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f5 U) o/ E$ v* G0 o" P0 {; G
氢氰酸,又名甲腈、氰化氢,化学式是HCN,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可以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氢氰酸在标准状态下为液体,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当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
0 k# U' F8 E4 ]6 s氢氰酸属于剧毒类。急性氰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常把氰化氢作为毒气室的杀人毒气使用。
8 ~6 e1 M* Q* Q& `% P7 }' ]- D1 v物性数据1.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苦杏仁味。
. }' ?6 s3 k7 ~% k! ]6 F2.熔点(℃):-13.2 。# L. f; P1 C5 r5 p/ z3 [; x
3.沸点(℃):25.7。; ]4 \" Y- Y/ e: ^% V; H# F
4.相对密度(水=1):0.69。1 B2 i, ~6 r9 B2 K" c6 [# J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3。
. i# C4 D* N3 o4 B1 Z6.饱和蒸气压(kPa):82.46(20℃)。
" R& @5 h! ]- H# a7.临界温度(℃):183.5。' Z( I V; B1 C- Q! X
8.临界压力(MPa):4.95。* S( c( z6 D: n. y& Z$ X
9.辛醇/水分配系数:-0.25。0 \5 W7 s: D! R4 V& U/ \- L$ V
10.闪点(℃):-17.8。
7 v5 k. p/ W6 i5 ?( ]1 e r11.引燃温度(℃):538。
* I/ E# m" r6 a* }12.爆炸上限(%):40.0。
' c' N" W, B( K _13.爆炸下限(%):5.6。, s1 A/ N: z: g- L# d# g/ u; d% T
1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
U+ r7 V; I; i9 x/ |5 j4 N3 n) b2 E+ @ z5 a
毒理学数据1、浓度高时急性中毒,几乎会立即失去知觉,发生呼吸麻痹,不久出现心脏麻痹。浓度较低时,中毒最初阶段:喉咙搔痒,口中有苦辣味道、流涎、头晕,胃部感到发热、恶心、呕吐,有大便感觉,呼吸加快,加深,头部充血,心悸等。之后进入呼吸困难、痉挛、麻痹或窒息阶段。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乏力、易疲劳、全身不适、头晕、多汗、恶心、上腹部痛、消化不良、四肢及心脏疼痛、心动过速。对皮肤表现出弱刺激作用,进入眼内可引起局部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为0.3 mg/m3。致死量为1 mg/kg(体重)。中毒事故发生时,应速将患者抬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服,安静、保温,用解毒剂连续进行解毒治疗。首先吸入滴在棉花上的亚硝酸异戊酯,然后静脉注射10~15 ml、2%NaNO2,溶液或50 ml蓝色蒙,经3~5 min后,再静脉注射30%硫代硫酸钠溶液50 ml。每10 min以半量重复给予解毒剂,2~3次。同时给患者吸氧,待出现呼吸恢复后住院治疗。工作时可采用B型过滤式工业用防毒面具,当氰化氢浓度为(10±1)mg/L时,防护时间为30min。带有对烟和粉尘有效的防护过滤器,防护时间为70 min。必须用橡胶及塑料保护皮肤,必须保证氰化氢排出装置的密闭性。应在危险地区采取监测和音响警报,当氰化氢浓度达5 mg/m3时,发出指示不应晚于6 min。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所有工人必须了解氰化物的有害作用及对患者的急救措施,每年进行定期体检。
( M0 F0 ~) o t J: ^2.急性毒性:LC50:357mg/m3(小鼠吸入,5min)。8 T+ e8 D9 c: O9 n l6 q! g
7 H2 G" I/ m0 m
生态学数据1、生态毒性:LC50:0.24mg/L(48h)(黑头呆鱼);0.16mg/L(48h)(蓝鳃太阳鱼);0.068mg/L(48h)(虹鳟鱼);IC50:1.8mg/L(48h)(水蚤)。
0 k6 k- `1 u. [$ T3 N2、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i: z7 O" q2 v# S7 @) c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N* J1 k0 S; J" V2 w0 h
/ j" E" @6 \$ p6 L% J) X2 U8 b分子结构数据1、摩尔折射率:6.417 }( O. _+ K% `$ e
2、摩尔体积(cm3/mol):38.8, ]+ f @- |* G, N F" B0 ?. T
3、等张比容(90.2K):38.86 x( U0 H( N+ O
4、表面张力(dyne/cm):18.86 g; ], j5 r' Z. K2 @
5、极化率(10-24cm3):2.546 z) `& c2 q3 Q' l/ b9 W
% `. ^% w* G) F1 Y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15 o; ?& u- H: j' u* H4 H9 |
2、氢键供体数量:0
' L! o2 F) q0 y, e, f3、氢键受体数量:1
9 ]5 `: _: W# a4 a- i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 G( Q4 z8 y T* n1 o5、互变异构体数量:29 A" A- Y7 a7 |4 N: ~% _- P! k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3.8
2 Y+ K$ c& `: D! ~/ A$ o: v7、重原子数量:22 l% N+ a+ q# N! O
8、表面电荷:0( n0 n [/ g, `8 g- O( r0 \! E
9、复杂度:10! J0 P% z$ @, O$ @; b% M) p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3 ^4 m9 f2 y) c$ q$ r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e# N+ S4 x0 t) ?: {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9 u/ d3 [* l7 O1 R' A) X) G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M* g; G7 D; p8 g/ F" B3 M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4 F0 _$ n8 N( W8 C, P5 j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0 {& i& A7 L; ~3 P
/ v v* O" _4 I9 O
性质与稳定性1.气态氢氰酸一般不产生聚合,但有水分凝聚时,会有聚合反应出现,空气(氧)并不促进聚合反应。液态氢氰酸或其水溶液,在碱性、高温、长时间放置、受光和放射线照射、放电以及电解条件下,都会引起聚合。聚合开始后,产生的热量又会引起聚合的连锁反应,从而加速聚合反应的进行,同时放出大量热能,引起猛烈的爆炸,爆炸极限5.6%~40%(体积)。其蒸气燃烧呈蓝色火焰。空气中有氢氰酸存在时,用联苯胺-乙酸铜试纸测定呈蓝色反应,用甲基橙-氯化汞(Ⅱ)试纸测定由橙色变粉红色,用苦味酸一碳酸钠试纸测定由黄色变为茶色。剧毒!
