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用户名登录

用户名,密码登录

搜索
广州振威

[推荐] 【海川化工历史】焊接泰斗潘际銮与中国高校焊接专业的创建

[复制链接]
1.8K |36
阅读字号:

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中国高校的焊接专业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焊接专业高等教育经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焊接专家潘际銮院士在我国高校的焊接专业创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同时,还受命参与筹备哈工大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受清华大学委托,主持筹建了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潘际銮院士既是中国第一个焊接本科专业和焊接教研室的主要创建者,也是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创建者。在潘际銮先生的带领下,清华新建焊接专业,在很短时期内就办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在我国的工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潘际銮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焊接科技与教育事业,为发展中国的焊接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潘际銮先生是我敬仰的杰出科学家、教育家,在潘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撰写此文,介绍他主持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经历与贡献,以表达对潘先生的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

 

发表于 2025-7-25 13:18:24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及信息存储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主题及回复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内容及翻译仅供参考

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沙漠里的游鱼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

本主题及回复中的网友及版主依个人意愿的点评互动、推荐、评分等,均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或确认其权益归属,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联系我站举证删除,我站在线客服信息service@hcbbs.com 电话188-4091-1640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19: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1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师从苏联专家、结缘焊接专业

上世纪50年代初,为了加速我国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摆脱工业落后的局面,中央指示要学习苏联培养高等工业科技人才的经验。1950年8月,教育部决定选派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俄语,为全面学习苏联、改革教育作准备。当时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助教的青年教师潘际銮被学校推荐选送到哈工大进修。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把向前苏联学习作为基本战略方针,哈工大已被确定为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重点大学,1951年五十多位苏联科技专家陆续到校任教。

不久,教育部又决定将哈工大这批俄语进修生全部转为研究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深造和研究工作。潘际銮成为哈工大机械系焊接专业研究生,他的一生也从此和焊接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潘际銮的导师是前苏联莫斯科包曼工业大学教授、焊接专家恩·恩·普罗霍洛夫博士。他是这批苏联专家中唯一获得博士学位的正教授学者,在焊接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潘际銮自愿报名学习焊接,主要是他知道焊接技术的重要性,而国家迫切需要精通焊接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他认为,焊接作为发展中的先进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普罗霍洛夫教授是一位视野开阔、学术造诣很高的学者。他到哈工大后就对焊接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因此,中国焊接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创建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普罗霍洛夫教授。

普罗霍洛夫在科研上眼光敏锐,他不仅重视本学科领域的动态和进展,而且还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和趋势,他力求使研究工作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他为潘际銮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焊接中的热裂纹,是当时焊接技术中的一个前沿问题。具体题目是“金属在固化线附近的力学性能”。

 

发表于 2025-7-25 13:19: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3年7月,潘际銮在整理总结这些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焊接中金属的晶间层断裂问题》,论文用俄文写成,由于当时不提倡发表论文,又缺乏经验,所以没有送出去发表。不过,论文中的主要成果还是被吸收和反映在普罗霍洛夫五十年代后期出版的论著之中。潘际銮于1958年所编著的《焊接中的热裂缝》(以普罗霍洛的著作为主要材料)一书,也吸收了毕业论文的相关成果。

潘际銮师从普罗霍洛夫后,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方法,受到很多启发。同时也成为普罗霍洛夫的得力助手。他帮助普罗霍洛夫翻译,给学生讲焊接课,并随普罗霍洛夫一起考察厂矿企业。普罗霍洛夫不仅理论水平高,而且也很注重实际,熟悉焊接设备和工艺,善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他也鼓励潘际銮要自己动手去解决实际问题。1953年3月,普罗霍洛夫交给潘际銮一个紧急任务——焊接修复鞍钢的一座平炉炉壳出现的一条很长的裂缝。他到现场后,发现工厂修理人员不了解焊接的基本技术要求,竟在裂缝中塞进钢条,对接口也不作任何处理,就在表面进行焊接。他说服工人们取出塞进裂缝中的钢条,认真处理裂缝接口,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重新进行焊接,高质量地完成了修复任务,受到了工厂的好评。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焊接问题,圆满完成了任务。

 

发表于 2025-7-25 13:2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33

 

发表于 2025-7-25 13:2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与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焊接专业

