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L! S/ t3 \# Y4 y$ \! W; I: m7 z; m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聚氯乙烯最常用的增塑剂,可使制品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但挥发性和水抽出性较大,因而耐久性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硝基纤维素的优良增塑剂,凝胶化能力强,用于硝基纤维素涂料,有良好的软化作用。稳定性、耐挠曲性、黏结性和防水性均优于其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也可用作聚醋酸乙烯、醇酸树脂、硝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及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的增塑剂。
. }4 h$ f! I3 }/ B$ }, Y" @$ t+ T
, e+ n$ O1 l! O+ {中文别名: DBP; 酞酸二丁酯;二丁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酞酸二丁酯;增塑剂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苯二甲酸正丁酯;二丁基酞酸酯;酞酸二正丁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盐;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苯二甲酸二丁基酯;驱蚊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r4 @3 F( B5 ~% C# |/ I
% \8 S( e2 I5 `! y# D7 J英文别名: DBP; Butyl phthalate; Di-n-butyl phthalate; Phthalic acid di-n-butyl ester; Benzene-1,2-dicarboxylic acid di-n-butylester~Phthalic acid di-n-butyl ester7 r/ `, `* u+ `9 p2 M1 x
CAS号:84-74-2
) O0 B9 p4 C6 w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ibutyl-O-phthalate, g. Y; Q5 n+ g5 ^+ g. \
; C Q8 V( d; w, c
又称:邻酞酸二丁酯。# Q' D, T0 Z5 R8 q+ n
+ B" I8 b8 ]& C; Q: J2 P- V& [
所属类别: 化学试剂-->通用试剂-->酯类化合物
W: |$ d, {( s6 l8 Q% a1 A6 @1 I* {0 S- [2 ]" H$ z4 t, r
产品规格:化学试剂级
, O6 j: m I* q1 }. ?7 _8 _
, C/ W( y9 }0 V含 量:≥99.5%
+ w' R4 \3 i# s+ l6 N; I8 _% W; P5 y: j5 t t2 D9 f
密 度(20℃)g/ml:1.042~1.048
2 T. s5 X- I: Y/ }
0 E/ @2 @$ Q% w4 g[性状]:无色油状液体,可燃,有芳香气味。蒸汽压1.58kPa/200℃;闪点172℃;熔点-35℃;沸点340℃;溶 解性:水中溶解度0.04%(25℃)。易溶于乙醇、乙醚、丙同和苯。
0 }- j- b% s! r& \7 |0 m' P0 L! `6 ?/ s5 e5 q( M
[稳定性] :稳定;7 t% d7 N9 ~) f0 L \1 z
: F0 v1 U/ \6 C8 M3 a
[危险标记]: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环境风险科学委员会(SCHER)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尿样得出结论,认为一般人群中个人对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总接触量低于每日耐受摄入量(TDI),只有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才需要努力减少接触.应该是无毒,只要不口服。对身体基本无伤害。+ h; ?2 H3 U9 N4 ^
/ Y7 `6 f# D. B6 e
安全术语
' [# d, f3 G, Y$ V+ j4 X7 L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2 r! P3 I; z) J9 @/ U2 ~. ~( B
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s$ Q0 S7 m* Q" N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2 o$ ?! g$ R2 k1 n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u. {# \ x! D) B% f5 W7 d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0 E* I4 x/ i& e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h2 C4 W9 Z8 d' g& _
S36/37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T6 g& e9 u: \/ f; e9 s* A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u+ M7 E0 z% s) {5 D, I( P, NS16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f& L+ m3 C! v4 L4 }- H$ M远离火源。
8 ^- f- i8 t4 u! b# O风险术语 R61May cause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 g9 ?, R$ A3 {) \; o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0 N) W- ]7 [2 y" }+ [
R50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 ]$ {# |: ?: d! a5 B& z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 T. d; {6 @8 w; D) k P# JR62Risk of impaired fertility.) ?6 E/ J7 H8 ?/ \
有损害生育能力的危险。
/ ?8 z O/ `( F$ K1 e* o2 zR11 Highly flammable.7 `- k7 y H& B7 g7 S$ L
高度易燃。
