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千万工业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海川百科 于 2021-2-24 11:51 编辑
4 q9 u! k& p o" N
2 `+ ]! `; d0 v3 f, E8 U8 @
简介
/ X5 w9 }- Q5 C; x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革及造纸。 t5 j" W, t5 {; c9 j @5 a
, m8 U) N0 N: b& b5 |2 D- m8 E
8 `& B/ O1 r/ k: V& J
主要用途
( t3 W! `/ G& S q/ W用作聚合物的单体,用于生产改性有机玻璃、透明胶片,制造纸张、织物、皮革等整理剂、上光剂,用作涂料溶剂;用于塑料及有机物的合成;制备高聚物或共聚物的单体。
3 Z+ Q' C6 t! f. r9 e( ^用于有机玻璃改性,并可用作纸张、皮革、纺织品的整理剂、乳化剂、上光剂、防臭剂。还可用作油漆涂料的溶剂,用作石油添加剂和粘结剂的组分。( U8 \- a, x: S! u1 p
生产技术
- [( T! f. ]$ _) n5 x) X
3 ` q, x+ |) f2 k* W
- `* O& I. W* _. N2 h9 o; v% i/ m( P" w, r# ]8 u" [
安全防护
$ z& j$ l; E5 E6 S
6 w- t6 R9 `* y7 {" W2 Z" |5 T2 V1 z# q) Q9 w5 L; J
2 l1 X' Z/ _' |2 k5 @' I5 h
待增加
8 Q4 C' C$ \# i+ t7 @7 W6 ?6 M! t5 @+ h2 T7 ]( G
) v z# v/ T; s# b
相关资料
E ?8 v9 }3 ]4 V/ E' W& P( B* k2 m4 V9 W Y' A* B8 E8 U6 W8 H/ {
补充内容
* {4 i8 I8 {9 e9 o# x$ V8 C储运方法+ u# n: N0 A7 d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储运
5 \" X1 `* o7 C4 J: m* W+ o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27
* v/ i9 g1 k7 \! T
J: }% j* m( A- ~- c( b2 J; ^操作处置与储运特性
) i) u9 r) o2 J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r2 a: ~, d* G0 T9 X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 f1 Q- [ g5 W9 `/ A' C9 U
, I' n/ W2 A) Y5 Z2 }& U% V a对环境的影响:健康危害( [0 ?" a# j) d5 e! \# b8 Y- r( ?" n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0 {3 ~- s# Y/ d' s' Q9 b/ I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O! q+ J) {7 |3 h+ ^1 |' r
, e/ M) o( @, d8 M3 c. W) o, A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o( {: K$ z2 H* I
毒性:属微毒类。+ \+ ]7 u/ J- O+ ~! q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 D# z5 ~# u& |% A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1 T- J5 A9 a) Z8 q5 I$ \& m0 K* A) S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 r+ y0 Y1 Q+ @ a4 ~4 }& E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J( c; n" x) H' V# B. V8 p
3 l0 k( b; a5 A# O2 d, M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
8 o- t; [* ^. j/ l& t, t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P6 @9 U# z& k+ X9 h
' v+ Y5 g8 H. v, r防护措施
- c5 D" |$ d, V5 Z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 n1 P3 J* v: Z' U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 c5 t, f2 X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9 ?& X. V+ d! A+ E& O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 g. A9 K& ~* l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4 r! O; \8 a/ ~# F/ I" M
+ v4 E y+ q1 Z! n急救措施
& x& L1 h! m4 m- h! L' x1 V4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c0 c4 J2 e2 R1 c7 u" t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Z9 s z0 Q$ }' O9 I1 X# R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 p- F9 w4 \9 ^- A: F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c- } y/ g# }$ H# D8 v& P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 h0 X& C1 i+ ?" n. ^
待增加
. V! v; j( E# p4 U- A0 ]4 x6 Q
, C9 y7 r4 ~4 C8 X6 y1 D
本内容贡献者
8 D- u% }& r% x7 _
9 {; q/ o9 y, u H
2 r/ F2 }0 @1 Y3 F, q
3 _: r s. _& |4 S8 Y4 p, `% d( p |
发表于 2021-1-26 12:5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