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 f9 K5 k" f: \定义:是一种具有很好粘合性能的物质。通过粘附力和内聚力由表面粘合而起连接物体的作用。
) Q' q3 q) S: u物质介绍% q1 _8 z6 e1 v3 y" f2 T2 V, Y& w
能将同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粘剂或粘接剂、粘合剂、x i惯上简称为胶。" U- j% P+ [- q
分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动物皮胶、骨胶、天然橡胶等)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胺酯等热固性树脂和聚乙烯醇缩醛、过氯乙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与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合成橡胶) 、或无机化合物 (硅酸盐、磷酸盐等) 。根据使用要求,在胶粘剂中经常掺入固化剂、促进剂、增强剂、烯释剂、填料等。按用途分类,还可分离温胶、密封胶、结构胶等。按使用工艺分类有室温固化胶、压敏胶等。应用胶合剂可连接异种材料和薄片材料,胶接处应力分布均匀。在集装箱制造中和修理中常用的有环氧树脂、氯丁橡胶和密封胶等。
3 z: c0 C- r) h8 m近年来,有机胶粘剂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胶接技术亦已发展成熟,并成为胶接、焊接、机械连接当代三大连接技术之一。
% L( B, Z$ M$ ~; `! R; }& I应用理论
5 D/ f9 L8 ]0 h! G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非金属或金属之间,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胶接等都存在聚合物基 料与不同材料之间界面胶接问题。胶接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类技术,而现有的胶接理论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来阐述其原理,所以至今全面唯一的理论是没有的。
* F) C5 N7 m7 ^/ W( }; o* t( J, a* S& e7 W# W0 s' {/ T
吸附理论% I% ~8 o3 z. K) a6 a0 {( {9 x M. Q/ b
人们把固体对胶粘剂的吸附看成是胶接主要原因的理论,称为胶接的吸附理论。理论认为: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作用力,即范德化引力和氢键力。当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的距离达到10-5Å时,界面分子之间便产生相互吸引力,使分子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到处于最大稳定状态。
3 U0 j* C9 F( F! d- A: v/ o ]根据计算,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当两个理想的平面相距为10Å;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强度可达10-1000MPa;当距离为3-4Å;时,可达100-1000MPa。这个数值远远超过现代最好的结构胶粘剂所能达到的强度。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当两个物体接触很好时,即胶粘剂对粘接界面充分润湿,计算值是假定两个理想平面紧密接触,并保证界面层上各对分子间的作用同时遭到破坏时,也就不可能有保证各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发生。0 `7 K6 |. d: N# Y6 o
胶粘剂的极性太高,有时候会严重妨碍湿润过程的进行而降低粘接力。分子间作用力是提供粘接力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他因素也能起主导作用。. a5 r2 j- g1 y2 o
化学键理论
& G o o& x$ F3 E0 {化学键理论认为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之间除相互作用力外,有时还有化学键产生,例如硫化橡胶与镀铜金属的胶接界面、偶联剂对胶接的作用、异氰酸酯对金属与橡胶的胶接界面等的研究,均证明有化学键的生成。但化学键的形成并不普通,要形成化学键必须满足一定的量子化`件,所以不可能做到使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接触点都形成化学键。况且,单位粘附界面上化学键数要比分子间作用的数目少得多,因此粘附强度来自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不可忽视的。
6 X8 j8 T% _: t
% F8 _/ S: \9 p" W' {) x. i" w# g& }弱界层理论$ t0 j: g3 R- O: N d2 q
当液体胶粘剂不能很好浸润被粘体表面时,空气泡留在空隙中而形成弱区。又如,当中含杂质能溶于 熔融态胶粘剂,而不溶于固化后的胶粘剂时,会在固体化后的胶粘形成另一相,在被粘体与胶粘剂整体间产生弱界面层(WBL)。产生WBL除工艺因素外,在聚合物成网或熔体相互作用的成型过程中,胶粘剂与表面吸附等热力学现象中产生界层结构的不均匀性。不均匀性界面层就会有WBL出现。这种WBL的应力松弛和裂纹的发展都会不同,因而极大地影响着材料和制品的整体性能。
. r1 O, W, x& S# |! _, y* R: g r" `6 i0 j$ j" L$ R" x7 t! `
扩散理论
3 b& G( {2 v7 ~& S/ {# k两种聚合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当它们相互紧密接触时,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或链段的摆产生相互扩散现象。这种扩散作用是穿越胶粘剂、被粘物的界面交织进行的。扩散的结果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区的产生。粘接体系借助扩散理论不能解释聚合物材料与金属、玻璃或其他硬体胶粘,因为聚合物很难向这类材料扩散。
% x" l8 k: _* }: q3 l6 d
6 d6 x$ t8 j% K. X% }静电理论
6 T# M3 D% Q. C$ y, E; k' @; ~$ u当胶粘剂和被粘物体系是一种电子的接受体-供给体的组合形式时,电子会从供给体(如金属)转移到接受体(如聚合物),在界面区两侧形成了双电层,从而产生了静电引力。. h s! Q& _ B6 y' d/ z1 X
在干燥环境中从金属表面快速剥离粘接胶层时,可用仪器或肉眼观察到放电的光、声现象,证实了静电作用的存在。但静电作用仅存在于能够形成双电层的粘接体系,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此外,有些学者指出:双电层中的电荷密度必须达到1021电子/厘米2时,静电吸引力才能对胶接强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而双电层栖移电荷产生密度的最大值只有1019电子/厘米2(有的认为只有1010-1011电子/厘米2)。因此,静电力虽然确实存在于某些特殊的粘接体系,但决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3 ~' l4 M4 {, v" ?' q3 ?
7 N- ^4 C) p, m& _( u7 A& k! b
机械作用力4 Y7 a4 a0 l1 t2 a- m
从物理化学观点看,机械作用并不是产生粘接力的因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胶粘剂渗透 到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凸之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了啮合力,这些情况类似钉子与木材的接合或树根植入泥土的作用。机械连接力的本质是摩擦力。在粘合多孔材料、纸张、织物等时,机械连接力是很重要的,但对某些坚实而光滑的表面,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 x; o2 k X. ~+ u8 D( M: Q分类
7 u: u; v) S5 |9 {8 f: r7 a1.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 p$ @4 A( Q ] [ i: H% |( r3 a
2.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属于结构胶粘剂的有: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聚酰亚胺类等热固性胶粘剂;聚丙烯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甲醇类等热塑性胶粘剂;还有如酚醛-环氧型等改性的多组分胶粘剂。0 q1 h5 {% q6 {6 Q
3.按固化形式可分为溶剂挥发型、乳液型、反应和热熔型四种.
