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o0 i- P8 P# F- |& L, r
聚丙烯酸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别名丙烯酸均聚物,化学式为[C3H4O2]n,呈弱酸性。
" F9 r, w4 J3 e4 O1 g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聚丙烯酸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0 t) X7 @! t/ y# D& H O! I; Q- H
中文名称:聚丙烯酸
$ o0 b* C1 H# ` G. U/ L中文别名 丙烯酸均聚物;丙烯酸聚合物;丙烯酸树脂;HPA;PAA;丙烯酸树脂乳液;丙烯酸改性树脂;助鞣剂;丙烯酸单体聚合物;聚丙烯酸;卡波姆;卡波沫;卡波普;聚羧乙烯;PAA;聚丙烯酸(盐);丙烯酸均聚物;丙烯酸聚合物;丙烯酸树脂;PAA AAS;聚(丙烯酸)。
( D! ?3 z1 k; L% ~# }英文名称 Polyacrylic acid2 c" `2 f+ b6 S1 W" A( W
英文别名 acrylicacid,polymerwithsucrosepolyallylether ; ACRYLIC ACID POLYMER ; CARBOPOL 941 ;9 e, n% y# ~( N& B2 J
CAS NO.9003-01-4/ b/ y6 g: L. a" E2 v
EINECS 202-415-4% l# i4 A+ G7 v4 K+ H& N
分子式:[C3H4O2]N+ L) N& ^' g8 L% t
分子量: 72.06N
& e- ^1 L7 c0 S" X4 k9 R1 y9 N K: \ V* M" b相对分子质量 <10000/ S/ B" }- Q; R( h
- ^5 t6 f& I4 P. k5 d3 O
物化性质; [! p) d) R. O s* j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能与金属离子、钙、镁等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对水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有优良的分解作用。用于水处理的本品分子量一般在2000-5000,可与水互溶、溶于乙醇、异丙醇等。呈弱酸性,Pka为4.75。在300℃以上易分解。
) Q7 d7 v- @( k2 e. \# r腐蚀失重试验表明,在40℃下,1M盐酸腐蚀介质中,当所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106的聚丙烯酸浓度为3125 mg/L时,其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相对最好,为66.75%。同样在1M盐酸腐蚀介质中,当聚丙烯酸浓度3125 mg/L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酸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降低,并且当温度为70℃和80℃时,表现为加速了Q235钢的腐蚀。对于中性自来水体系而言,所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9×105聚丙烯酸对Q235钢几乎没有缓蚀作用。 碳酸钙沉积法实验表明,温度为80℃时,当相对分子质量为3.19×105的聚丙烯酸浓度达到80 mg/L时,阻垢效率为96.7%;温度为60℃时,当其浓度达到40 mg/L时,阻垢效率为99.3%。并且阻垢效率随着聚丙烯酸浓度的增大而随之增大。 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明,聚丙烯酸对腐蚀阳极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属于以阳极抑制为主的吸附型缓蚀剂。电化学阻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聚丙烯酸的体系与空白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的特征相似,都是一个简单的容抗弧,说明聚丙烯酸并没有改变阳极反应历程。 ; I1 }* X" ~; |
5 E" [* I, F6 L. [) ^
检测方法
$ Z a' r$ Y" U0 q参照我国执行标准(GB/T10533-200)所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
6 \, t. Q' N* L固含量测定在一定温度下,将试样置于电热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
, S/ ^, a- [. s9 V: }, Q& j& S7 M游离单体含量测定在酸性条件下,试样中游离单体的双键与溴起加成反应。过量的溴与碘化钾作用析出碘。以淀粉做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滴定析出的碘。
2 s$ D8 K& S; C0 D极限粘度的测定将聚丙烯酸转化为聚丙烯酸钠。在101g/l硫氰酸钠溶液中制成稀溶液,用乌式粘度计测定其极限粘度。
/ Z! ~# X0 _) F( ]4 j. y7 @5 `水中聚丙烯酸的浓度PH=8时,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洁尔灭(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与水中阴离子聚合电解质聚丙烯酸反应离子缔合物沉淀,再以比浊法测浊度,从而求得水中聚丙烯酸的尝试。
