0 v( A# a3 w2 w2.苯酚羟基化法
! b4 b1 i' X$ D# X采用过氧化氢作羟基化剂,反应在催化量的无机强酸或二价铁盐或钴盐存在下进行。 [6]0 Y( O0 x5 ~8 ]! Z/ w! U% v
制备对苯二酚的化学反应式
# L8 n; i5 D q* ?* [制备对苯二酚的化学反应式
5 l& O+ z2 Z8 x! ^
& m6 \' {9 G8 z- E. T! V V7 ?9 p! s. k7 Y
/ n3 |8 S- E w
: T8 i+ N$ M1 U+ T
/ p7 d( b7 U+ C9 v* F
安全防护
+ \$ s( w+ }5 w6 j2 m* I* s/ j
注意事项$ [! c# k" Q- d# o5 r5 Y4 Y7 x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 c. x! O2 y+ G. u. T
危害:毒性比酚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损害肝、皮肤功能。
8 D7 Z( ^, f: D8 G6 O# k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昏、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苍白、紫绀、恶心、呕吐、腹育、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尺厥、谵妄和虚脱 ,严重者呕血、血尿、溶血性黄疸,甚至可致死。, D( K4 A; X1 G D+ D5 t: \; Z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可致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皮肤可引起皮炎。
G5 \2 ?8 I1 ?7 l* }. Y: Z急性毒性:LD50320mg/kg(大鼠经口);人经口5000mg/kg,死亡。2 K0 e* t6 u* Q
刺激性:人经皮:250mg(24小时),轻度刺激。( m+ g* a2 G8 B1 ^6 D&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亚急性中毒表现为溶血性黄疸、贫血、白细胞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低血糖、皮毛无光泽和明显的恶病质。. E$ _ \" g5 U1 s8 s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umol/皿。微核试验:人淋巴细胞75umol/L。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人淋巴细胞6mg/kg。DNA损伤:人骨髓500mol/L。
; U$ W0 v+ U- g/ O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500mg/kg(孕1~22天),致植入后的死亡率(51天,雄性),影响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等,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 f, i4 g- a4 S7 m) P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不明确,人类无可靠数据。
' c9 v5 ~) M# b% C4 t! ?空气中:样品经滤器收集后,用酸洗脱,再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NIOSH法 ) [3]- w/ t1 A& a3 G4 ^"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T' P$ I- a) ?: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5 B- k! Z$ P$ }. R) l( M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 h$ E, l4 P* C: G# M$ T$ [( k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5 z i; y1 R- d* {8 C: U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3 M. A6 ~% q2 W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J- d2 W8 p3 R' e0 X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 )抹擦。然后用水彻底冲洗。或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n/ x S! l! k$ G4 e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7 y$ g6 z0 T- R5 J: S s$ z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示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4 d( e8 p+ P' {8 b# P# I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气体通过洗涤器除去有害成份。
, Y* x4 W/ n7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7 }* R0 U# r$ I/ l8 W. D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入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
& ~# ?' R, N9 T* J/ m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a- _* W0 U& F2 j- a( s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7 L* ^: e* t* I. g
包装注意事项: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3]
9 }, \+ v9 M0 C- @0 J- a0 A0 p* u安全术语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
0 ^% f. C8 o# w8 y* p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
7 s4 M1 R7 l1 Z/ G' L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 [3] [8]
$ O& p+ e2 J$ Y K2 s5 g) k- n' ]/ V4 h0 V2 B* h9 q
风险术语R22:吞食有害。 (Harmful if swallowed. )2 C5 h3 e" W5 C/ L* L4 M
R40: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Limited evidence of a carcinogenic effect. )
* ?- N7 \5 O3 y8 G% l; `* [R41: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
: U, t! u3 K7 p/ `R43: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8 y, R0 w% z4 c
R50: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2 M$ _) T9 W% p+ e% w7 F4 w& O2 d
R68: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险。 (Possible risk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 [3] [9]/ j4 J" B/ ^8 }; d( n
% \4 X$ P, m, p$ O3 K
待增加
) j+ s; `4 n( D7 d
" G* x2 w) y& g2 j! Z8 }7 T8 f2 w0 u5 n/ l; B/ s0 i4 p+ L
$ T8 `/ Z. ]- e$ {! E0 q5 g( I
+ X8 L4 I9 v4 B1 m& Q1 K
相关资料
1 m7 n. P& S* t3 P+ {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引用日期2017-12-13]
: I1 v% G! x, i I/ s9 g# l2. 对苯二酚 .物竞数据网[引用日期2020-09-11]% D# |0 z. e) L d: x- E7 S7 R T
3. 苯二酚MSDS .化工空间[引用日期2012-12-12]: C9 M- Z6 l' m1 |0 `/ D! n
4. 1,4-苯二酚 .ChemicalBook[引用日期2013-01-19]. l9 s+ M2 E5 }7 A
5. 对苯二酚化学性质 .化化网[引用日期2013-12-19]
% N; m' j) i6 O+ F) v8 L# X! i$ L+ I$ e- b6. 对苯二酚 .basechem[引用日期2014-08-17]
* f, Z- b5 d: h1 ]( c1 G; q8 s9 K7. 陈晓旭.氢醌洗剂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4.
- H) E4 W( J7 I8. 安全术语 .化工空间[引用日期2013-01-24]6 w1 J/ \. S) P, N; Y# w1 G
9. 风险术语 .化工空间[引用日期2013-01-24]
/ g8 p. r# C% y10. 对苯二酚 .字典通 [引用日期2013-01-19]- j8 ]+ C7 O- N0 |* x7 z
补充内容
7 z2 c. l, a9 h/ u! @7 H法规信息《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 [10]0 q' @+ k4 V4 V. ?" \2 U
待增加
+ N; [5 l$ u k/ _4 M9 e
& s1 n" G0 q8 V. z+ x5 ^0 m E
( }% d) Z& G9 O* z% R0 W
本内容贡献者
6 T2 Y# w9 x/ ~# |% v- N) t6 | k/ d1 W- N; u' M$ F
7 a% A/ V0 f* V. {
|
发表于 2021-1-28 15:0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