6 [2 _ D7 z$ |7 F1 ~# a& G4.合成化学工作者常喜欢将胶粘剂按粘料的化学成分来分类.2 ?3 y) d7 R" w* d; e" \
5.按主要成分分为有机类、无机类。' C- w3 k* K9 t& X% s3 X! j
6.按外观分类,可分为液态、膏状和固态三类。" O% p# m2 x4 C
7.按组分分类:单组分,双组分,反应型。0 m' G9 Y, O# Y2 A
组成/ |1 v' k& V6 [, [$ V) X, n+ D* |: ]( b
合成胶粘剂由主剂和助剂组成,主剂又称为主料、基料或粘料;助剂有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防老剂、阻聚剂、稳定剂、络合剂、乳化剂等,根据要求与用途还可以包括阻燃剂、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和防霉剂等成分。" f& Q4 e7 T/ d I2 t$ ^4 [
J4 i. ?- H; `5 q1 s# T: W
主剂
3 x; O6 C! X& O1 F$ c主剂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主导胶粘剂粘接性能,同时也是区别胶粘剂类别的重要标志。主剂一般由一种或两种,甚至三种高聚物构成,要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润湿性等。可作为粘料的物质有:
$ B9 W0 G. ]2 X% a9 @5 F! G, i1.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单宁、阿拉伯树胶及海藻酸钠等植物类粘料,以及骨胶、鱼胶、血蛋白胶、酪蛋白和紫胶等动物类粘料。
7 I7 }$ \. x- w, t2.合成树脂,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大类。热固性如环氧、酚醛、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有机硅、聚酰亚胺、双马来酰亚胺、烯丙基树脂、呋喃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氟树脂、聚苯硫醚、聚砜、聚同类、聚苯酯、液晶聚合物等,以及其改性树脂或聚合物合金等。是用量最大的一类粘料。1 H; Y* }- X; [% c8 R
3.橡胶与弹性体。橡胶主要有氯丁橡胶、丁基腈乙丙橡胶、氟橡胶、聚异丁烯、聚硫橡胶、天然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等;弹性体主要是热塑件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等。% h5 |2 J( i' \5 `7 B% D3 [
4.此外,还有无机粘料,如硅酸盐、磷酸盐和磷酸-氧化铜等。* w: D0 c, H4 l# F3 p( i; P3 O
; a+ g9 S2 @/ E. Z助剂 E7 N/ j. S% X% O5 J& k4 y
为了满足特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加入的各种辅助组分称为助剂,例如:为了使主体粘料形成网型或体型结构,增加胶层内聚强度而加入固化剂(它们与主体粘料反应并产生交联作用);为了加速固化、降低反应温度而加入固化促进剂或催化剂;为了提高耐大气老化、热老化、电弧老化、臭氧老化等性能而加入防老剂;为了赋予胶粘剂某些特定性质、降低成本而加入填料;为降低胶层刚性、增加韧性而加入增韧剂;为了改善工艺性降低粘度、延长使用寿命加入稀释剂等。包括:) G* i; Q0 g3 w) x, q
1.固化剂3 f8 {: t! i: {. d0 Y7 }) C: p
2.溶剂6 G( W1 q2 |5 x
3.增塑剂
4 ]. f' i. O- x: [6 ~4.填充剂 E+ Q2 s4 `0 ?& T8 [8 @% a
5.增韧剂$ T0 J7 b# P. L3 c3 [- W: m! ]
6.偶联剂8 P8 B* p2 n4 D: ^! M/ x' R- L1 l1 x
7.其他助剂:引发剂、促进剂、增粘剂、阻聚剂、稳定剂、防老剂、络合剂、乳化剂。* T' j" q" i- _: O3 s9 ]
产品列举
9 g% c: \6 ]6 p* d) C! M/ r热塑性
+ m* L1 K/ n" v3 N纤维素酯、烯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过氯乙烯、聚异丁烯等)、聚酯、聚醚、聚酰胺、聚丙烯酸酯、a-氰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类
- p0 y0 `2 a- M热固性
Q9 T7 T/ X7 m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甲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酚醛-聚乙烯醇缩醛、酚醛-聚酰胺、酚醛-环氧树脂、环氧-聚酰胺等类6 y0 [# `2 N7 A$ W4 g6 w
合成橡胶型' M. x$ v, u8 d+ }6 P2 C2 i
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丁钠橡胶、异戊橡胶、聚硫橡胶、聚氨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弹性体、硅橡胶等类
; r: \3 m* O& H6 ~橡胶树脂型
9 M. L- N8 n* g0 _, {酚醛-丁腈胶、酚醛-氯丁胶、酚醛-聚氨酯胶、环氧-丁腈胶、环氧-聚硫胶等类
# ] m* b( c5 c* k8 B7 F胶粘剂产品1 U) E4 a4 f0 o9 ?- z$ w
硬化胶、灌封胶、硅橡胶、聚氯乙烯胶、通用环氧胶、改性环氧胶、绝缘胶、聚酰亚胺胶、改性酚醛胶、丙烯酸酯胶、绝缘胶带、双面胶带、高温胶带、特种胶 带 、模切胶带、其他
: l A9 _3 O x U# I胶粘剂原材料及助剂
