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化海川流】

用户名账户登录  

用户名密码方式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 ★ → 加入海川企业会员 传播技术与品牌  

 品牌 
【活动】海川定制logo保温杯来了
【参与活动能免费获得】从本月起任何在“建设者”体系中,你的上月建设者分数......
企业会员 第二期招募【特惠】
特惠为 9999元/ 2 年 百万次传播 20241112 详询客服18840911640

[经验分享] 72- 硫酸装置(硝酸装置)除沫除雾器采用丝网、纤维、电捕、羽叶分离内件设计选型

[复制链接]
21K |79
|关注本帖
阅读字号:
本帖最后由 luoli519 于 2023-9-27 16:42 编辑
springflower 发表于 2017-1-26 16:42
好吧,你赢了。。。。。
预祝你推广顺利吧。
PS:据我所知,某电厂气脱硫项目,因为溶液结晶,不得已更 ...

   这位朋友,我们把问题说清楚了,您我是双赢。谢谢您!
1、动力学分离器,是区别于通过分离内质间相互交织架桥形成的物理孔格以拦截阻挡方式实现分离的技术设备,其需要通过流体微元动能、动量以及物系各相物化特性完成的分离,建立在精准动力学分离计算设计系统平台之上来实现系统性分离设计计算,不是主要依靠物理孔格以实现拦截阻挡方式来实现。正如您所说,旋流分离、叶片分离,主体分类上属于动力学分离。我们向国内推广这些技术,包括纤维聚结分离,一晃10来年。
2、我们推广的动力学分离技术,主要用在石油、炼化、煤化工、合成氨、制药、天然气处理与输送、风电、电子、环保、海上平台和陆上终端等,电厂气脱硫项目占比很小,硫酸行业就更小。某些行业,如电子行业和氟化行业,对气相净化要求苛刻程度,尤甚于硫酸行业。
3、您所说的叶片式除雾器,从上世纪上半叶在国外应用开发至今,从最初的第一代雪弗龙光板叶片,发展到如今第五代羽叶分离技术,其内部流道微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分离性能,有着本质提升。相信,在您仔细浏览推荐的资料后,会对叶片式除雾器结构、性能、技术层级变化等有大致了解。
4、我们采用的测试方法,均为国际通行方法。因为我们的客户是全球性的,包括欧洲和美洲等客户。在我方的检测方法库中,收集了欧洲、美洲、亚洲各国各大公司测试方法,不是如您所说的“不知道这个行业内可以测出来”。您所说米帝关于这方面测试的方法上升为美国行业标准的,是关于对流体中携带的当量直径保持稳定不变的固体颗粒物携带质的过滤效率检测方法。我这里也有。但是,气流挟带液滴液沫穿过纤维除沫器微小孔格时,液滴液沫当量直径会发生显著变化;正是由于液滴液沫的这一流体动力学特征,导致难以沿用或套用固体颗粒物过滤效率方法进行可靠测定。
5、正如您所说,工况各异,不同类型的分离技术优势各异。我认同。但是,采用纤维床内件后面增设动力学分离内件的组合分离,不仅压降上可以满足硫酸装置要求,且二者组合分离效率一定优于单独采用纤维床!原因,在前面已讲述,不再赘述。
6、壳牌的DEP标准和美国化学工程设计手册,是建议国内从事化学工程技术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都应去认真仔细研读和吸收精华的。而采用M和S来表达组合式分离技术设备的最权威公司,不是壳牌,而是您说的米帝的一家资深老牌纤维过滤器公司,其采用MPS\MESB等组合方式来实现气液和液液深度分离目的。叶片式也被其称作动力学分离器之一,旋风筒也是动力学分离器之一,而被您称为超级自转动力除雾器的恰是多因子旋流子母分离器。
7、我们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学工程、中海油等下属各大工程公司及其专业分离工程技术人员接触较早,由他们设计或EPC的项目,尤其是采用国外工艺包的项目涉及到的动力学分离器,一般都会发给我们进行方案设计和动力学分离过程水力学计算书编制。并且,目前为止,由我方编制的动力学分离过程水力学计算书,发到国外工艺包供方都一次性被国外工艺包方签字认可,比如Topsoe、Lurgi、Davy、Casale、SD、Dow、Shell等。如您所说,您这样的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那我须得提醒国外工艺包供方增加审查力度,也得提醒我方对动力学分离计算设计系统国际平台进行防病毒检测、重新对设计系统程序测试完善。谢谢您!
8、 您的建议很对,别讲投资比,有用的东西再贵也是值得,没用的东西再便宜也只能是垃圾。谢谢您!


