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整治效果如何 白洋淀最大的整治行动发生在2015年。当年4月,环保部在检查中发现白洋淀景区内的诸多景点存在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投入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上游河流仍有污水直排白洋淀,在安新县和高阳县交界处的孝义河,河水最终流进白洋淀内,环保部门多次在这里监测到水质超标;淀内生活的十万人也成为污染白洋淀的一大源头,在淀区两边大多数的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非法养殖众多。为此,环保部和河北省**约谈保定市**,要求其在2015年6月底前对白洋淀环境整改到位。 据保定市环保局公布的消息,环保部指出白洋淀内19个项目存在无环评手续、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投入等违规行为。2015年7月,19个问题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同时,对于环保部要求的限期解决淀区群众生活垃圾污水污染问题,保定市**投资5亿多元推进45个淀区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做到生活污水收集率9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到100%。 控污、截污、清污、补水是白洋淀整治的一贯做法。相关数据显示,保定市**关停了上游满城上百家污染排放企业,使当地造纸废水排放量由近10万吨/日下降到1.5万吨/日,而且化学需氧量减少了90%;安新的羽绒加工企业淘汰了超过一半;国有大型企业天鹅股份关停了亚洲规模最大的4条粘胶长丝生产线,消除了每天2万吨污水的源头排放;保定市建成大型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 处于明处的问题项目、生活污染、大型企业得到了整改,然而,处于暗处的小型企业的污染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整治。就在当地大力整改的2015年7月,有媒体发现安新县三台镇大量制鞋作坊仍在大量排污,大量污水通过井道排入淀内,固态垃圾直接堆在水边,淀内多个村庄仍存在积满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渗水坑,个别地方羽绒产业死灰复燃。 安新县水利局一名马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系统的生态补水工程,近年来白洋淀基本维持在7米以上不到8米的水位,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尤其是今年7月下旬降雨过后,白洋淀水位有所增长,8月19日当天水位大沽高程达到8.45米。 相对于6.5米的干淀水位,白洋淀目前存水量已有明显增长,这对淀内水质净化是一个利好。此次遭受损失的养殖户张蕊也正是看到近年白洋淀水位上涨,才承包水面搞起的围网养鱼。然而,在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却仍发生了死鱼事件。不过,从长远看,缺水将是处于“九河下梢”的白洋淀今后的常态。 河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洋淀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保护不够与开发不好并存,当地仍以高耗水、高污染、高能耗的初级产业为主,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小作坊生产和旅游发展比较粗放,作为“华北之肺”,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任务仍然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