# i. e' m3 Q" |$ D! F7 ]6 \稀释剂 、固化剂 、硫化剂、引发剂、促进剂、增塑剂 、增韧剂 、软化剂、增粘剂 、发泡剂、交联剂 、修补剂 、 加速剂 、抗氧剂 、防霉剂、增强剂 、催化剂、 填充剂、接着剂、干燥剂、清洁剂 、防锈剂、乳化剂 、 阻聚剂、偶联剂、防老剂、消泡剂、增稠剂、氧化剂 、阻燃剂、光敏剂、防腐剂 、润滑剂、乳 液、单 体、助 剂 、溶 剂 、合成橡胶与弹性体、天然聚合物、合成树脂、其他% x! C( \. n5 @0 i |
胶粘剂制作设备
. _, @; o# T& A" _点胶机、真空泵、输送泵、冷凝设备、捏合设备、乳化设备、釜类设备、研磨设备、检测设备、装卸设备、实验设备、混合分散设备、贮罐类设备、加热及辅助设备、 其它设备+ G* e/ `; k' l1 a1 Z& X
胶粘剂包装$ {4 M5 c# T5 I& `; t- m2 ~4 @
打码机、标签机、液体灌装机械、纸制品包装、封口打包机械、膏体灌装机械、铁听(桶)包装、塑料及复合材料包装、打包及其它耗材; [9 F7 K- J% B7 [
粘接功能1 [' O0 O: e& T$ k* Q. U
①瞬间粘接。瞬间胶粘剂使用时不需要加热、加压,具有固化快、粘接强度大的特点。一个6.45平方厘米的粘接面所承受的拉力足以吊起一辆小汽车。这样的胶粘剂对连续化生产流水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E3 t8 p# a* x) @+ Q( J
②结构件的粘接。结构件粘接是指那些能够承受较长时间的负荷和较大应力物体的粘接,比如建筑物、车辆、舰船、飞机、宇宙飞行器等结构件的粘接。增加航速;同时使粘接件表面光滑平整,有利于航行;还具有密封、防腐蚀等性能。, B3 p; @$ i+ P$ r
③液态密封堵漏。有些胶粘剂在常温下是流动性的液体,涂在各种连接或需要密封的部位,形成有弹性的胶层,能代替通常的垫片,起密封作用。# ], s7 }3 L4 t4 W* O! k
④水下粘接。表现在水坝或桥梁的修建、造船工业和国防工业中,它可以把陆地上的预制件与在水中和水下的部件连接起来,从而**简化施工工艺,加快施工进度。
{- C1 \$ A m7 G⑤油面粘接。油面用胶不需要先在表面除油,简化了工艺,并有良好的粘接强度。( J+ S( N | V6 s8 p
⑥热熔粘接。热熔胶粘剂是一种固体,它要在加热熔化成流体后才能胶粘,粘合冷却后恢复成固体,形成牢固的粘接件。热熔胶粘剂由热塑性聚合物配以增粘剂等配制而成。
2 f1 Z( j7 v. Y' i/ F) b* {; C1 Y+ j⑦耐高温粘接和超低温粘接。一般的胶粘剂能耐100℃以下的温度。无机胶粘剂能耐600℃左右,其中以陶瓷胶粘剂为最佳,可以耐1300℃的高温。耐超低温胶粘剂能在-196℃,甚至更低温度-269℃时保持很高的强度和韧性。
X2 Y; `1 d* s* P# ~& V6 I⑧压敏粘接。这种产品用于商品标签的粘贴、纸箱的封缄、线束的捆扎和高光洁金属板表面的保护等。; ?1 I# D7 b3 c* ^" ?, Y6 U$ W& @
⑨医用粘接。医用胶粘剂已成为医疗方面不可缺少的新材料。例如,对入体肾脏的粘合,血管的接合,伤口、食道或胆道的吻合,牙科的粘接和修复,骨骼连接等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z1 z: n' ?' q8 n; `⑩此外,还有用于电子器件引线的导电粘接,有以银粉为导体的导电胶。用于光学玻璃粘接的高透明度的光学玻璃胶和对光敏感的光敏固化胶和电子束固化胶等。
& y( G( U5 f" `2 D2 r影响因素+ B! I: v% Z7 a4 v" o7 N
影响胶粘及其强度的因素5 y3 ~0 @8 p8 c7 D& `
上述胶接理论考虑的基本点都与粘料的分子结构和被粘物的表面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有关。从胶接体系破坏实验表明,胶接破坏时也现四种不同情况:; m4 e" n: P3 Y" @6 D
1.界面破坏:胶粘剂层全部与粘体表面分开(胶粘界面完整脱离);# C5 m7 c8 D4 P, o1 P; W$ u; z$ e0 H
2.内聚力破坏:破坏发生在胶粘剂或被粘体本身,而不在胶粘界面间;4 J) R- F- H; n( f3 D6 T
3.混合破坏:被粘物和胶粘剂层本身都有部分破坏或这两者中只有其一。$ }# q- w7 y! J2 k: `
这些破坏说明粘接强度不仅与被粘剂与被粘物之间作用力有关,也与聚合物粘料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w- f5 F% M' N) G$ \3 l% v7 P
高聚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以及聚集态都强烈地影响胶接强度,研究胶粘剂基料的分子结构,对设计、合成和选用胶粘剂都十分重要。
+ q8 x i' L$ V& h1 ~注意事项+ O+ }, B0 v" w' S" K! N8 n/ d
储存期
9 Q+ h& e; V! Za. 每种产品均有储存期,根据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储存期指在常温(24℃)情况下。丙烯酸酯胶类 为20℃。, w3 A9 z2 A9 c7 L" a- _% \0 i2 `
b. 对丙烯酸酯类产品,如温度越高储存期越短。' }& N8 h5 U2 l8 d" i q; s7 _; N) E
c. 对水基类产品如温度在零下1℃以下,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6 g4 F, }+ B/ F) t, e9 B' [6 v
7 `$ r2 S' ]- G" t0 e. b强度
0 A# W p8 o0 f" z- _* Sa. 世界上没有万能胶,不同的被粘物,最好选用专用胶粘剂。
$ L8 E- @6 _% N4 S, {) O; \+ I* ab. 对被粘物本身的强度低,那么不必选用高强度的产品,否则,将大材小用,增加成本。
5 @! ^* E' U, Q6 mc. 不能只重视初始强度高,更应考虑耐久性好。9 z2 P% W( J1 y3 V9 p, e
d. 高温固化的胶粘剂性能远远高于室温固化,如要求强度高、耐久性好的,要选用高温固化胶粘剂。
8 k7 E% ~+ Q" e+ n2 q7 B! ze. 对a氰基丙烯酸酯胶(502强力胶)除了应急或小面积修补和连续化生产外,对要求粘接强度高的材料,不宜采用.