' Y" w6 v* w# U8 @* A5 @R23/24/25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 C3 h" _, r( G4 l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6 g0 M* O7 U% R
[用途]:一般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用作溶剂、杀虫剂、增塑剂等。
4 n6 N% O( F7 f2 f/ D8 C. r) U[级别]:分析纯(AR)、化学纯(CP)。
! K5 b) k, W9 l1 y上游原料:苯酐、纯碱、硫酸、辛醇、异丁醇、正丁醇
9 H! _: O" j( n _6 M# I下游产品:聚醋酸乙烯乳液、有机玻璃(工业级)、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硝基漆类、Q01-1硝基清漆、Q04-2各色硝基外用磁漆、Q06-4各色硝基底漆、Q07-5各色硝基腻子、硝基漆片、过氯乙烯漆类、G04-9各色过氯乙烯外用磁漆、G06-4各色过氯乙烯底漆、G06-5各色过氯乙烯二道底漆、乙烯乳胶漆、双组分环氧酚醛防腐。
! v# u! P6 C$ Z1 B1 ?1 [" @/ G; a7 D. F' y+ j" K# R
对环境的影响健康危害
# V& V! g( U6 X- s对人:最敏感的人可嗅到的阈浓度为0.00026mg/L。本品对眼的光感反射作用的阈浓度为0.00016mg/L,而对脑生物电活动的阈浓度为0.00011~ 0.00012mg/L。生产增塑剂的工人可患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神经炎及脑多发神经炎。
: h/ W- W" w: b. O0 f# D对皮肤和眼睛的作用:本品可经完整皮肤吸收少量。皮肤及眼粘膜一次接触本品后,并不引起刺激作用,而反复接触则可见到严重的刺激。根据某些实验资料,它可引起轻度的致敏作用。" j) _' r9 v$ e' w* Z! Z1 z
对动物:小白鼠吸入2小时气雾剂的LD50=25mg/L。中毒期间可见对眼粘膜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后肢麻痹;部分动物呈现浅表的麻醉,阵挛性惊厥。# v2 n/ w5 ]; t( N$ Z
1 C) a, r8 \/ c& @4 P毒理学资料
& U& J% X" t/ ]0 B毒性:本品也和其他酞酸酯一样,能引起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然后进一步引起它们组织上的改变。有趋肝性。可引起轻度致敏作用。具有中等程度的蓄积作用和轻度刺激作用。( ~7 a4 _ k* |
急性毒性 :LD50:12000μg/kg(大鼠经口);5282μg/kg(小鼠经口);LC50:7900μg/m3(大鼠吸入);2100μg/m3(小鼠吸入)
# }6 k: n- m6 }9 E7 P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25%×1年(喂饲)部分动物第1周死亡,无组织病变发生;人经口10g恶心、头晕、流泪、畏光、结膜炎。
* g+ _9 Y: \) v; A! \5 B在环境中的迁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来说,水解作用、挥发作用和光解作用都不是它们的重要反应过程。据估计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水解半衰期从邻苯二甲酸二乙基酯的3.2年到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的2000年不等。由于其较低的蒸气压,它们的挥发损失是很小的,或者几乎没有挥发损失。尽管尚没有见到有并邻苯二甲酸酯类光解作用的报道,但根据其在紫外光、可见光范围内没有光谱吸收这一现象可以推断,它们是很难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表明,生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富集作用,这一结论被现场研究的结果所证实,因为实验者发现水生生物体内有明显的该类化合物的残留物。
" m$ u" e0 _2 Y* G2 J3 m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流动、搅动会产生静电。燃烧时,该物质发生分解生成有毒烟雾与气体。 " `* J' R" k, V$ N& S: ~. c$ F
# x0 L5 }# ~0 b. N$ _3 ]. t; f2 G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y' f/ i4 v% f0 j7 g) T. W& L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 。
6 E% W' T7 @* w+ k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 T4 f! L8 d0 u) T* ]9 E2 P+ H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7 y' l/ @0 u# I5 w& U6 {
" H9 g: ?( g. d- O
实验室监测方法
5 `5 B5 r; e1 r( E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 N1 @2 B0 h) j3 a! n" Y# w) e
高效液相色谱法WS/T149-1999 作业场所空气8 Y* S8 \) c6 g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 I; j, Z2 V1 K+ {! s" H气相色谱法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 废水
4 k- |4 Z5 Z, W$ i5 q' D8 g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质2 C, [7 B1 L |( B K9 R& W
' S0 \) E6 _( E4 Z C2 l
环境标准, s4 ~" J) Q& N% F3 N0 i8 G
前苏联(1975) 车间卫生标准 0.5mg/m3# g5 Z8 }* B5 L+ F- h3 Z$ J/ K
前苏联(1975)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1mg/m3(最大值)
' s _$ q+ ?. T- F中国(GHZB1-199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0.003mg/L
( W9 q1 G" ^7 T- O F$ s9 z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2mg/L7 D" V, j" c6 Q3 d# G- Q1 i: [2 D
二级:0.4mg/L
% v& R7 F# c4 U% W" T$ m7 r: P2 [三级:2.0mg/L
& Z- H* |1 z( O" }' f# {3 ?0 m/ u; D6 l" _& x7 c9 F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s3 t" d" |% n8 _+ ?
