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lock, vs. Trip, ESD & SIS
李达 2018-5-9
在英语中有两个自动控制专业名词“interlock”和“trip”,意义相近又有区别。这两个英文舶来品在汉语中常常都被翻译为“联锁”,令人产生困惑,有点误事。
在英语中,“interlock”一词最初是指一类相对简单的预防保护装置,用于确保当某一开关或阀门处于某种状态时,其他与其相关的开关或阀门在此时必须处于设定的某种相对应的指定状态,以确保系统安全。
如今,“interlock”的意义已扩展到意指用于预防可能由于人为操作动作或系统控制的某一动作而引发相关的系统危险的装置或系统设置。即确保甲动作时乙必须处于某种指定状态的装置或设置。最简单的比喻就是公路铁路平交道口的公路栏杆,过火车时,栏杆放下,公路交通停止,确保交通安全;火车通过后栏杆开启,公路交通恢复,以确保交通安全。
英文“trip”一词最初在工业界的意思就是“起跳”或“触发”,在自动控制领域则是指这样一类自动控制装置或设置:即,当位移、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参数达到某一预先设定的极限条件(阈值)时,此类自动控制装置或设置将自动开始执行预先设定的程序,如开启或关闭某些开关或阀门的动作等,使系统自动进入某一预先设定的稳定状态。即甲的动作或状态到了某一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乙就必须及时地采取对应行动,以消除危险,使甲停留或恢复到稳定可控的状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安全阀。
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设计理念的不同,一个是针对常态或交互状态的设置或设计,另一个是针对偶发的极限事件的设置或设计。
“interlock”一般常设计成可交互变换和恢复到常态的设置,做个通俗的比喻吧,在公路铁路平交道口处,火车要来了,公路栏杆放下,行人和公路交通工具必须处于停止等待的状态,以确保火车正常安全通过,待火车通过后,公路栏杆开启,恢复和变换到行人正常通过铁路平交道口的常态设置。当然是有优先级别安排的,铁路交通处于优先的级别。这个“interlock”常常被翻译成“联锁”,这已经是约定成俗的了,个人觉得似乎翻译为“联动”更好一些,因为它就是一个有优先级别的联动机制,并且是可逆的,以确保安全,说“锁”也可以,但没有锁死,可以频繁打开,锁上。
“trip”则不同,为了确保完全,一般将“trip”设计成一旦某一参数达到预先设定阈值,装置或系统就会“触发”或“起跳”,停止在某一预先设定的稳定状态,而且必须经过人工检查核对、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人工恢复或重置,才能继续前进或回到原始状态;一般均不设计或设置成一旦触发后具有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功能,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全阀,系统内的压力一旦达到极限,安全阀就会起跳,系统内的压力得以释放,系统随之进入安全状态,但系统或装置不能,也不应自动恢复,它将停留在这一安全状态,等待人工检查核实、查找原因、干预处理,重新检验、校准和启用安全阀,而系统或装置的设置也必须从某一稳定状态或初始状态重新开始。我个人意见这个“trip”应翻译为“起跳”或“触发”。
今天,这一概念还在继续地先前发展,时下,自动控制系统中与ESD及其后起之秀SIS就是这一理念的延伸。
通常,自动控制系统由DCS,ESD/SIS组成。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ESD (Emergency Shutdown Device/紧急停车系统,SIS (Safety Instrument System/安全仪表系统)。
在足球赛中,有裁判员和巡边员,球在边线以里时,双方球员的一切行为是规范还是违规,由裁判判定,维持比赛进行;但是,一旦球触及了边线,那就触及了游戏的底线,不归裁判判定了,由巡边员举旗吹哨,暂停比赛,然后按规则重新开始。
在这里再打个比喻,DCS的职责就类似于足球场上的裁判员,里面可能含有很多“interlock”的功能和设置,那就类似球场上用以维持正常比赛的规则,在装置里维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而ESD或SIS的职责则就类似于足球场边上的巡边员,时刻保持警惕,安全第一,一旦有预定的参数触底,达到设定的阈值,就会毫不客气地起跳或触发,装置立即停车,进入某一稳定的安全状态。然后则必须先经过人工检查,排除故障,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运行或从初始状态重新开始。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