T) n2 d3 c& k4 J9 [* a% A5 n& ~
其他
6 k9 b; u+ ~9 Q. za.白乳胶和脲醛胶不能用于粘金属.$ J) ]' H. Q; U9 D
b.要求透明性的胶粘剂,可选用聚氨酯胶、光学环氧胶,饱和聚酯胶,聚乙烯醇缩醛胶。7 B% N4 n% V* z: s! j( t
c.胶粘剂不应对被粘物有腐蚀性。如:聚苯乙烯泡沫板,不能用溶剂型氯丁胶粘剂。 e0 T' s1 i5 H( U) N; O. N
d.脆性较高的胶粘剂不宜粘软质材料。
! t/ v& X1 V* g. T6 A4.胶粘剂在使用时注意事项:
; G4 ^" D3 i; ~: E+ |+ M4 ]a.对AB组份的胶粘剂,在配比时,请按说明书的要求配比。) u N+ Z, d: x2 I
b.对AB组份的胶粘剂,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搅拌均匀。不能留死角,否则不会固化。
- R8 Z" ?# U2 N& p' \c.被粘物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能有水份(除水下固化胶)。: R" g, l5 t4 i+ j! |5 R* F5 n
d.为达到粘接强度高,被粘物尽量打磨,
9 I9 {9 f! t, J) c+ ?, ^e.粘接接头设计的好坏,决定粘接强度高低。9 Y* O, |- G+ i1 ]/ ^3 j
f.胶粘剂使用时,一定要现配现用,切不可留置时间太长,如属快速固化,一般不宜超过2分钟。
% K& j6 R8 w" l6 B* e' E) qg.如要强度高、固化快,可视其情况加热,涂胶时,不宜太厚,一般以0.5mm为好,越厚粘接效果越差。
9 L& J- N1 k5 t+ d: c1 [h.粘接物体时,最好施压或用夹具固定。( F; V6 l* s: o2 [" y) @& s# H
i.为使强度更高,粘接后最好留置24小时。, H8 l4 @9 P1 u# f4 J8 b
j.单组份溶剂型或水剂型,使用时一定要搅拌均匀。* l5 e; [% m) x2 ]
k.对溶剂型产品,涂胶后,一定要凉置到不大粘手为宜,再进行粘合。
2 X5 S7 N" Z6 q8 v7 Y$ Q选择方法4 h- Q1 P1 ^) f0 T" @1 V
选择原则
2 z( e4 d% x6 l; I, u# n2 ?(1)考虑胶接材料的种类性质大小和硬度;0 r: C" `* c+ D2 n+ w4 ]
(2)考虑胶接材料的形状结构和工艺条件;: N% L& j5 l) h, r! M$ ]
(3)、考虑胶接部位承受的负荷和形式(拉力、剪切力、剥离力等);" y/ N4 s( Z5 q% j
(4)考虑材料的特殊要求如导电导热耐高温和耐低温。9 k( Q# ]. C) F' Q' J
# a6 h- l6 g" W6 A. ?4 p3 o" E胶接材料性质
/ W& U* q- k+ j% w6 q(1)金属: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经表面处理后,容易胶接;由于胶粘剂粘接金属的两相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胶层容易产生内应力;另外金属胶接部位因水作用易产生电化学腐蚀。
5 n# k$ p+ a; M/ w! O* o1 }(2)橡胶:橡胶的极性越大,胶接效果越好。其中丁腈氯丁橡胶极性大,胶接强度大;天然橡胶、硅橡胶和异丁橡胶极性小,粘接力较弱。另外橡胶表面往往有脱模剂或其它游离出的助剂,妨碍胶接效果。
% e) x R( D" o2 {( Y4 Y(3)木材:属多孔材料,易吸潮,引起尺寸变化,可能因此产生应力集中。另外,抛光的材料比表面粗糙的木材胶接性能好。
+ E0 B( q( ] ^: x5 ]% Q(4)塑料:极性大的塑料其胶接性能好。. r2 V3 G- q, n; U- S
(5)玻璃:玻璃表面从微观角度是由无数部均匀的凹凸不平的部分组成.使用湿润性好的胶粘剂,防止在凹凸处可能存在气泡影响.另外,玻璃是以si-o-为主体结构,其表面层易吸附水.因玻璃极性强,极性胶粘剂易与表面发生氢键结合,形成牢固粘接.玻璃易脆裂而且又透明,选择胶粘剂时需考虑到这些.
: n! X! h# e$ t
' k E X" f" G特点和选择) d& a5 Q% y6 m$ K+ [
(1). 连接各种弹性模量和厚度不同的材料尤其是薄材料;
, G0 M1 O+ ] o* j( m! I/ Q(2). 胶接表面光滑,气动性良好;" X/ X% ` B: v
(3). 密封性能好,腐蚀性能好;
7 i: ?$ |- ~' Y7 q(4). 延长胶接件的使用寿命和减轻胶接件重量;- y! p% D. `2 B) L4 q
(5). 劳动强度低,成本少,生产效率高;
* L& H$ M2 N2 {6 U' q. n2 `(6). 非导电胶耐热抗震绝缘,其中:& H' q# ?$ o) y7 H+ f) q
a、 改性环氧树脂柔韧性的大小顺序为:环氧-聚硫>;环氧-聚酰胺>;环氧-胺固化剂;$ c6 D+ o) W* c, R9 k
b、 改性酚醛柔韧性的大小顺序为:酚醛-聚酰胺>;酚醛-聚醋酸乙烯酯>;酚醛-环氧;
, a# o, R( N' o. z9 B6 ^& e5 }1 b9 A6 d+ z) ]/ U" G
质量要点
& \. c) t; m$ ~& u& B为了确保胶粘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 s1 r8 M2 j- X$ w8 k(1)选择恰其所用的胶粘剂。
+ O4 t" {+ `5 H4 T) b6 r9 d8 k(2)兼顾胶粘剂强度高和耐久性好的两个方面。
% B, [8 M$ A# }- h( p, a" ^# D0 p( o(3)不要使用超过贮存期和适用期的胶粘剂。
. b% R/ K9 c# _(4)单组份胶如果分层、沉淀、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 @' [# k7 Y3 ?# N; Y! k' o% K" U(5)多组份胶应按规定比例调配混合均匀。
* H% |% s! c# a, D+ R0 I3 ^(6)不要采用简单的对接。
7 [$ x% _7 }2 \# }1 d2 q+ K; j(7)尽量采用搭接、斜接、套接、混合连接。
( w7 L3 i* ]* `( N5 W1 Z(8)搭接长度不要太长。
& `* Q5 V5 Y1 f( b(9)胶粘层压材料勿用搭接,而且斜接
' ?6 I5 S# m9 v/ y4 R(10)加螺加铆,卷边包角、防止剥离。
/ e- A3 u/ \( o2 n2 k* D2 U$ y发展史
. b& _/ h I. t, J伴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分子结构的胶粘剂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时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成为改善各种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高分子类聚合物和纳米聚合物成为胶粘剂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工业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设备的集群规模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针对设备的安全连续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金属修复方法为主的设备维护工艺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针对更多高新设备的维护需求,对此需要研发更多针对设备预防和现场解决的新技术和材料,为此诞生了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内的更多新的胶粘剂,以便解决更多问题,满足新的应用需求。
