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千万工业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D! p4 c3 Q- P8 Q" `3 v二氯乙烯,英文名称为Dichloroethene,CAS号为540-59-0,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分子量96.9517,化学式C2H2Cl2,易燃
& r" Z3 i, r& `: n1 {+ e# g氯乙烯(C2H2CL2) 1,2-二氯乙烯会迅速蒸发到空气中。 它可透过土壤或溶于土壤中的水而四处移动,因此可能会污染到地下水。 1,2-二氯乙烯会分解成氯乙烯,一种被认为比1,2-二氯乙烯更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会因为有害废弃物处理场址和垃圾掩埋场渗漏、饮用受污染之自来水而暴露到。 吸入高剂量的1,2-二氯乙烯会让人感觉恶心、昏昏欲睡和疲劳,而吸入极高的剂量甚至会造成死亡。当动物短时间或长时间吸入到高剂量的反式1,2-二氯乙烯时,会破坏它们的肝脏和肺脏。吸入非常高剂量的反式1,2-二氯乙烯亦会破坏动物的心脏。较低浓度的顺式1,2-二氯乙烯会影响到血液,如降低红血球数量。 U.S. EPA已决定不将顺式1,2-二氯乙烯列入人类致癌物中。 已有医疗检验能测量尿液、血液和组织中,1,2-二氯乙烯的分解物浓度。这些检验在大部分的医师诊所内无法进行,但有合适设备的特殊实验室则能执行。 U.S. EPA规定饮水中,顺式1,2-二氯乙烯最大可容许浓度为0.07 mg/L,反式1,2-二氯乙烯为0.1 mg/L。OSHA规定一天工作8小时的室内工作场所空气中,最大可容许浓度为200 ppm。 {. x$ F8 q) E$ Q9 D1 |
二氯乙烯可以作为催化剂,提高半导体材料的氧化速率,并能够固定钠离子,防止半导体器件金属污染。) t/ N2 f' X: f1 B7 R& L% r
: o; n/ _7 F/ i% P! ^$ t. X
1,2-二氯乙烯
& g+ s) q! @5 v1,2-二氯乙烯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是C2H2Cl2。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用作萃取剂、冷冻剂,也用作溶剂! c) K4 x- B' `7 @( g3 r
主要用途
& d: L. L* e5 t2 {用作萃取剂、冷冻剂,也用作溶剂,用于制造塑料和有机合成。$ Q! `% z* l1 v( ^& F# A
生产技术
4 y- Y" g% V9 \7 I) e4 U e! r r L4 E2 I K0 {3 y
: m c" ?0 X% g0 o
; A( W% W! f& b$ p: ], Y! W' V
: h5 ^0 z3 ~% \2 J8 c G( L% c% K; m1 S
; k6 ?0 D8 p* k( b
安全防护
. I: b. s D2 H0 k5 U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W" L1 }! B: l2 }
健康危害: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v9 o" `4 s. V
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
8 Q- t' G6 l9 v%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o- S7 l1 [) J- a& G
. m2 r! {4 j- A+ E泄漏应急处理
7 u! M& ~% j7 D: s8 }, d- l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从上风处时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
# B. m6 p/ M8 q% x7 H1 b) o! D4 m# U9 d0 j4 v
废弃物处置方法
4 F* R; p3 |$ y2 ~9 G. ^2 B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1]7 W% L% g1 B8 e0 f) v. [$ N
$ `, N# l& ]7 g防护措施# M/ F# Z9 Q$ Z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5 _: L2 o* E3 J/ c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6 _$ H- O6 r%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0 B+ n/ r I, q" K9 k: I; u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 x) j9 D7 |* e0 N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b) G& Y u4 ?( K# i& F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U* J6 Z: n+ n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Y" u9 Y4 `. N& O' D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时节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 g& a7 |( B* u+ G6 b. f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b! X1 l) G5 y0 o. q1 M
. N- b: W- X8 X
待增加
6 |1 s4 E. a5 S
# l" {3 G; r- N }9 I/ {* T
7 g: O# G/ j; z3 o4 U- b& S0 `" q) d
0 X7 W0 m" h/ E
相关资料
' c* k9 W( a; E, K$ U9 \
: S3 K3 E5 y' @ j, u: F
1 [8 h1 Y2 p" {. S) \( q7 D0 G) T
补充内容
$ M9 d" R# i- l/ j% y- a3 b$ p, e
1 g/ m; i% A' q) N2 [
' u$ {/ ?6 n& n7 e5 S! ]6 ]2 A
待增加
) M4 V- p, a. `5 k4 U" B8 B
0 }' X9 E5 {8 N8 Q* D" p! M
) Z- e) v! Z. y* o, |
本内容贡献者
+ [* V* F8 |! E+ }
|
发表于 2020-10-28 15:2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