 

发表于 2017-1-26 18:19:01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弹指VIP会员 永久VIP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浙江省
终身会员  |  头衔:  TA暂未设置 
 【V号:AH8101919】  已绑手机  
这是除沫,亚微米的雾估计脱除效率低下

 

发表于 2017-2-1 23:40:05

点评

这里附一张NOVEL公司针对某项目工艺数据通过精准动力学分离计算和组态设计系统平台完成的分离效率曲线图,来回答羽叶高效除雾分离器对1微米及亚微米级液沫的分离脱除效率问题,以证明NOVEL公司在精准动力学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5 10:25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8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txglyl + 5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Peterpaul彼得保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luoli519 于 2023-9-27 16:43 编辑




67、关于风电场发电机组、海上油气平台空压机、热电厂空压机用防雨抗风沙除盐雾分离器设计 ,请链接http://bbs.hcbbs.com/thread-1645074-1-1.html参与讨论。

 

发表于 2017-2-9 09:35:2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xglyl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江苏省
版主(海友)  |  头衔:  【纯碱技术交流版 资深参与者】
已绑手机  
希望能看到在硫酸装置上的业绩,估计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点难。

 

发表于 2017-2-10 17:03:2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gongjia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山东省
海川初二  |  头衔:  TA暂未设置 
已绑手机  
楼主厉害,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7:23:5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luoli519 于 2023-9-27 16:43 编辑

      关于动力学分离技术及其内件设计计算,需要提醒大家如下:
      国内外有的厂家也开始模仿采用NOVEL公司的羽叶分离内件。但是,羽叶分离技术,是基于其精准动力学分离系统平台设计技术获得的设计结果和组态形式。必须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工况下的气相组成和平均分子量、基于空气为参照系统的气相比较压缩因子、气相粘度、气相密度、气相流量,以及液相密度、液相粘度、液相表面张力和上限液相流量等流体动力学参数,在其精准动力学分离系统平台设计技术获得的设计结果和组态形式。

 

发表于 2017-3-5 10:14:05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luoli519 头上,luoli519 赚了 1 财富.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须知,精准可靠的动力学分离技术及其内件,必须通过事先模型平台实验验证。事前模型平台试验,最安全最易得的气相介质就是空气。因此,国际上的动力学分离事前模型,都是以空气为介质的系统。用动力学分离系统平台模型去无限逼近真实工况,就必须将真实工况下的气相以接近大气压下的空气为参照体系,来获得相对于大气压下空气的压缩因子。这个压缩因子,与手册上查的以理想气体为参照体系的压缩因子值是大不相同的!!

 

发表于 2017-3-5 10:14:29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专业的动力学分离技术公司所采用的压缩因子,就是从手册上查到的理想状态下的压缩因子值。以此理想压缩因子来计算获得的工况下体积过流速度,与实际工况下通过动力学分离技术内件的体积过流速度有很大差别。工况下不同过流体积流速得到的分离效率,自然差距很大!企业都抱怨说他们的分离器,分离效果比设计值差得多。把理想气体压缩因子误以为拟大气压下空气相对压缩因子进行设计计算,是造成国内外公司设计制造出来的分离器,在运行中的实际分离效率与计算分离效率相差很大的原因所在。即,直接照搬了手册上的理想状态的压缩因子,而动力学分离设计模型中与流速相关的参数转换中的压缩因子是指拟大气压力下的空气为参照体系的压缩因子!

 

发表于 2017-3-5 10:15:1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除了事前动力学分离设计模型中与流速相关的压缩因子出现大错误导致设计结果出现错误外,再谈内件组态问题。
      专业动力学分离技术公司的事前动力学分离计算设计系统平台,准确地讲,只对应一种动力学分离内件基本组态,即内件流道内部几何参数,如流道长度、流道包含的重复分离单元数量、每个分离单元的流道间距、分离单元长度、动量变换角度、动量变换次数、液相反射收集角度、次级流道液相存储空间尺寸、次级流道抗堵塞尺寸、次级流道抗二次旋流几何尺寸等等,均已经一一对应。相反,国内外非专业分离技术公司,只顾模仿内件组态外形如百叶窗,而对于流道宽度、流道长度、流道内部参数全然不顾,反正不少设计院和业主都与他们自己一样不懂动力学分离技术,只要外观模仿得相像百叶窗,又为了节省材料降成本,低价中标,其布置的内件间距数倍于标准数据而流道长度只有标准的几分之一,这样仿制的所谓动力学气液除沫分离器,不能高效分离运行!请设计院和业主朋友们请甄别。

 

发表于 2017-3-5 10:15:35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g.wylton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印度尼西亚
海川顾问组(海友)  |  头衔:  TA暂未设置 
已绑手机   已实名  
都说的好多,有的复杂吃不消。我们硫磺制酸干燥塔原采用管式分酸器、金属丝网除沫器,出塔酸雾水分超标。有时分酸器和除沫器烂的不成样子,酸雾水分没见明显增高,后换成槽管分酸器和20合金除沫器,水分酸雾指标仍然超标。我都一度怀疑他们作用有多大?

 

发表于 2017-3-5 13:00:1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g.wylton 发表于 2017-3-5 13:00
都说的好多,有的复杂吃不消。我们硫磺制酸干燥塔原采用管式分酸器、金属丝网除沫器,出塔酸雾水分超标。有 ...