# Q' R' X. t' a正基于此,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研发机构,研发了以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技术为基础的高分子复合型胶粘剂,它是以高分子复合聚合物与金属粉末或陶瓷粒组成的双组分或多组分的复合材料,它是在高分子化学、胶体化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力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学科。它可以极大解决和弥补金属材料的应用弱项,可广泛用于设备部件的磨损、冲刷、腐蚀、渗漏、裂纹、划伤等修复保护。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化胶粘剂应用技术之一。
. e+ T9 n: [. N j0 E" M1 H' H8 Z7 B
种类; c. A; S& e) c7 y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00多种胶粘剂产品问世,由于其品种繁多,组分各异,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固化方式的不同可将胶粘剂分为熔融固化型、挥发固化型、遇水固化型、反应固化型。
/ C' F4 p. G( m' r" C0 J' Q l1.1、熔融固化型
( Y6 E: W# I, l6 I+ u熔融固化型胶粘剂是指胶粘剂在受热熔融状态下进行粘合的一类胶粘剂。其中应用较普遍的为焊锡、银焊料等低熔点金属,棒状、粒状、膜状的EVA(聚乙烯 醋酸乙烯)热熔胶。0 t/ X- i& ~% j5 P
1.2、挥发固化型" M' W+ o7 Q+ X' T
挥发固化型胶粘剂是指胶粘剂中的水分或其它溶剂在空气中自然挥发,从而固化形成粘接的一类胶粘剂。如水玻璃系列胶粘剂、氯丁胶等。7 r, P. O, |" t
1.3、遇水固化型/ r( V A/ L4 s4 y/ s, N, ~; ~! B
遇水固化型胶粘剂是指遇水后即发生化学反应并固化凝结的一类物质。其中以石膏、各类水泥为代表。9 Y4 n/ e; x2 m9 \; Z
1.4、反应固化型
- |" j( h6 L* K8 n$ R反应固化型胶粘剂是指由粘料与水以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固化形成粘接的一类胶粘剂。磷酸盐类胶粘剂、齿科胶泥、α 氰基丙烯酸酯瞬干胶水、丙烯酸双酯厌氧胶水等都属于这一类。
* s/ d6 V+ Y; C6 `# A4 ~
6 m$ U$ h) c$ k特点- O3 t2 E( B/ n6 B
耐温性& u% c/ r" G( I6 S1 P8 H0 i6 B
耐温性是无机胶粘剂的优良特性之一。无机高温胶粘剂通常使用范围在1500~1750℃,而磷酸 氧化铜胶粘剂的耐温范围更广,可在 180~1400℃范围内使用。但无机高温胶粘剂使用的主要骨料是锆英砂和耐火土,锆英砂价格较高,主要靠进口,耐火 土要以牺牲土地来取得,代价巨大。因此,寻找廉价易得的产品来取代传统骨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务之急。某些有机胶粘剂通过改性也已达到了耐高温性能。例如,酚醛树脂胶就能耐1500℃的高温。市场对耐温胶粘剂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增长,因而这类胶粘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I/ Y8 [6 }9 ?" v. `' T0 T- R低污染性# u# U f: W4 }" `) d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开始使用一些环保产品。胶粘剂虽然算不上一类庞大的化工产品,但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那些非环保型的胶粘剂将逐渐被抛弃。聚乙烯甲醛胶粘剂(俗称“107胶”)由于含有游离甲醛,危害人体健康。在发达国家早已禁用,但在中国由于其价格低廉,所以仍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其用量已逐渐减少,不久将会全部淘汰。如何通过改性使非环保型的胶粘剂变为环保型胶粘剂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日本公司已经研究成功一种可代替胶合板制造中不含甲醛的粘合剂。通常的脲甲醛和蜜胺粘合剂含有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甲醛,此粘合剂的强度、耐水性和成本与蜜胺粘合剂相近。在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可生物降解胶粘剂的研制。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是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来完成的。大部分能降解的聚合物在其主链上含有可降解的基团,例如胺基、羟基、脲基等。用双羟基与醚反应,合成含有羟甲基的聚酯作为基体,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胶粘剂,他们还用含有羟基的丁酸酯、戊酸酯、纤维素、淀粉酯等作为基体,用蔗糖酯作为增粘剂,生产能生物降解或水解的胶粘剂。另外,以淀粉或磺化酯为基体,添加含有极性的蜡质,生产含有极性的,对水敏感的胶粘剂,能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在进行废弃处理时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0 v, U. C0 X I( V
粘接无破坏性
( A) L6 B5 p5 C' J7 u$ q* j材料的连接主要有螺栓连接、铆接、焊接和粘接等,使用螺栓连接等技术虽然可实现快速连接,但却因对材料部件打空或局部加热而对材料有所破坏,并在使用中不能避免应力集中。相比之下,粘接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连接技术,并因粘接界面整体承受负荷而提高负载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j, A0 h- B: Z) M3 V2 b
轻质性" S/ f% W: V( ^4 Z
胶粘剂的密度较小,大多在0.9~2之间,约是金属或无机材料密度的20%~25%,因而可以**减轻被粘物体连接材的重量。这在航天、航空、导弹上,甚至汽车、航海上,都有减轻自重,节省能源的重要价值。+ Y2 X$ A% e; ?7 t' u2 Z2 R