现场通风,排除一切火情隐患。应急处理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用蛭石、干砂、泥土或类似吸附剂吸附泄漏物,并收集到密闭容器内。7 A" \1 y- }6 ]2 Y4 z# o9 f
工作现场加强通风,严禁烟火。操作工人穿戴清洁完好的防护用具(最好使用丁基、氯丁、腈基或合成橡胶制做),戴防化镜,选择适当呼吸器。在空气中有高浓度本品时,要戴工业用A型防毒面罩,而存在气雾时加用过滤器。采用过滤式A型防毒面罩。合成和应用本品时,特别是加热本品或含有本品的塑料时,要密封以防止蒸气和气雾外溢。对呼吸系统、肠胃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B3 `0 @! ?) H
眼睛或皮肤接触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吸入后,将口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食入后,漱口,给饮大量水,就医。个人防护和预防措施:
1 g; g! T% f+ K, |( u% s9 T* s0 ]灭火方法: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灭火。
7 ~+ \7 V1 C) A: ~! U' K8 L废弃物处置方法:焚烧法。2 B6 F+ N" _9 l0 t0 Y b0 p
9 e3 z# f0 S7 X8 u& Z. N
主要用途
( |+ Q. W. |" C4 Y6 C, j1、该品为增塑剂。对多种树脂具有很强溶解力。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加工,可赋于制品良好的柔软性。由于其相对价廉且加工性好,在国内使用非常广泛,几与DOP相当。但挥发性和水抽出性较大,因此制品耐久性差,应逐步限制其使用。
* i; C- B' Y+ S E. W2 a2、该品是硝酸纤维素的优良增塑性,凝胶能力强。用于硝酸纤维素涂料,有很好的软化作用。稳定性、耐挠曲性、粘着性和防水性皆优。
' D1 H9 e+ w' h/ K& m1 @3、该品还可用作聚乙酸乙烯、醇酸树脂、乙基纤维素以及氯丁橡胶的增塑剂。
& O/ H6 w2 P2 j, r% \4、还可用于制造油漆、粘接剂、人造革、印刷油墨、安全玻璃、赛璐珞、染料、杀虫剂、香料溶剂、织物润滑剂等。& D$ s- R r. {9 I
生产技术
) X" _1 c1 b8 R( Z/ Q6 ]# @
1.以邻苯二甲酸酐、正丁醇为原料,以硫酸为催化剂,在常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完成后用碱液中和并水洗,然后经脱醇、压滤得成品。
7 t5 P# D: S7 f9 ?, G/ Y' t2. 加工工艺有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
. {+ \8 E3 Y; z4 F7 g! t4 t
安全防护
3 {$ s+ R1 a$ ?
; _1 y3 Y! c8 n$ n6 S* s5 N( U: v7 C
+ k2 j6 E8 \6 Y6 G7 H
待增加
( Y( n8 m6 ?! t9 |9 |0 E0 o/ \7 k7 l7 W- K0 R8 e1 W# Q
7 K! Z: y- [9 L8 [' I
相关资料
7 ~: f% H7 `! S) n: X3 V9 }" n- k1 W* N
补充内容
: f; ?/ m7 |7 S2 G* I( ^
6 E/ i- X2 o$ K+ G% y& O2 ^% u
待增加
; t- E2 Z t$ H% I
- \/ o1 t, R/ ]
本内容贡献者
/ a$ w6 [! s7 J, P, w; M
3 ?) d& Q' ?) Q3 _. B9 Q. \5 n; W1 ~. q1 }5 G" x
2 f1 q) _3 {2 @& E" {: b
4 Y6 l) B- v' g7 L
* R1 J, F4 l! T1 t. E, u" |( D0 x$ t! `- 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