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海之家 于 2021-2-4 14:04 编辑 4 F5 @& F \! O0 |6 t' u4 s
; s6 c1 U5 u! x$ N
简介
+ `3 h7 `- Y [5 @9 K
二甲四氯(2-Methyl-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9H9ClO3,分子量为200.619,白色粉末,不溶于水。9 T& q4 r( ^7 ^' a: w2 g
农业上用作植物生长刺激剂,防止番茄等果实早期落花落果,并形成无子果实,促进作物早熟,加速插条生根。也可用作除草剂。 [1-2]1 b* U4 [: ^9 }" i/ k
别名:2-甲基-4-氯苯氧乙酸;、芳米大、 兴丰宝、2甲4氯酸
7 P- t% w# m: h9 ^编号CA号:94-74-6
8 z, S' `4 I6 RRTECS编号:AG1575000
7 v& ^1 \; [ |% x二甲四氯结构式& Z+ d+ c+ D7 w! n6 ^1 M
UN编号:27654 v {# t0 `4 \( P. H
! Q4 H) n* O, ]$ d
理化性质化学式:CH3(Cl)C6H3OCH2COOH
- D; {* Z- ~) S分子质量:200.62
& O5 N* d3 z9 J性状:无色结晶- a9 C" t+ {5 r9 t. {- \2 [2 R
熔点:约120℃6 j6 W0 y# I( U1 m2 p J! v% V4 k
蒸气压:2.3×10-5Pa(25℃)
9 B7 n; k9 Z8 e" k5 ]5 w密度:1.0214
. c) m1 z; t4 D* C! z0 C/ D溶解度水中(25℃)为395mg/L(PH=1),26.2mg/L(PH=5),273.9mg/L(PH=7),320.1mg/L(PH=9);溶于甲醇775.6g/L、甲苯26.5g/L、乙醚770g/L、二甲苯49g/L、二氯甲烷69.2g/L(25℃)等。对酸很稳定。
- W' F3 @$ j$ H* u/ d/ f- d/ E8 U9 |! ]" R) K" `& z# W/ D
临床5.1 急性中毒
$ u. W& f4 S5 P( U5 ^5.1.1 临床表现:多由经口所致。主要表现眼球震颤、面肌颤动、角弓反张、抽动等神经系统损害,也可伴有肝、肾损害。0 T1 Q) @' s" J, S/ B; i) n1 d) E
5.1.2 诊断:摄入本品史,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 w8 y+ c1 j0 p5.1.3 治疗:参见“2,4-滴”
- K4 D' e |$ c* V5.2 慢性中毒/ A, t+ I2 \, a* \
5.2.1 临床表现:
. L( x7 o0 K' G# w/ p" r5.2.2 诊断:) {( o6 {6 s9 w
5.2.3 治疗:+ H7 P. {" k1 D9 U
% d, v9 _/ @* a9 Z
标准7.1 卫生标准
7 X6 T6 e, S, x% \1 @7 {7.2 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
& C. [2 U' ]) G6 C+ x$ `6 U K$ d
( ]: K5 m6 z6 C! ~$ q/ C7 Z& B中毒病例32岁男性患者,口服25%本品钾盐85ml,出现抽搐、眼球震颤、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随后见面肌抽动、癫痫大发作,角弓反张,昏迷。尸检未见特殊改变。器官中二甲四氯含量依次为肝>脑>肾>心,血密度为23mg%。7 m: E$ d- ]( [6 j. @+ |- d' v
概述
5 J. ^" [& D8 ^0 n, v }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在气温低于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60克(有效成分)。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
$ u# P/ ?0 J7 W6 f常用剂型有13%、20%水剂,56%可湿性粉剂。, }1 W- M( ~( q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 S4 x* c( R$ u$ a7 O! k8 M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 j* y- \ ]4 B( ?' g1 c* J' c5 S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8 ^ f8 l% y9 e( d( t* ]+ Q8 Y, e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水葫芦宜在防汛前期的5~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20天即全株枯死。0 o5 N6 @, P, a/ W0 n( l+ ]