1952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教研室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焊接教研室,潘际銮被任命为教研室代理主任。普罗霍洛夫教授当时指导了6名研究生,除潘际銮外,还有田锡唐、陈定华、周振丰、骆鼎昌和徐子才五人。他们五人成为哈工大的第一届焊接师资研究班学员。在普罗霍洛夫教授的指导下,潘际銮与焊接研究生班5位同学开始建设焊接实验室,并负责筹建其焊接专业。第一届焊接师资班于1953年7月毕业。毕业后,骆鼎昌到军工单位,其他五人都留在哈工大焊接教研室任教,普罗霍洛夫也于1953年7月离华、回苏。

哈工大焊接专业本、专科生的培养工作开始于1952年。这一年,3名6年制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转到焊接专业,进行2年的焊接基础和专业知识培训,于1954年毕业,他们是第一批焊接专业本科毕业生。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再制造专家的徐滨士院士。1952年9月,哈工大从该年入学的新生中抽调一个小班到焊接专业2年制专科班学习,该班19人于1954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工矿企业从事焊接技术工作。195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从1953年四年级的学生中抽调两位学习焊接专业。

1952年潘际銮开始在哈工大为本科生讲授“接触焊接工艺与设备”等课程。徐滨士院士回忆说:“我听过潘际銮老师讲‘接触焊’、‘自动焊’等课程,因班上有一半是俄罗斯学生,潘老师就用俄语给我们讲课,潘老师讲课逻辑严密,通俗易懂,我们都爱听。”

1952年夏至53年夏,是潘际銮在哈工大最紧张的一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到了完成的关键时刻,他还承担了哈工大机械系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又要和教研组的成员一起准备为焊接专修班开设的专业课程,还要参加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但这对潘际銮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他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在科研、教学上,而且在组织和管理上,他感到自己逐渐开始成熟了。

 

发表于 2025-7-25 13:21: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3: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虽然清华大学也计划创建焊接专业,希望潘际銮回清华工作。但经哈工大领导和清华领导协商,潘际銮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哈工大继续工作两年。并决定由他率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筹备小组成员一起去哈工大向苏联专家学习。1953年10月,潘际銮被哈工大正式任命为教研室主任。1953年10月14日的哈工大人字第14号文件第12项内容为:“焊接教研室:任潘际銮为焊接教研室主任,免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职。任田锡唐为焊接教研室副主任兼焊接实验室主任,免焊接教研室代理副主任职。” 潘际銮成为我国第一个焊接教研室首任主任和焊接专业的重要创建者之一。





主持创建清华大学焊接专业

1953年8月,潘际銮研究生毕业回北京探亲,向清华大学校、系领导汇报了自己在哈工大学习、工作情况。清华领导根据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清华学科发展需要,当即决定在清华大学也建立焊接专业,并招收焊接专业本科生。学校领导同时委托潘际銮主持筹建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工作。暑期潘际銮马上组织焊接专业筹备组的教师投入工作,他拿着前苏联高等学校焊接专业教学计划,逐一介绍每门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开展讨论,进行教学准备;同时,着手规划实验室建设。他建议抽调一批机械系三年级学生和部分机械系、土木系、电机系老师及研究生开展焊接培训,为创办焊接专业做师资准备。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学校领导同意。潘际銮在哈工大参加筹建焊接专业的经验迅速开展了新专业的筹备和招生工作。这年9月,清华大学录取的新生陆续到校。新创办的“焊接及其设备专业”迎来第一批学生,潘际銮和焊接专业筹备组老师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他们的第一届新生。

 

发表于 2025-7-25 13:2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华还做出一项重要决定,由潘际銮率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筹备小组成员一起去哈工大向苏联专家学习。在征得哈工大同意后,潘际銮和清华大学赴哈工大学习焊接专业的老师在1953年冬天先后到达哈尔滨。哈工大热情接纳了这批学员,并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进修条件。有些学员被接收为研究生,有些被安排进修,都听苏联专家讲课。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潘际銮和这批学员一起,进一步明确了焊接专业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研究和制订了教学计划,完成了清华焊接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

1955年暑假,潘际銮和这批通过焊接培训的学员同时从哈工大返回清华,正式建立了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