      这说明从装置运行至今采用的气液分离器都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且已经x i以为常。
      干燥塔气液除沫分离器器很重要,否则,国内外工艺包就没有必要在此节点进行严格要求。
      但并非设置有除沫器就一定起作用。气液分离器,属于动力学分离器,必须通过精准动力学分离技术设计平台准确计算设计组态获得的除沫器,才能真正起到高效除沫作用。国内不少企业采用“大概加估计”或拍脑袋出来的除沫器,一定没有明显除沫作用。
      

 

发表于 2017-3-5 16:39:54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8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zxg.wylton + 5 深入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效果与除沫器的选型,材质,厚度,数量都有关系。

 

发表于 2017-6-19 16:22:31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obin_w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上海市
海川高二  |  头衔:  TA暂未设置 
已绑手机  
看了这位仁兄的网站,自己的网站写得很清楚,分离对象是5微米以上。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这种挡板型式除雾的应用基本都是5-20微米以上的。鸡对鸭讲没有什么意义。
---------------------------
对于X面式羽叶气液两相分离器,一定数量的精密羽叶叶片设计成单面、V面、C面和D面不同组态形式的羽叶内件组布置于分离器壳体内,以实现低设备制造成本下脱除微小尺寸液沫这一相对精密的分离要求。

 ☆Performance Efficiency: 99.99%.   

     分离效率:99.99%.

 ☆Objective Mist Sizes: Common for 5 microns and larger.

     分离对象尺寸:通常为5微米级以上尺寸。

 

发表于 2017-7-7 17:39:02

点评

至今为止,这位朋友的公司在硫酸干吸系统(干燥塔、一吸塔、二吸塔)一个业绩也没有,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能用他们的产品,他是不知道里面的设计要求的,何必跟他争呢? 他的观点一:国家标准35mg/Nm3酸雾要求是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8 23:05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luoli519 于 2023-9-27 16:45 编辑
Robin_wang 发表于 2017-7-7 17:39
看了这位仁兄的网站,自己的网站写得很清楚,分离对象是5微米以上。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这种挡板型式 ...

      您好!您是专业动力学分离人士?您知道挡板型式在国外出现时间和应用情况么?知道挡板式、第一代简易Chevron折流光板、第二代SH型、第三代DH型、第四代DP型和目前第五代羽叶分离型分别出现的年代、技术层级、内部结构和性能区别吗?不要不懂装懂,成不成?多学习,自己不懂闹笑话,还谈什么“鸡与鸭”。

 

发表于 2017-7-8 09:30:01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pringflower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上海市
海川高二  |  头衔:  【工厂操作工】
已绑手机  
Robin_wang 发表于 2017-7-7 17:39
看了这位仁兄的网站,自己的网站写得很清楚,分离对象是5微米以上。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这种挡板型式 ...

至今为止,这位朋友的公司在硫酸干吸系统(干燥塔、一吸塔、二吸塔)一个业绩也没有,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能用他们的产品,他是不知道里面的设计要求的,何必跟他争呢?
他的观点一:国家标准35mg/Nm3酸雾要求是假的,没有一家能达到,所以要拨乱反正,都达不到,用他们的就对了。
观点二:3微米以下除雾效率大于99.9%,亚微米以下除雾效率大于99%都是销售忽悠的,根本没有这样的设备。那使用他们的产品就对了。
观点三:他们公司在其他不同的方向上有XXXXX个业绩,表明他们技术实力很强。用他们的产品就对了。。。“这么多业绩,唯独没有硫酸干吸系统的,还从90s开始做这个,一个业绩也没拿到。不知道是这个行业不知道,还是屡败屡战?”
观点四:生产这个除雾器产品的公司都是笨蛋,没有一家技术强,甚至没有一家比他们强,因为他们从90s开始做分离技术(直接无视人家做了二十年五十年的。)。不思进取,不欢迎他们这样革命性的产品。业主也很保守且容易受这些公司的影响。。。

即使你知道根本不需要了解他们的产品,可是你知道在这行业根本用不了这个产品。但是你永远争不赢他的,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你水平低呀,你不了解叶片式和丝网式。你了解这些又如何,你又没他了解得深,你才做过几年这类设备的设计?他们公司从90s开始就做这样的设计啦。哈哈哈哈哈。。。。

散了吧,仁兄。我已经放弃辩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7-7-8 23:05:44

点评

请看看设计院在有关氢氟酸装置和硫酸装置采用羽叶分离除雾内件设计技术贴https://bbs.hcbbs.com/thread-1601354-1-1.html链接。  发表于 2019-12-29 19:21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3 收起 理由
zjp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主题】高级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禁止发布上传,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的出版物、无传播权的在行标准规范、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

18840911640 041188254066

QQ

3153267246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记录统计   -   专家智库  -  服务市场    -  APP和微信   -  分类信息   -  管理记录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不良信息举报 0411-88254066  举报中心       在线客服#微信号:  18840911640    电子信箱   service@hcbbs.com   【QQ客服】3153267246   


海川化工论坛网(hcbbs) @Discuz! X3  0.214118 second(s), 113 queries , Redis On.


辽公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