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土壤、地下水、河流、海洋中都有微塑料了。那么人类发明塑料之后这100多年时间里,在自然界中究竟积累了多少微塑料呢。有一个数据可以管中窥豹:海洋中密度较大的微塑料会沉入海底,有研究显示目前海底沉积物总重量的3.3%都是微塑料。
由此不难想象,整个自然界中分布的微塑料数量之多。那么就像精子数量够多,就总有一个能进入卵子一样,微塑料颗粒够多,就总有一些会进入人体。
自然界中,包括原生动物、浮游动物、鱼类、龟类、鸟类、鲸类等超过220个物种都被发现会在饮食时摄入微塑料。有些鱼类在幼年时期会特别喜欢吞食塑料颗粒,比如鲈鱼,它在幼年时对微塑料的喜爱甚至超过它的食物——浮游生物,有饭不吃,光吃塑料。
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了27种共141个鱼类样本,结果在9.2%的样本胃内检测出微塑料。
研究发现 17 种陆地生态系统的鸟中有 16 种鸟的胃肠道中含有微塑料。
虽然大部分动物体内的微塑料会通过排泄排出体外,但是仍然有小部分会残存于肠道中,甚至其中一部分会通过肠道壁进入动物的其他器官。
当人类进食扇贝、鱼类、鸟类等食物时,就可能摄入这些微塑料。此外,由海水加工而成的海盐不可避免也含有微塑料。另外由于地下水、河水受到微塑料污染,所以自来水中也含有微塑料。
微塑料终于成功侵入人体,吃个饭喝个水都危机四伏。有研究显示,美国人每人每年会摄入5800个微塑料!
那么每天咽下这么多的塑料,究竟对人体有什么损害呢?目前微塑料对人体的伤害在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我们可以从它对其他动物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一二。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发现,在富含微塑料的环境中孵育出来的鱼类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降低,且活跃程度也降低。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为了使塑料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如弹性、刚性、紫外线稳定性、阻燃性、光泽等), 会加入一些增塑剂。很多增塑剂具有毒性,大量摄入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发育。
另外微塑料颗粒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农药、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有毒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其中二噁英是毒性相当于氰化物130倍的剧毒物,多环芳烃是致癌化合物。《Scientific Reports》刊登的论文《摄取塑料对鱼类肝脏的影响》一文指出,摄食吸附了化学污染物的微塑料后,鱼的肝脏会产生明显的病理性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