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安全生产没有“免检单位”,更没有“放心单位”
7月1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气化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伤。事故之前就有先兆,6月26日就已发现C套空气分离装置冷箱保温层内氧含量上升,判断存在少量氧泄漏,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监护运行即可;7月12日冷箱外表面出现裂缝,泄漏量进一步增大,由于备用空分系统设备不完好等原因,企业却仍坚持“带病”生产,未及时采取停产检修措施,直至7月19日发生惨烈事故。教训极其深刻,值得深入反思。 事发前十天的7月9日,义马气化厂获评河南省2019年首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单位) ”,拿到“标杆认证”从来就不等于获颁事故豁免权,相反,更要时刻如履薄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全也只是历史,过去时间段抓好了安全生产,并不等于此后就是安全的,抓安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有些工作暂时放一放恐怕也无大碍,但安全却一刻也不得放松,必须十二分地小心在意,天天抓,时时抓。一旦放松了安全,就极有可能“引火烧身”,“烧”至令人痛心疾首、悔之无及的地步。有的单位自以为在安全生产方面已经做得很到家了,但那并不代表以后的安全就有了着落,即使我们之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那也只能代表过去,如果将过去的成绩当作今后高枕无忧的资本,那就在错特错了。 事故是最大的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办事,必须依法进行规范管理,漠视法律就是漠视生命。如果只抓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甚至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在生产装置带病人人坚持生产运行,那么发生悲剧是早晚的事,取得的效益也会被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抵消,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一些企业负责人总认为安全事故是小概率,狠赌一把,不顾客观条件玩命似地生产,拿生命财产赌安全的“赌徒心理”,结果把工人的生命堵掉了,把自己赌进了大牢,也把企业也赌掉了。奉劝那些疯狂追逐产量、追逐利润,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视员工安全于不顾,视法律法规为儿戏的企业,要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守法,抛弃侥幸心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工作,不能要带血的利润。 安全生产没有“免检单位”,更没有“放心单位”。被树立为标杆,不代表企业就是十全十美的。标杆企业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别的企业做得好一些,依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作为监管部门,也要把“放心单位”纳入监管视线内,切不可“一俊遮百丑”,只看到其“亮点”,看不到其“短板”,不能因为是标杆企业,就“松松手”、“放一马”,致使企业失去外在的约束、监督,不知不觉中放松管理,放松了规范化操作要求,甚至刻意隐瞒自己存在的问题,问题越积累越多,越积累越严重,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捧杀”,最终导致企业“摔了跟头”,监管部门也被追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