“焊接”学科当时在我国几乎是空白,能够开出焊接方面课程的学校也极少。开始招收焊接专业的本科学生时,清华还没有焊接教研组,只有一个附属在金属工艺学教研组内的焊接小组。成员除了潘际銮这位唯一学过焊接的研究生和一位“改行”过来的助教,其余都是刚抽调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是机械系中“最年轻”的一个团队。焊接专业处于初创阶段,一切从零开始,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但潘际銮和这些年轻教师满腔热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培养新中国急需的焊接科技人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仅完成了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而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仪器设备比较完备的焊接实验室,在较短的时期内将清华的焊接专业办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发表于 2025-7-25 13:2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3年10月19日新生正式上课,开始阶段主要是基础课的学习。首届焊接及其设备专业50名新生,外加华东航空学院派来代培的6名学生,共计56名学生。由于对专业缺乏了解,不少学生感到失望,有的同学发牢骚:“完了,只有终身去焊洋铁壶和自行车了!”他们最大的疑问是:“这玩意还要学五年?”个别学生甚至要求调换专业。针对这种情况,潘际銮和焊接专业的老师一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介绍焊接技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潘际銮给学生做了专业报告,介绍了焊接专业发展的情况,说明了焊接是一门先进的制造技术。他指出:“焊接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它节省原材料,坚固美观,简化工序,并能改善劳动条件;世界上约有一半的钢材需要焊接才能成为可用的产品,一辆轿车约有7000个焊点,一架飞机约有25万个焊点和250多米的焊缝,一个焊接的锅炉要比铆接的锅炉节省金属25%。想一想,焊接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啊!”他的报告使同学们知道我国焊接事业才刚刚起步,有许多技术问题目前还不能解决,需要大量精通业务的焊接专家去攻克。他希望大家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热爱专业,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焊接工程师。潘际銮态度诚恳,语言质朴,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对焊接科教发展情况了解的增加,同学们慢慢开始喜欢焊接专业了。

 

发表于 2025-7-25 13:24: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3年末到1954年初,在准备各种教学工作的同时,潘际銮和筹备清华焊接专业的教师们也开始筹建焊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1954年2月在哈工大工作的苏联专家Т. Ф. 斯卡昆副教授、Μ. Η. 卡布钦科副教授应邀访问清华大学,学校请他们来指导清华焊接专业的筹建工作。两位专家在机械系做了焊接专业的学术报告,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建议清华大学尽快建立焊接实验室,并具体、细致地开出了一个完整实验室所需要的设备单,详细注明规格和数量,还详细地计划了实验室要如何组织、需要多少人工作、如何工作等,这对潘际銮等年轻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潘际銮和焊接专业的教师在前苏联专家斯卡昆、卡布钦科等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中实验的要求,分工对未来实验室进行了规划,对土建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并且着手实验设备的定货。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潘际銮等人也进一步明确了焊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制订了教学计划,完成了清华大学焊接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当时筹备清华焊接专业的教师主要在哈工大学习或工作,他们多次往返于哈尔滨和北京之间。

1955年夏,清华大学焊接馆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焊接馆共分三层,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底层主要是焊接实验室,二层主要是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实验室,三层主要是教室。8月,从前苏联进口的焊接设备也被运进焊接实验室。

 

发表于 2025-7-25 13:24: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大学内专为一个专业建设一幢建筑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按照那时的理解,高校工科实验室的设备应该尽可能和实际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一致,因此定购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例如,在接触焊实验室中就配置了300KVA和75KVA的点焊机各一台,200KVA的缝焊机一台,75KVA的点焊钳一台。此外,还建立了专门的变压器房为这些大功率设备供电。考虑到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有条件进行焊接的实际操作练习,电弧焊实验室和气焊实验室中各设有6—8个焊接工位。

1955年8月,潘际銮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学员返回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正式建立,潘际銮被学校明确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教研组成立时有12位专业教师,他们是:潘际銮、陈丙森、苏毅、陈伯蠡、张人豪、张连第、罗志昌、章瑞溥、俞尚知、周浩森、包芳涵、任家烈。他们组成当时学校最年轻的专业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焊接专业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了专业课的内容,而且每个人都亲身实践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熟悉了指导设计的方法。

1955年暑假,苏联焊接专家在哈工大的任期已满,准备回国。而清华决定邀请他们到清华工作,最后斯卡昆同意来清华继续工作一年。由于斯卡昆来到了清华,一部分原来在哈工大随他学习的研究生也一起来到清华继续学习。1956年暑假,所有向苏联专家学习的研究生全部结业。焊接教研组除了原有已明确是清华编制的教师外,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从结业的研究生中补充了教师队伍。