2甲4氯:钠盐与胺盐 差异细盘点) F/ N% K8 i. X, d
1941年P.Pokrny首次报道了2,4-D的合成方法,次年P.W.Zmmerman和A.E.Hitchcock报道了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效果,此为四十年代农业上重大发明之一,至此除草剂被正式公认,且进入了有机时代,随后2,4-D迅速发展,类似品种相继被开发出来,在苯环上不同基团取代,开发出2,4,5-滴、2甲4氯(1946年开发了2甲4氯除草剂,标志着有机合成的第一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类的诞生);在侧链脂肪酸上取代,开发出2,4-D的丙酸和丁酯;在羧酸基团衍生物合成上,开发出盐类品种,2,4-D钠盐、钾盐、铵盐、二甲胺盐等和酯类品种2,4-D甲酯、乙酯、丁酯等。
6 G v7 i! M0 U3 k) }5 C# d, ~% `- r2甲4氯属苯氧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一直到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茎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有机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4 ], D" D g; ~7 n) f: M8 ]! ?9 |
多年来,2甲4氯被广泛用于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城市草坪、麻类作物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与草甘膦混用防除抗性杂草,加快杀草速度作用明显;也有资料介绍,作为水稻脱根剂使用,能提高拔秧功效。用于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防效。因其成本低、速度快、无残留对后茬作物安全等优势,被广泛使用,我国获得登记的此类品种有主要有:2甲4氯二甲胺盐、2甲4氯异辛酯、2甲4氯钠、2甲4氯硫代乙酯、2甲4氯乙硫酯、2甲4氯异丙胺盐、2甲4氯丁酸乙酯,市场常见品种多以单剂和混剂形式出现,其中二甲四氯钠单剂以56%可溶粉剂和13%水剂居多,也有众多与草甘膦、灭草松、唑草同、异丙隆、氯氟吡氧乙酸、敌草隆、莠灭净、苄嘧磺隆、苯磺隆、溴苯腈、绿麦隆、莠去津做成的混剂品种,开发的剂型涉及到了可湿性粉剂、水剂、乳油、干悬浮剂、可溶液剂五类。) ] g& U' n( s5 Q3 d. j) z% n
与传统钠盐相比,2甲4氯二甲基胺盐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四个差异点:①适用温度更宽,安全性高,低温情况下,不易产生药害,药效稳定。温度因素影响着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比如2甲4氯钠盐在低温(≤15℃)情况下使用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黄淮海麦区使用该类品种进行冬前及早春除草,风险较大,造成药害,有用药时期掌握不当的原因,还有除草剂有毒杂质过多的原因。2甲4氯二甲胺盐杂质量仅为一般钠盐品种的1/20,在低温下,也能较好的做到对作物高度安全。一般品种在低温情况下使用药效不稳定,多是推荐在18℃以上使用,低于19℃药效就会降低,这使得该类品种的适用时期变窄。2甲4氯二甲胺盐的最低适宜温度为10℃,在这个温度下,也能保证较好的使用效果。高温强光能促进该类品种的吸收利用,但高温下药剂挥发又会危害到周边的双子叶作物,二甲胺盐不具有挥发性,就避免了高温用药对周边敏感作物的影响。
u8 K% @' ^3 ^% z# X8 T②活性较高,药效稳定。盐喷在作物叶片上进入植株体内转化为酸而发生毒害作用。二甲四氯品种被加工成不同的形态,不同形态的品种除草活性大小依次为:酯>酸>盐,在盐中,胺盐>铵盐>钠盐或钾盐。2甲4氯在特定条件下与二甲胺反应得到了胺盐,提高了产品活性,有助于药效的稳定发挥,对高龄阔叶草也有较高防效。
( V" E/ b$ s9 C4 J# e③杂质减少,减少了刺激气味同时减轻了作物代谢压力。传统二甲四氯品种有游离酚的刺激性气味,高浓度2甲4氯二甲胺盐最大程度的去除了杂质,减少了刺激气味,并减轻了作物代谢压力,减少了隐性药害的产生几率,产量得以提高。
- ]. v2 j' @8 b" T4 `- n2 p6 J④喷雾机具更具清理。较2.4滴等品种相比,2甲4氯二甲胺盐与喷雾器的结合力较弱,减少了清理喷雾机具的劳动量,减轻了因为喷雾药械残留药剂造成的除草剂药害。
& Y, I5 u+ v0 r+ J8 u6 A9 Z7 U# C同时,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了2甲4氯胺盐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杀草速度优于钠盐但慢于2.4D类品种,长期储存条件下,返酸现象比较明显会影响制剂理化性质。& v# m) B) S7 h