% R! j# z9 ~4 _2.稳定性:稳定。2 @( k8 Q0 z, @& d1 g' {
3.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2 P4 Z0 O$ y \ G5 ^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y3 O4 {3 b' O/ B
5.聚合危害:聚合。# ^7 c6 W, _! T, m6 d5 G7 J
6.分解产物:氮氧化物。7 T$ s1 V4 X$ a y+ f
, z+ \" C1 D: W- k0 d贮存方法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 i& q n9 A9 h) p1 [; _% {合成方法7 O/ {% u* s! X4 y
氰化钠法将氰化钠与硫酸直接发生反应,经冷凝并加入少量无机酸作稳定剂,即得氢氰酸产品,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N+H2SO4→Na2SO4+2HCN- z0 v b1 m9 ^3 b, x
+ w% r3 U8 y6 o& d& P0 {/ I( |% {0 {+ i' ?1 [
$ G. b5 r5 B- A" ]+ ~
% g$ m/ c3 e4 I* @& p/ A4 P0 `5 X8 _# B- J K N3 P
& w* F3 q" z0 k% w; y
危险性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 K* i7 T0 p; R1 D侵入途径:无资料。
# _/ b5 A [. w: d, c1 ?7 Y J( `! U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 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 @% c: D* R* @" J% c6 _环境危害:无资料。" }1 ~) D% n1 k2 o a9 I$ o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剧毒。- l. ?5 b. h. s, p7 S4 m
8 x7 T9 O' B& O- m" F
主要用途
0 D! T, A! R( H# K& s! u* m1.可作灭柑橘树害虫的特效农药。制造氰化物,用于仓库和船舶等消毒。还用于合成丁腈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有机玻璃及钢铁表面渗氮。
1 ^) b1 b+ O9 a9 P4 T1 j2.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q: s5 Q3 J" c3 v1 S$ X
l C8 l8 E$ D- B; @& `
@* `$ r3 y+ H0 A3 a
7 O: g3 s0 l& E4 ]: e+ ]' l; h& H
生产技术
/ ^; W% v3 O5 {7 W5 H7 H1 B5 X% ?! \; O9 c! t- B, @1 V' o
/ Y. U! W7 _2 ]* Q; u2 }! d' P5 a" {: ~* L' @ s" H0 ~
安全防护
9 W' R2 ~" v/ Q$ d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在有敌腐特灵的情况下立即使用敌腐特灵冲洗,建议一次使用一整瓶,就医。
! r+ D* F/ l. k/ P! g( ^4 n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也可使用敌腐特灵进行冲洗。就医。
( S: U4 k& u7 I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服用硫代硫酸钠,就医。) J: } K! y, W6 N' L*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 b w" k1 g& l- n( s- z- X* x( t3 f. n P8 P) @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h5 {3 `) J; Y" |- w% G1 _- F) Z7 @& {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W8 K- q& ]* k. W+ T* y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0 S2 H, ]9 B( b2 z0 Y
防爆措施:加入0.001%-0.5%的硫酸,磷酸,甲酸等酸性物质作稳定剂或用活性炭吸附储存,水含量控制在1%以内,防止其自聚合催化反应。, V o* l) T* C% s; L- G
0 s' }8 Q; t1 [6 z g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应考虑将其引燃,以排除毒性气体的积聚。或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e* M7 l, h. o( U ~7 E! X1 P, Z
% L+ g4 O. X2 p' [操作处置6 u% k$ _6 l0 G0 L, I3 _4 F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X9 V+ h- C4 _7 P0 b4 P5 A; m: o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 s, \; h& m6 u( j' U1 P1 ~6 q5 F1 \3 `5 w+ q; h e
个体防护
9 @9 L! L- {- _* ^9 u' O% v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n9 Q, N$ q5 p* _ J* X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q# A2 ?$ U9 [# W" @7 V" z( |/ q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z/ Z- S7 G( n& c6 h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9 Q0 g+ h& R4 R8 P. r0 @' G5 e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x i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3] 。- s% [% A! n0 `( P8 ^3 b1 a
# o* L0 y6 M7 Y% q3 h% G \8 P+ \% k' Z4 x1 D/ }" U
9 c) s3 h, a' P4 J U( y
: |/ N$ _3 ` S) e# f$ h
' |+ e; C: V4 f6 U
待增加
5 \$ W+ x; w2 V" a) Y8 @8 v8 v
7 Q1 O( t/ `( |- ~/ {% ^- b) v* V6 s
相关资料
f, G e+ }3 i, ~: G0 Q% B9 `' T/ u1 A( [
补充内容
/ Q4 J% H R, F6 S
! y' M( a u$ T* k- k& @1 C8 ]
待增加
& M" i$ Z3 c S
, {+ e; ?: `+ ]3 s
本内容贡献者
; |' N9 |% X; m4 C7 J) y
( B5 K: G9 z8 {: l m |
发表于 2021-1-28 09:4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