; b" k! s+ d u( i0 s+ d- M
应用
, k" G* R- \- u& N' Y胶粘剂除了能应用于传统的粘接以外还有一些新的、巧妙的应用。
1 T* r1 Z D0 x6 m& `防腐蚀; h5 l* {8 c! q8 X* ?
舰船的蒸汽管多采用包硅酸铝外加石棉来达到绝热目的,但是由于泄漏或冷热交替产生冷凝水,聚集在底层的蒸汽管外壁上;且蒸汽管长期受高温,可溶性盐的作用,外壁腐蚀很严重。为此可在硅酸铝底层用水玻璃系列胶粘剂作涂敷材料,形成类搪瓷结构的敷层,其热膨胀系数与管材相近,热应力小,不会皲裂。在机械安装中,构件常采用螺栓固定。由螺栓固定的器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缝隙腐蚀。在机械工作过程中,有时会由于剧烈的震动使螺栓松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机械安装中先将连接构件用无机胶粘剂粘结,然后再用螺栓连接。这样既可起到加固的作用,又可起到防腐的效果。
6 n# H1 w; |% O0 Q5 O5 i- ]+ N) \" d: Q生物医用8 K5 Z$ p; A) n
材料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简称HA)生物陶瓷的组成接近于人体骨质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与骨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是理想的硬组织替代材料。但是制备的HA植入体的普遍弹性模量高而强度低,活性不理想。选用磷酸盐玻璃胶粘剂,通过胶粘剂的作用将HA原料粉末在低于传统烧结温度下粘接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弹性模量,保证了材料活性。一种可以用于心脏粘接的Coseal密封胶水,并已成功地用于临床。在欧洲通过21例心脏手术的对比使用发现,使用Coseal外科手术比其他方法显著地降低了手术粘连,随后的前期临床研究表明,Coseal密封胶水在心脏、妇科及腹部手术中均有巨大发展潜力[13]。胶粘剂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被誉为胶粘剂工业的新增长点。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脂组成的结构胶水。当代国防技术中,隐身潜艇是海军装备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潜艇隐身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潜艇外壳敷设消声瓦。消声瓦是一种具有吸声性能的橡胶。为实现消声瓦与艇壁钢板的牢固结合,则要依赖于胶粘剂。
- b5 p( x+ [; {) K P; a% I**领域
( J: g. Z4 ^% c/ r3 V5 N坦克维修
; j6 g. C- ~) w4 ]. E坦克发动机外壳产生裂纹是常见的疵病。由于金属内部组织的缺陷、应力集中、疲劳、突出的外力作用往往引起发动机体外壳不同的部位产生裂纹。如果用焊接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存在材质会变脆、变形、强度下降等缺点,同时还要损耗电能和设备。而采用特种粘接技术来处理这类裂纹,会取得快、好、省的效果。- r7 _0 |- @' i5 V4 Q$ C2 i
军艇装配- W# b. C& O* x+ `
军用小艇大多采用一次性粘接的玻璃钢(或纤维复合材料)来减轻艇体的自重和提高艇体的强度。因此,制造这种小艇时大量使用与玻璃钢相同的
* g; c4 w- @) W% C4 S+ k' _' ^3 v用于军用飞机轻型轰炸机
9 J* K0 ~3 M9 w3 s/ q. C% N主要以亚音速或跨音速飞行,机身、机翼外蒙皮采用厚度在1.5mm以下的铝合金板材,有的仅0.4~0.8mm厚,其下由波纹型材加强。铆接蒙皮如此薄的结构是很困难的,而采用胶接结构,不仅可克服铆接薄皮易引起的变形、铆钉划窝造成的整体强度损失、减少工装、缩短装配周期,而且增加了结构抗腐蚀性、耐疲劳特性以及破损安全性。现代高性能军用飞机,机翼整体油箱或机身整体油箱的密封需要用到胶粘剂。歼敌机的座舱有机玻璃与涤纶带间的粘接密封,需要高性能的胶粘剂。
% @, f5 f$ L7 l/ F导弹弹头热防护层粘接1 M4 P4 Z5 N. I6 q; |& }" |
导弹弹头为抵抗载入时的恶劣环境,要在结构层(轻金属合金材料、特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加上热防护层(无机复合材料、特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防护层与弹头的连接用到了2000℃左右的耐温胶粘剂。
[8 f8 d- c4 c7 D" B" E) \制备伪装材料
1 Z4 i% \* T% x/ q3 T( k' z8 \: M对陆军地面武器来说,主要是8~14μm红外热像仪的威胁,实现红外隐身主要途径是研制具有不同发射率的红外迷彩涂料,通过涂层的不同发射率,对目标外形进行有效的红外图像分割,达到目标与背景相融合的目的。从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内容来看,高透明胶粘剂是采取的技术途径之一,利用树脂在8~14μm的红外大气层窗口不含有吸收基团来实现胶粘剂本身在红外窗口的低辐射特殊性。雷达涂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降低目标雷达特征信号,使其具有难以被发现、识别的功能材料,是实现武器装备雷达隐身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由吸收剂和胶粘剂组成的,胶粘剂决定了吸收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施工性能。5 F, w: \: P8 D0 }7 E
防恐反恐4 C9 W, _- h2 U. t+ S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中心为保存放在仓库中的核弹头而专门设计了2种超级胶粘剂。一种是使用压力枪发射的胶粘剂,听不到声音而无法活动,但可以呼吸保住生命。假如,恐怖分子侵入仓库,抢得一枚核弹头,为防止爆炸,工兵的最佳选择就是使用这类超级胶粘剂。可以预见,这类超级胶粘剂在未来的战场上将大有用武之地。! D# u1 l) V- ?( M4 f$ y
环保问题
: X9 y! e" t0 {# W" U& W3 B6 u胶粘剂的环保问题主要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这是由于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毒的固化剂、增塑剂、稀释剂以及其他助剂、有害的填料等所造成的。
, [9 Z) G( X" j) C9 } m0 K# v0 P6 C: r# G
VOC
8 G' N& e1 q2 o- v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胶粘剂中存在的很多,如溶剂型胶粘剂中的有机溶剂;三醛胶 (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中的游离甲醛;这些易挥发性的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危害很大,而且有些发生光化作用,产生臭氧,低层空间的臭氧污染大气,影响生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有些卤代烃溶剂则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有些芳香烃溶剂毒性很大,甚至有致癌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硫、乙胺等刺激性气味大,可谓污染之毒,恶化了大气环境。5 Z" a/ w+ {6 t v1 t
. b( ~0 x3 E6 A% p
固化剂增塑剂6 y) R; d9 z% M" @% R
芳香胺类固化剂毒性甚大,有的还会引起膀胱癌,如间苯二胺等。增塑剂磷酸三甲酚酯毒性极大。尤其对肝脏和肾脏有伤害作用,甚至可能致癌。除了接触食品用的胶粘剂,一般胶粘剂中使用DBP和 DOP问题不会很大,但也应当引起注意。$ z/ _& R/ f' v* [1 G
# `: o, S% `4 M% [! b% M$ I6 u有毒害的填料
. \$ B- H$ o/ O) W/ p. j8 M$ W" O胶粘剂使用的填料品种很多,有些也会造成毒害,如石棉粉纤维非常纤细,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厉害的致癌物质。粉尘随风飞扬,通过呼吸道和毛细孔进人人体,可积累在肺中,导致肺癌、支气管癌、间皮瘤等。石棉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相当长,甚至可达40年之久,日本称石棉为“静静的定时炸弹”。长期吸入石英粉会引起矽肺。含有毒重金属(铅、铬、镉)的填料或颜料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2 c" J K! S: h# \6 R+ a5 j
5 |/ \2 X0 [3 e# p
有毒有害助剂
6 A7 ]- [! N" q9 T当胶粘剂用的基础树脂(或橡胶)被确定之后,胶粘剂的配制和应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助剂的调节改性作用,必须注意一些助剂的毒性,防老剂D已被确认有致癌性,BHT致癌嫌疑犹存。MOCA、偶氮二异丁腈(AIBN)、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都有较大的毒性。
* T1 f- u- J. ~ o P' H# Q+ \% t F) \
污染物与危害
