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为高危化工产业来说,其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等特性。所以,化工企业的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次生灾害。化工企业怎样预防、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在天灾面前,如何尽量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化企地震次生灾害特点 化工企业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化工原料,药剂,产品,中间产物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因受地震影响而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如爆炸,火灾,毒害,污染等。 具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建(构)筑物倒塌; 二是地基失效,地震产生的裂缝,地基不均匀下沉,砂土液化以及滑坡等,造会造成化工设备的位移,倾倒,变形和破裂; 三是振动(共振),振动(共振)可直接破坏化工设备,造成化工物料的跑,冒,溢,漏或制动系统的误动作,以及设备间碰撞,磨擦产生热量或火花等而导致成灾; 四是诱发指挥或操作失误、地震时,由于惊慌,指挥人员指挥失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从而导致次生灾害; 五是后续发生灾害,由于地震动造成破坏而诱发一系列新的灾害,如火灾的热幅射,火花,爆炸带来的冲击波,水库溃堤出现的泥石流等,都会造成企业发生新的次生灾害或循环灾害。 薄弱环节是什么? 从近几年地震对石化企业的破坏来看,石化装置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大型储罐、管线、应急电源和消防泵房。 ❶大型储油罐受长周期地震波的影响发生油液面晃动,导致密封圈破坏、浮顶沉没、油品外溢,从而引起火灾; ❷地震中建构筑物倒塌砸损管线,导致管线泄漏引起火灾; ❸地震导致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破坏,如电力中断、应急供电系统失效、消防泵站破坏,从而导致事故扩大。 因此,需要在以后的抗震隐患整改,以及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时,适当考虑提高薄弱环节的防护标准,提高抗灾能力。 应急处置原则 石油和化工企业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针对性地专门提出一套应急处置原则,可以给所有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提供借鉴: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的破坏性地震现场抢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符合以下要求: ❶紧急避震,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❷切断危险源,紧急关闭一切生产设施; ❸设定隔离区,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隔离、警戒; ❹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隔离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到安全场所; ❻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运输车辆、生命探测仪、照明设施、气体检测仪、防毒器具及各类抢险、救灾、救护、救生器材;及时开展抢险工作,并全力搜寻和抢救伤员;必要时请求地方**、部队和社会团体参与营救; ❼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❽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和被疏散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 需要借助更先进的手段控制次生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