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麦片 于 2025-8-18 11:29 编辑
酶催化是一种绿色化学创新的重要手段,从产物选择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而言,相比传统生产方式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酶固载后可以通过多孔结构的精准调控,从而减少底物与产物的扩散阻力,让酶的活性位点更易与底物接触。固载化酶在大生产中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在搅拌反应器中,也适用于填充柱连续化的反应体系。
氨基化的氧化硅及树脂是适用于酶固载的工业化材料,载体能够与酶分子通过共价键或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结合,是高效的酶固载手段。
氨基化硅基材料
氨基化氧化硅是酶固定化中常用的载体类型,其主要优势在于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可调,同时表面氨基可以进行多种化学修饰。 预活化: 载体上的氨基通常需要先经过戊二醛(GA)或其他安全的双官能试剂(如 2,5-二甲酰呋喃DFF)进行预活化。 酶偶联(形成席夫碱):生成的醛基可以与酶分子上的氨基在碱性条件(pH10)下反应,迅速形成席夫碱。 固定稳定化:由于席夫碱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这些亚胺化合物随后通过还原,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实现酶的稳固固定化。
氨基化氧化硅对多类酶均具有良好的固定化效果,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和异构酶等。脂肪酶在固载后仍能保留约96%的游离酶活性,显示了其优异的应用潜力。
氨基化聚合物
氨基化树脂表面的氨基官能团经活化处理(如与戊二醛反应生成醛基)后,能高效与酶分子表面的氨基、羧基等基团形成稳定共价键,从而实现酶的固定。 载体性能关键影响因素 基材类型:决定载体的亲疏水特性,进而影响与酶之间的极性或疏水相互作用。 氨基官能团数量:直接关联固载酶的数量,是决定负载量的核心参数。 活化与反应机制 树脂表面的氨基需先经活化(如戊二醛介导)生成高反应性基团(如醛基),再与酶分子发生共价反应,显著提升结合效率与稳定性。 典型应用实例 氨基化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孔树脂已成功用于多种酶的共价固定化,包括青霉素G酰化酶、D-氨基酸氧化酶及各类水解酶等,在工业催化与生物转化中展现实用价值。
离交树脂也可以通过离子键合作用实现酶固载。阳离子树脂固定β-半乳糖苷酶,首先与聚乙烯亚胺反生反应,随后和戊二醛反应。戊二醛作为聚乙烯亚胺的交联剂,为酶的附着提供“手臂”。使用pH值为7.3的缓冲条件,接触时间4-12小时,一些碱性酶可以较好的吸附在阳树脂基材表面。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固定N-氨基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相较于游离酶,固载后酶催化表现出更优的热稳定性。
各类氨基载体的酶固载性能不仅受基材类型、氨基数量、载体表面结构等材料因素决定,还需结合酶固载的修饰方法(如戊二醛交联)、酶的自身性质(如等电位pl)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