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中化泉州石化公司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简称2#PP装置)首次采用国产催化剂与给电子体,成功生产出合格聚丙烯产品H3030F,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自2020年投产以来,中化泉州石化2#PP装置致力于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多样聚丙烯产品,但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与给电子体,面临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等瓶颈。为打破进口依赖的掣肘,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中化泉州石化2#PP装置深入开展挖潜增效工作,将国产催化剂CS-1-G和给电子体INNONOX1751应用于生产聚丙烯H3030F。 为了确保生产平稳可控,试生产前期,2#PP装置与厂家成立生产研讨小组,对反应器衰减操作、助剂加入比例、助剂进入反应器后的状态预测、异常情况的处理、转产时间的把控等细节进行充分讨论,推演生产难点,优化运行参数,制订试产方案,确定了催化剂操作条件、原料要求等方案内容,并对操作团队就转产过程的系列操作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国产剂特性和操作规程,为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试产过程中,操作团队严格执行生产方案,紧盯关键数据,开展反应衰减操作、流程切换,重点关注反应状态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工艺参数,确保反应状态较快地趋于稳定;设备维保组实时监控着重点机组的运行情况,确保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动力输出达到“平稳优”;质检中心积极配合,对每次调整后的产品质量,及时快速给予反馈。在工艺、设备、质检团队联动协同下,仅一天即实现产品达标。经过多次调整和优化,产品展现出显著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