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再提醒:安全设备不能成“聋子耳朵”
到某安全防火重点单位检查时发现,数年前投入了百万巨资购置的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至今却在那里睡大觉,成了“聋子耳朵”——摆设。这种花巨资买安全设备“做做样子给人看”的企业不是个案,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不少都反映出安全设施、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管理、缺乏必要的使用培训等问题。比如,有些单位购置了一些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却无人管理,在风吹雨淋中成了废品,俨然成了摆设;有的常年堆放在库房里无人问津,成了“古董文物”;更有甚者,有些单位的员工不按规定使用防护设施设备,还有的压根不懂设施设备的性能,更别说使用了。
之所以会出现种种“聋子耳朵”现象,细细分析,原因不外有四。
一是漠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些单位的领导心中无法,表现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无视和轻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结果违法违规,稀里糊涂却一点不知。
二是重效益轻安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比如劣质的安全帽当然会比质量过得硬的安全帽价格便宜的多,通风系统不启动,自然就会省下不少电钱。
三是管理不到位。一些消防器材过期,一些安全设施设备工作年限的延长,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安全效果大打折扣,已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四是教育培训不到位。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较差,不会使用、不愿使用安全设施设备。
安全设施设备是保障安全底线的最后“保护神”,就是为了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杜绝安全设施设备不成为“聋子的耳朵”,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安全设施设备、不维护运转安全设施设备,立即加以事前处罚,让企业基于违法违规成本的考虑,不敢买低价劣质的设备安全防护用品,不敢不及时更新维护设备安全设施。
二是企业要加强日常管理。企业要把安全设备设施运转状况纳入日常安全检查中去,对查出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使用、不齐全、不完善、损坏、陈旧等问题必须限人限期限质量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三是建立安全设备档案。企业应建立一项管理责任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员的制度。建立完善各类安全设施设备档案,准确掌握安全设施器材的使用及其运行情况,保证设施器材长期处于“值班”状态,让管理部门、管理者、使用人都做到心中有数。
四是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做好安全设施设备操作培训,让设备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不正确使用或不使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所带来的伤害和严重后果,坚决杜绝和克服麻痹大意和无所作为思想,在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