6 g- V8 b* i0 O- W6 Z1 m: N很多胶粘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只有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及危害,才能设法消除与防止。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苯、甲苯、甲醛、甲醇、苯乙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一二氯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间苯二胺、磷酸三甲酚酯、乙二胺、二**胺、防老剂D、煤焦油、石棉粉、石英粉等。对具体品种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简要分析如下。, J! k6 O p/ \
环氧树脂胶粘剂$ J* D; t7 R3 a I# v8 t
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一类重要的工程胶粘剂,它对各种金属和大部分非金属材料均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3]7 D0 C9 J- W- Z5 {
环氧树脂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是芳香胺、乙二胺、二甲基丙胺、顺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等固化剂;磷酸三甲酚酯、DBP、DOP等增塑剂; 501、690、丁二烯双环氧、环氧化苯乙烯、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YJ一132)、煤焦油等稀释剂;石英粉、石棉粉、三氧化二铬、铬酸锌、氧化铍等填料。690稀释剂对皮肤有强烈过敏中毒作用。丁二烯双环氧毒性最大。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对皮肤有刺激性,还能使白鼠产生肉瘤。煤焦油对环境和人体都有较大危害。1998年发现广州一些石英粉厂,工作了两年的工人就得了矽肺病,有的只干半年便觉体力大为下降。据资料报道,矽肺的潜伏期为15年。% T" o' Q' @1 ?3 S) |
酚醛树脂胶粘剂
P. n5 w F$ \8 M" ` ~酚醛树脂胶粘剂中的游离苯酚和甲醛等,会污染环境,危及健康。苯酚蒸气有刺激性,接触皮肤能引起中毒,吸入后会损害肾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5ppm。窒息性气味,对眼、鼻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流泪、过敏。吸入甲醛蒸气会引起恶心、鼻炎、支气管炎和结膜炎,接触皮肤会引起过敏或皮炎。美国环保局于1987年宣布甲醛可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6,7]。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 5mg?m-3。3 f0 Q M2 }0 J7 N8 d
聚氨酯胶粘剂
9 H0 H* F3 r" O/ B& M聚氨酯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为异氰酸酯、 MOC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多异氰酸酯胶粘剂中的溶剂氯苯毒性很大。游离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对皮肤、眼睛、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空气中最高空许浓度为0.14mg?m-3。关于MOCA的致癌性尚有争议。
2 R& @8 @+ _( A- X7 W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5 c4 t+ ~* Q* N
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阻聚剂:二氧化硫 (S02)。具有刺激性臭味,会造成大气污染。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6 R' j ?4 \+ U8 r% Z- ?
厌氧胶粘剂
) h, m0 A" v# c+ [: p厌氧胶粘剂所用的固化促进剂N,N—二**胺和二甲基对**胺都有一定的致癌性。/ i2 P# S. V6 G( u# C9 U& L
改性丙烯酸酯快固结构胶粘剂
0 Q6 i& _( r5 ~; z改性丙烯酸酯快固结构胶粘剂又称SGA胶,普遍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活性单体,虽然毒性甚微,但臭味很大,难以忍受,污染环境,氧化还原体系中的还原剂如N,N—二**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异丙基对甲苯胺等芳香胺类物质,能引发膀胱癌。
" a5 `" @" l1 O9 F* o不饱和聚酯胶粘剂
9 v4 M3 u0 t! u! |! Y$ y, }& n+ E" J不饱和聚酯胶粘剂常用的交联单体苯乙烯具有刺激性臭味,过去一直认为其毒性比苯小。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小组对苯乙烯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苯乙烯的确有致癌作用[2]。呼吸苯乙烯气体会使人产生淋巴瘤,造血系统瘤和非瘤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后者具有潜伏性。随着呼吸苯乙烯气体时间的持续和剂量的积累,致使危险性更大。苯乙烯挥发,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健康的危害。不饱聚酯胶粘剂的促进剂,N,N—二**胺和N,N--二乙基苯胺除本身有致癌性,加热时还会分解出苯胺气体,接触苯胺的人患膀胱癌是一般人的30倍。
/ y z* L1 V, a氯丁橡胶胶粘剂
4 l# r% ^7 y$ `; D" V6 G. Y5 f" }氯丁胶粘剂主要是溶剂型胶粘剂,包括普通氯丁胶粘剂和接枝氯丁胶粘剂,其中苯、甲苯、混合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正己烷、溶剂汽油、接枝单体MMA、防老剂D等都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有毒害。苯的蒸气具有芳香味,却对人有强烈的毒性,吸入和经皮肤吸收都可中毒,使人眩晕、头痛、乏力,严重时因呼吸中枢痉挛而死亡。苯被列为致癌物质,长期接触有可能引发膀胱癌。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40mg?m-3。甲苯具有较大毒性,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但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与甘氨酸生成马尿酸,能从尿中排出,故对血液并无毒害。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G, v# T1 ~7 h
1,2一二氯乙烷高毒,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可致人以昏迷,美国环保局将其列为致癌物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5mg?m-3。三氯甲烷具有麻醉性,被认为是致癌物质,在日光、氧气和湿气中,特别是与铁接触时则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40mg? m-3。四氯化碳溶解氯丁橡胶的溶液粘度很大,容易挥发,且不燃烧,但毒性极大,有强烈的刺激性和麻醉性,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5rng?m-3。氯化溶剂除了对健康的危害,还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正己烷过去曾有人误认为是无毒溶剂,其实也有一定的毒性,吸入蒸气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吸人高浓度可麻醉神经,引起中毒,严重时会造成麻痹,甚至瘫痪,大约0.5—1年。1997年在广东己出现严重中毒瘫痪事件。溶剂汽油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震颤,神经不宁等麻醉症状;重者则很快出现昏迷、抽搐、痉挛、脉弱、血压降低、体温变化等症状,以到因呼吸麻醉而死亡。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2% (V01)。9 A3 L6 j5 x1 l. g) [' z' K3 C
4115建筑胶
) m" I, i1 J' m7 r4115建筑胶是由醋酸乙烯在甲醇中聚合而得的聚醋酸乙烯和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石棉粉等配制而成。甲醇在人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并缓慢地氧化成甲醛及甲酸,破坏细胞内氧化作用,严重中毒者还可发生脑水肿。早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严重的中毒作用,损害视神经和视网膜,先有视觉模糊,然后致盲。正常人一次饮用4— 10g纯甲醇可引起严重中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30—100g就会死亡。
$ D" E( x L8 ]- j" H& R107胶