3 l. R5 _; k0 o& _9 s* h. k* T" i1)用亚甲基蓝络合-比色法来测定。其原理为PH=6时,加入亚甲基蓝,使之与水中聚丙烯酸形成络合物,然后,该络合物吸附于硼玻璃上而成水分离,再用盐酸解吸,于分光光度计的740nm或688nm波长处测吸收率,即可求得水中聚丙烯酸的浓度。; |1 a. @) V9 L# K# b: q+ r
2)还可用变色染料频哪氰醇盐酸盐法来测定水中聚丙烯酸的浓度。于PH=6.8,将此变色染料加入水处理中,在分光光度计的600nm波长处测吸收率,既可求得水中聚丙烯酸的浓度。
' v2 \5 [4 `& T) m
" y" j1 m! j# A( l包装储运
! q& V; F* ]' i7 Z用聚乙烯塑料桶或衬聚乙烯的铁桶、塑料桶包装。塑料桶包装净重25kg;铁塑料桶包装净重200kg。贮存日期一般为10个月。# |' m1 b( u8 P$ x4 Z
9 Y+ s' h% j. W; Z x
主要用途
* d* l1 j* J& [& w1 K! S+ O4 mPAA(S)常与其他水处理剂组成配方使用,用作电厂、化工厂、化肥厂、炼油厂和空调系统等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阻垢分散剂。具体配方及用量根据现场水质及设备材质情况由试验而定。单独使用,一般使用浓度为1~15mg/L。 Q2 b5 \9 Z/ m( Q" J
本品除具有阻垢性能外,还能对泥土、腐蚀产物等无定性物具有分散作用,是一种分散剂。单独用量在2-15mg/L。 l. b# f3 l; M8 B$ j4 K1 C
本品常与缓蚀剂复配复合水稳剂使用。且具有增效作用。
2 v2 J% h& C& Q& u# m( F" b( V本品还具有吸水作用
" F8 ]) S; u- G2 n) Q
, c v' @8 ]# a: c
生产技术
. P/ T$ L! z% \$ O$ J& e" t8 Y- n
聚丙烯酸可由聚丙烯腈或聚丙烯酸酯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酸性水解,并用硫酸钠水溶液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作为引发剂的聚合方法来制取聚丙烯酸。
# U ~! J |+ B, H2 b5 q聚丙烯酸由丙烯酸单体直接在水介质中自由基反应聚合而成。异丙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不仅可以使分子量分布小范围较窄,还有降低粘度、移走反应热的作用。
$ V2 I+ F/ `. I' h生产过程一般为间歇式。聚合温度控制在60~100度,反应物酯比中,丙烯酸的浓度一般为10%~30%。引发剂过硫酸an(NH4)2S2O8的用量一般为丙烯酸质量的8%~15%。可加分子量调节剂(例如异丙醇。加入量在配方中一般占质量的10%~20%)以控制产品聚丙烯酸的分子量;也可不加分子量调节剂。加分子量调节剂时,配方中丙烯酸的用量可取上限;反之则应取下限。不加分子量调节剂时,配方中引发剂的用量应取上限,反之则应对下限。加入丙烯酸引发剂同时、按比例分别地滴加到水中或链转移剂与水的混合注中进行聚合反应。总的来说,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与引发剂的用量高时,都有利于降低产品聚丙烯酸的分子量。为了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酸时,要有惰性气体赶尽反应系统中的氧气。# g% @( |, F; W" @5 A+ w$ H
+ q, o) Q, B/ r1 t; N7 I
1 L7 ^9 }% P' [2 N) u3 O6 Q
安全防护
: L2 S6 l9 ~; \: }! c8 v
本品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但对人体无急性毒性。属于低毒。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数据也表明聚丙烯酸是无害物质。+ h( b5 q, n- d, G
安全术语
" p3 B( f D" z R6 U: g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 K! E( p' z4 w' W" J! J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 F( g; h+ M* qS46If swallowed,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and show this container or label.
9 D$ [* ~1 U/ }+ i若不慎吞食,立即求医并出示其容器或标签。
. M; x1 N; m9 ], K4 ^! p9 O. F* Z
待增加
3 n+ ]! `% @. s+ i
; I( B) B/ w; @5 j8 S
- t' i- R% d: O; o; M
相关资料
3 [1 E$ ^7 M, v! z. J; f p
4 E6 }6 a8 A) ?: ?7 }0 c3 @
补充内容
* g- Q9 E: z5 m& `
5 ]0 L$ D, v5 W; M- q( \
待增加
0 [: V; D, M0 S( U
. t- `1 ?% p& l& D9 |4 y0 t
本内容贡献者
" j L4 y+ T8 E( B, a9 G- }6 }
9 K2 ]6 x, R7 Z/ t
5 z# i; u% P0 M
; a. }! y+ P0 ~" j; `$ ~5 E% ^: q) z k8 n- F4 r) ^
|
发表于 2021-2-24 10:3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