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除了除草剂本身外,水量、喷雾质量、助剂、空气湿度、叶表面状态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除草效果,要取得好的除草效果,就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影响因素。" [7 {5 ^/ H6 p9 X7 f
. e7 d$ x7 k% w: R" r) Z. i9 d/ v# [" D5 \7 H& V" r0 F. m1 c
6 v( X- w( P% x, i# d
% |, P/ ^4 i7 {4 [+ ?8 j6 J& I5 O* W2 F
1 E- H# R. e6 o2 x+ s( z
主要用途
& N' h( m3 J9 K
为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其作用方式选择性与2,4一滴相同。但其挥发性、作用速度较2,4一滴丁酯乳油低且慢,因而在寒地稻区使用比2,4-D安全。禾本科植物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敏感性又上升,因此宜在水稻分蘖末期施药。适用于水稻、小麦及其他旱地作物防治三棱草、鸭舌草、泽泻、野慈姑及其他阔叶杂草。; \4 o- @$ v D i, F
2甲4氯属苯氧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一直到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茎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有机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在气温低于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 2甲4氯被广泛用于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城市草坪、麻类作物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与草甘膦混用防除抗性杂草,加快杀草速度作用明显;也有资料介绍,作为水稻脱根剂使用,能提高拔秧功效。用于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防效。
) l0 i# y$ t" I! ~# }& }
# m8 [9 w5 i; o$ @) q
生产技术
' N5 _6 u* [" c9 c$ _
. |# }8 [. r+ {7 a1 i7 w! I, L; n
# b- ?# {0 N8 h+ f& _) s3 d
& F" m8 X& f! m% a
* v9 h; K& z6 y" d/ j# h
! F; Y. I) Z) ~7 T2 T$ M/ z8 j
E* P& ?! d+ f2 Y6 t
安全防护
& y# _0 `9 s0 Z7 j2 q- R8 \毒理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800mg/kg,经皮LD50>1000mg/kg;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492mg/kg。
& A% G" ?& i( U' |! K3 r2 v急性毒性 人经口25%的二甲四氯钾盐溶剂85ml致死。
" N, j2 C. q8 A) y1 f& Y6 `) ~8 V- a
; @; L! H* V4 G9 `" z3 m
s6 b- f3 [/ x' Y; M3 Q
+ ^2 c7 _, D) S8 y: i$ V1 W; B$ L4 C7 U$ I) T# E
~1 V( s! e" m( i) o# d
待增加
5 ?/ c, j# c$ u( t7 {
" @- X$ G1 z' s0 Q
4 X4 b3 k$ G3 h# G. ~4 v% I- X' O. O7 ?& ^8 L9 r1 @: f. p- u
4 S" p/ p; v2 q' V( y: z! {
相关资料
" [& X0 ~$ p. S y; e5 a$ S
1.二甲四氯 .合规化学[引用日期2020-10-31]+ l0 K8 k1 _4 W& b3 e
2. 二甲四氯生产厂家,94-74-6,二甲四氯供应商-中国化工制造网 .中国化工制造网[引用日期2020-10-31]; C5 \& d, j( e& V2 F
补充内容
4 h) y' N- K C1 ?3 N: ?" g
' k) ~4 V4 ~1 r
9 s- G: Q: x+ f- i4 Q% h- E
待增加
+ I7 ]8 o" p4 z) l
! q3 o1 [6 F2 H. V
* s9 h& K' L$ F& G4 ~/ u9 C( ^6 a
本内容贡献者
& i: y, T$ q' e `4 d
; W* J5 q6 f( J0 V- x- n6 p;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