- C8 H# q) t4 u% F5 y. w% r107胶是由聚乙烯醇水溶液与甲醛溶液在盐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后中和而制得的水溶性胶粘剂,其中含有游离甲醛,基本上都超标,对环境严重污染,对健康十分; N4 w! H, W6 `# v; T* m3 w
有害。 J$ A+ e! h5 I3 u' m
溶剂型压敏胶* l. H' [; u5 ?# Y2 y1 B5 C
橡胶型或丙烯酸酯溶剂压敏胶都使用大量的甲苯和其他易挥发性有机溶剂,溶剂挥发,气味四溢,既污染了周围环境,更损害了人体健康。. }7 E% y* U+ D2 J* g
溶剂型纸塑复合胶
2 m4 |& m! _/ L2 g所用的复膜胶粘剂,多数为有机溶剂型,以甲苯、醋酸乙酯、溶剂汽油等为混合溶剂,约占总胶量的60%以上,这些有机溶剂挥发到大气中,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
/ r3 u( D! M* g! N1 f+ _6 PPVC塑溶胶/ D( I5 k9 t, o3 d f- x1 z+ `
PVC塑溶胶是由PVC糊树脂经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而制得。糊树脂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致癌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对人有低毒性,对小鼠有致畸胎性。2 d+ D/ m2 w+ z2 x' e0 f# h3 U" d7 q
发展趋势
' W. M* A5 Q# j: P3 e9 j由于胶粘剂具有可以实现同种或异种材料的连接、接头部位无应力集中、粘接强度高、易于实现化合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化工产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胶粘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现已成为胶粘剂和胶粘带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 I0 t' \; k$ u7 |0 m0 [' J+ z' E4 t我国胶粘剂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形成了第一个生产高潮。 [4] 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5]- ^2 K; b0 v/ M7 V M6 j
世界发达国家的合成胶粘剂工业目前已进入了高度发达阶段,90年代平均增长率为3%左右,而我国平均增长为19.5%。2008年后胶粘剂已成为我国化工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重点行业之一。; m& N' U. y9 N$ G- I
2007-2011年,胶粘剂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4.52%和38.56%。2011年,我国胶粘剂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27.53亿元,同比增长33.25%;利润总额达到61.12亿元,同比增长59.40%。预计2012年胶粘剂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5 b0 |! t, I- w& z$ Q我国胶粘剂行业除了产销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外,胶粘剂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发出来大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呈现出产品向着改性型、反应型、多功能型、纳米型等方向发展,应用领域向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聚焦的发展趋势。' i) z6 Z" i% R; u/ \# x
! |& Q# G3 T9 D9 T! y' y- ^3 ~
无溶剂性
) f* P+ N2 A; _! \ h# x4 ~现行的许多胶粘剂都含有大量挥发性很强的溶剂,这些溶剂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引起了公众和**的高度重视,这样自然给胶粘剂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向无溶剂的胶粘剂发展。2 w7 J% n9 k, C' T
! G6 r$ p/ B$ K5 J- I& Z% r# Q
纳米材料4 J8 v3 m! N, _* E+ H( g& R; U
纳米胶粘剂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纳米胶粘剂,有可能在x i卷全球的“纳米经济”急战中,抢夺一个技术制高点。纳米胶粘剂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新的科技明星。
# b. ?- J% O8 ^, Z0 i" |1 K$ _, Z/ v, Q# a1 F+ W
多功能$ c5 V1 v9 a: i$ V
当一种胶粘剂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时候,它的应用价值往往陡增,所以多功能胶粘剂是胶粘剂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4 o7 ^/ d! O, C/ h) _1 W8 o4 T
**国防专用) M% x! A6 `- G) O& S/ A U
大陆胶粘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销售额增长继续高于产量增长,随着国内胶粘剂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中国胶粘剂产品逐渐打入国际市场,出口量和创汇金额均大幅增长。胶粘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从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贮等众多领域。
' h- Y' V2 T4 k. A; A( {& r! T- f k( P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商标、标签和广告贴等广泛使用,加快了相应胶粘剂品种的发展,汽车业、电子电器业、制鞋业、建筑业、食品包装业的用胶量增长快速。我国胶粘剂及密封剂消耗量最大的是建筑建材及装修业,其次是包装行业,增长最快的是交通运输业和装配业。
4 c) d$ S9 o( @ Z目前中国胶粘剂行业的市场特征是:产量与销售额快速增长,新产品新设备不断涌现,外资企业快速发展,环保型胶粘剂生产技术及产品倍受重视,但通用型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仍较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重要的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需要进口,一部分重要原料短缺,煤、电、油等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加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负担。
+ n! ^/ v1 F1 X6 H( ?6 N. H
主要用途
& r6 Y' r N% T0 X9 _- X$ C' h" z" Y; f+ F& t
7 {* y. @$ @7 w4 O) g( U7 s/ o% u2 k* V. Y# N) ^; ~9 Q; k% V& ^
6 o; e8 M* I8 |3 f/ W# D4 ]0 S
( s( ^: X3 c7 D' N. _4 k" C8 a( F2 D( [
生产技术
* a9 V2 }3 {( E9 j( [0 X [
5 T. P8 I3 T# J# b4 \! n1 W/ f
1 l6 C$ [8 O4 d% t' q7 k( m. L3 F, ~
. a% `9 A( y9 p* F
' L( D( D- D3 a5 y( I
3 D' ^/ `+ ]" s' ~7 i# g
安全防护
* c9 m7 e* q2 X: Q6 e
4 X1 P) [) O8 L% o9 V$ z; ~" t
( L/ l# d- d5 h
9 ]% _! N4 Z. |0 O+ T# z% z* t
: X, |7 l) K6 d0 [
3 j5 x* m4 O! X) N, q2 [ C3 ^8 P* {* B7 G1 p* M9 n2 Y, b q
待增加
- S( g, ^5 ^4 I& D% I7 \# E; R0 d
, u$ r! C8 A2 i) j+ k( [
2 I" v3 a, a. c9 f& U" V9 Y# D% m; \) U+ B5 M3 w- f
9 R9 @ s: d( B8 Q: E4 z
相关资料
0 v s( n/ @+ o/ M* B4 ^" L& F* p0 Q
0 I& ]% z: P$ E9 X2 T$ V+ q/ H% |
补充内容
7 R) P4 ~* I1 N9 `) G" M. }
! O4 q# y8 F. F' j- ^, q9 a
2 i& M6 }9 t( Q# t! x
待增加
3 v' H2 ^/ w. f. l
+ `6 ? M2 J' m J0 A8 S; O
( a5 R: d! N4 ^" A: A) `% F" J
本内容贡献者
% |( K' z, E- i, o1 n y1 G. e! p8 T. ]7 _, P& F
|
发表于 2021-1-26 13:4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