自1955年以来,短短的两三年中,焊接教研组犹如雏鹰展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它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了。年轻的教研组主任潘际銮受到了大家的信赖,他的业务能力、组织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工作成绩不断受到肯定和表彰,他被誉为又红又专的优秀干部。

 

发表于 2025-7-25 13:2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6年上半年,焊接教研组开出了第一门专业课《焊接冶金原理》,下半年又开出了六门专业课。焊接馆竣工后,实验室设备陆续到位,每个教师和研究生都分配到一定的实验室工作,按照实验室建设规划,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基本完成焊接专业九个实验室的建设,并备好各门课的实验。潘际銮这一年上过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

潘际銮在抓教研组教学工作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希望通过承接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科研,使他们从科研中感受到国家工业发展对焊接专业需求的紧迫性,以此锻炼教师和稳定学生队伍。1954年至1955年间,潘际銮进行了“铝合金接触焊之强度问题”的研究。1955年9月下旬开始,潘际銮又和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杜拉铝点焊”和“自动焊药”等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于 2025-7-25 13:25: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杜拉铝点焊”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该项工作对所有可能的低功率点铝合金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推荐其中一种好的方法在生产中应用,并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方法所焊得的杜拉铝焊点机械性能进行了全面鉴定和分析。项目在理论分析方面也有较重要的突破,对硬焊点的强度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1955年,焊接教研组研究生张连第去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协助该厂用我国原料进行熔炼式自动焊药研究并获得成功。而此时鞍山金属结构厂为配合鞍钢扩建,自动焊药短缺。焊接教研组提出开拓新型非熔炼式陶质焊药领域,潘际銮派张连第再次赴鞍山研制这种新型焊药。1956年初,张连第与该厂技术人员又研制成功新型渣系陶质焊药,结束了靠国外进口焊药的历史,为鞍山钢铁公司解决了焊药的问题。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由于部分课题吸纳了学生参与,也使同学们认识到焊接专业在国家工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感受到了国家对焊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1956年4月22日,清华大学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开幕,会议期间共交流了132篇论文,其中本校教师117篇,校外企业部门14篇,苏联专家1篇。潘际銮提交的论文是“杜拉铝在小功率设备上点焊问题的研究”,被安排为大会报告。讨论会闭幕式上,第一副校长刘仙洲教授做了总结报告,对潘际銮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总结报告中指出:“青年教师所完成的工作中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例如讲师潘际銮的学位论文工作‘杜拉铝在小功率设备上点焊问题研究’,得到了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此前不久的3月,斯卡昆认为潘际銮所进行的“杜拉铝点焊”研究工作,已达到一个副博士论文成果的要求,可以转入整理试验结果和写论文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研究,潘际銮完成论文的撰写。学校决定为他组织副博士学位论文考试。6月8日,国家高等教育部“以56工岐字第一一二五号文批复同意清华大学讲师潘际銮副博士学位论文预试日程”安排,设接触焊、铝合金金相学、俄语、英语四个考试委员会。

6月25日,潘际銮参加副博士预试,考试课程:接触焊。考试结果:三道试题均为优,总分为优秀。6月27日,他参加副博士预试另一门课程“铝合金金相学”的考试,成绩为优秀。6月28日,参加了副博士预试的外语课程考试,结果俄文和英文两门课程成绩均为优秀。

 

发表于 2025-7-25 13:2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mage.webp

 

发表于 2025-7-25 13:2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禁止发布上传,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的出版物、无传播权的在行标准规范、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主题】高级

联系

0411-88254066

18840911640

(工作时间09:00-17:00)

其它时间请联【微信客服】

或 电子信箱信箱

service@hcbbs.com

微信群

先加微信

再说要入何种专业群

拉你入群  勿发广告

100多个海川专业微信群

还有QQ大群:7990017
申请时注明你的QQ号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主题竞价   -   专家智库  -  服务市场    -  APP和微信   -  分类信息   -   常见问题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不良信息举报 0411-88254066  举报中心       在线客服#微信号:  18840911640    电子信箱   service@hcbbs.com   【QQ客服】3153267246   


海川化工论坛网(hcbbs) @Discuz! X3  加载0.089386 second(s), 48 queries , Redis On.


辽公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