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检修后生产装置开车导致的安全事故,让人痛心不已、防不胜防,因此应急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试行)》(应急厅〔2024〕17号)把生产装置的开车列为异常工况特殊对待。 2023年9月7日,亿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气化车间在开车过程中,发现管线堵塞,在处置时高压气体喷出,造成10人死亡。 2021年5月6日,宁波某公司苯乙烯装置,在开车过程中发生一起爆燃事故。原因是苯塔顶蒸汽发生器管束更换作业后,封头法兰面紧固不到位,开车前未进行安全条件确认,直接投入运行,封头内高浓度苯烃化液(苯含量98.91%)从法兰处喷出,发生爆燃。 2020年2月11日,辽宁某公司在投料阶段发生较大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原因是烯草酮工段未对物料进行复核确认、错误地将丙酰三酮与氯代胺同时加入到氯代胺储罐V1428内,导致丙酰三酮和氯代胺在储罐内发生反应,放热并积累热量最终导致物料分解、爆炸。 2015年4月6日,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发生爆炸着火重大事故,造成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57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在二甲苯装置开工引料操作过程中出现压力和流量波动,引发液击,存在焊接质量问题的管道焊口作为最薄弱处断裂。 那么,如何防范装置开车过程中的风险呢? 1.做好开车前风险辨识、评估。 风险评估要有针对性,例如本次检修涉及的变更措施落实情况、检修的设备、需要升温还原的催化剂等潜在的风险。风险辨识的来源和依据一般是关键操步骤、以往开停车出现的涉险事件、其他事故案例教训等。风险辨识、评估应该有不同专业人员参加,吸取有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为佳。 在风险辨识评估基础上,编写开车方案并经过审批。针对辨识出来的风险及管控措施,编制开车前安全确认表。 2.做好开车前人员的培训和工作布置。 开车前,要组织开车人员对开车方案进行培训,充分识别开车过程中的风险,尤其是较大风险、关键步骤。 同时,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尤其是电仪、维修专业做好开车阶段的处置设备问题,为开车保驾护航。 3.做好开车前的安全条件的确认。 开车前安全条件确认,是开车安全的重要保证。从试压、吹扫、气密、盲板抽堵、阀门开关状态、联锁调试、单机试车等,安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有一个疏忽就会导致开车出现安全事故。 按照职责和检查确认情况填写开车前安全确认表,及时增加大家重视程度,又是操作可追溯的要求。 4.做好开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确认。 在开车过程中,要严格开车方案和操作规程,有一些步骤如果出现闪失,就会导致安全事故。这些步骤可能是投料、升温、破真空、核心设备开机、催化剂加入或采取、烘炉等,需要操作人员清楚操作风险和操作要求,同时还根据风险大小由班长、或专工、或装置经理进行确认后,方可实施。 5.做好开车规程中的异常工况处置。 生产装置开车过程,一般都会遇到异常情况,包括工艺指标偏差、出现漏点、控制回路投不上,甚至是跳车、管线堵塞等等。这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异常处置程序,做好处置步骤、安全防护和停车条件等措施的落实。开车过程中,要控制生产现场人数,以及按照异常工况授权的级别、按照退守条件退守到安全状态。 开车过程中装置出现未研判出且无紧急处置程序的异常工况,应第一时间果断停车或退守到安全状态,不得有等一等、再看一看、是否再努力一把的心态。 6.做好开车后期系统调优。 装置开车后期,需要进行系统调优。包括工艺指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控制回路和联锁的投用、升温等辅助开车设施的切除保护、温升较大法兰的热紧(或冷紧)等。 建议,组织各专业进行综合检查、信息交流,保证生产装置达到最优状态。 7.做好开车结束后的总结提升工作。 总结本次开车过程中专业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好的经验需要固化、不足需要根原因分析制定改正措施,保证下一开车有新的安全管理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