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安全生产影像资料也要“打假
最近“假货”风波不断,疫苗事情、叶酸事件、风湿药事件、生理盐水事件,一单比一单严重。“止风于青萍之末,消祸于未萌之前”。与之相对应的是,近日,在部分企业走访服务,因为职业敏感,工作之余不止一次的发现部分安全员在整理图片资料时,将戴安全帽不系帽带、工装穿戴不整等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照片挑选出来删除。理由是这样的照片存档要遭受批评。笔者认为,不安全行为照片不能一删了之。真实照片反映的真实行为不应该“漠视”。“不安全照”是果,不安全行为是因,不安全行为不会随同照片的删除而消失。如正确佩戴劳保用品,能够切实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发挥“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作用。虽然单位三令五申,仍有员工跟着“检查”变,检查来了,规范佩带,检查一走恢复原形,没有养成自觉行为,才会在照片里留痕。隐瞒下来、销声匿迹会助长他人的侥幸心理,前“违”后“继”。“不安全照片”应成为隐患排查的“参照物”。发现了“隐患”就应该给予彻底根除,同时要善于利用这些“不安全照片”造势宣传,敢于公开亮丑发挥影响力,引导领导干部和员工群众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强化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变“息事宁人”为“以小见大”,从而促进行为x i惯的养成。鼓励员工当“安全拍客”,抓拍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更好地践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管理理念,构建监督网络,形成全员学安全、管安全、守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图片库动态考核发挥约束力,经核实后,及时下发整改建议和惩罚,把所有违规操作及安全隐患都建立档案,作为安全考核和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制成反面教材发挥导向力,以身边人、身边事强化培训效果,尤其对重点人群、重点人员下功夫,打破“无知者无畏”的状态,杜绝隐患的再次发生。如此,即可实现安全生产影像资料的“打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