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千万工业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屏蔽泵设计先进,因为完全无泄漏,所以节能且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这种泵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冷、国防、航天和原子能等行业,对输送易燃、易爆、剧毒、有放射性或贵重液体最理想。
1屏蔽系的结构原理 泵与电机之间无密封装置,故屏蔽泵又称无密封泵。它的结构特点是泵与电机直联、叶轮直接固定在电机转子轴上,并同装于一个密闭壳体内,没有联轴器和轴封装置,从根本上消除了液体的外漏,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输送液体与电气部分接触,用耐腐蚀、非磁性材料做成的薄壁圆筒形足于屏蔽套和转子屏蔽套与被输送的液体隔绝。 1.轴承 屏蔽泵的轴承,一般用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等制造。它主用于支承转子组件和承受泵在工作时产生的轴向力。 图1 屏蔽泵结构示意图
1-泵体;2-叶轮;3-前轴承座;4-前轴承; 5-前推力盘;6-轴承监视器;7-后轴承座;8-后轴承; 9-后推力盘;10-轴;11-定子;12-转子;13-过滤波器 2.轴承监视器 屏蔽泵电机的尾端,装有轴承监视器,在泵运转中,轴承发生磨损或定子屏蔽套、转子屏蔽套腐蚀严重时,轴承监视器的传感器探头被磨穿,监视器内部泄压,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所以当指针进入红色区域时,就应停泵检查轴承的磨损和定子、转子屏蔽套的腐蚀情况以及检查传感器探头磨损情况。 3.冷却系统 屏蔽泵电机的冷却及轴承的润滑与冷却,是依靠被输送液体的自身循环带走热量来实现的。当输送常温液体时,一般在泵出口用循环管引一股液体送往电机后轴承,再经转子和定子间的间隙及电机前轴承返回泵内,形成外封闭循环系统。当输送高温液体时,则有单独的循环冷却回路,并配有换热设备,将泵出口引出的液体冷却后送往电机。 由于轴套与轴承、转子与定子间隙很小,所以当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时,应在循环回路中串联过滤器。
2屏蔽泵的特点 1.优点 屏蔽泵的优点是无外泄漏;结构紧凑,立式小型管道式屏蔽泵可以不设置基础直接装在管道上;没有联轴器,拆装时不需找中心;轴承不需要另外加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所以操作维修方便。 2.缺点 屏蔽套制造困难,成本高。由于电动机转子在液体中旋转,使摩擦阻力加大,加上泵要向电动机提供循环冷却液,叶轮密封间隙较大,因此屏蔽泵的效率低。
3屏蔽泵的检修 3.1零部件的检查及组装调整 1.零部件的检查 (1)转子屏蔽套和定子屏蔽套应无划伤、膨胀和腐蚀; (2)泵体、叶轮、诱导轮应无伤痕和腐蚀; (3)轴套和推力盘的工作面应无损伤,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要求; (4)轴应无伤痕和腐蚀,其弯曲度要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 (5)轴承在超过磨损界限后,便会引起转子屏蔽套和定子屏蔽套的接触,造成屏蔽套的破损。因此,轴承的径向间隙C=B-A和轴承全长L的磨损量不能超过使用说明书规定要求值,如图2所示。 2.组装调整 (1)轴承的装配 装配轴承时,前后轴承不能调换。在把轴承装进轴承座前要在轴承的外圆切口部位放上平钢垫,如图3所示,将轴承装进轴承座后,要将止动螺钉旋入至钢垫部位,旋紧力度要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 (2)推力盘的装配推力盘装配时,要将喷镀面的一侧对着轴承轴向工作面。后侧轴套和推力盘组装完后,一定要将止动垫片正常锁紧。 (3)转子轴向总审量的调整转子轴向总窜量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对后轴承和后轴承座之间的垫片厚度进行调整。 (4)叶轮与前轴承座之间的轴向间隙调整叶轮与前轴承座之间的轴向间隙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对叶轮与轴套之间的垫片进行调整。 (5)叶轮及诱导轮装配完毕后,要将止动垫片锁紧。
3.2屏蔽泵的试运转及故障处理 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检修记录,确认数据正确,准备好试运用的各种记录表格; (2)把泵周围卫生打扫干净; (3)检查设备的各种附件是否齐全、好用,螺栓是否牢固; (4)带冷却水套的屏蔽电泵,检查冷却系统是否畅通; (5)打开泵吸人阀,使液体充满泵; (6)打开排气阀,充分排气; (7)完全打开泵的排出阀,然后关闭; (8)联系电工检查电机电阻,并送上电。 2.启动 (1)按启动按钮,并注意观察TRG指示值是否在绿色区域内以下; (2)泵出口压力平稳后,慢慢打开出口阀,控制出口压力; (3)控制电机电流不超过规定使用值; (4)检查泵的声音、振动情况,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3.停泵 (1)关小出口阀,开旁通阀,按停泵按钮; (2)除流量调节阀不动外,关闭与泵有关的所有阀门; (3)作好停泵记录,并搞好设备及其周围的卫生。 4.注意事项 (1)严禁空载运转; (2)不得持续逆运转; (3)在发生汽蚀的状态下,不得运转; (4)TRG表指示红色区域时,不允许继续运转; (5)在运转中如发现异常声音或振动等,必须迅速查清原因排除故障; (6)小于最小流量时,不应运转; (7)冷却水套、热交换器及循环管路内的流量小于规定时,不应开车和继续运行。 2.屏蔽泵的故障处理 屏蔽泵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屏蔽泵常见的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 | 故障原因 | 外理方法 | | | 轴承腐蚀磨损 轴弯曲 异物混入泵内 流量小,轴承润滑不良 抽空或汽蚀 转子不平衡 | 更换轴套 校直或更换电机转子 清除异物 进行工艺调整 进行工艺调整 转子找平衡 | | | 轴承磨损超标 轴弯曲 叶轮与泵壳产生摩擦 转子不平衡 配管不良或管道冲击 泵内汽化或抽空 异物混入泵内 | 更换轴承 校正轴或更换转子 调整配合间隙 转子找平衡 重新配管消除应力或消除管道系 统振动 进行工艺调整 清除异物 | | | 轴承磨损超标 叶轮口环与泵体口环摩擦 轴弯曲 异物进入不平衡 泵体或来液管内有空气 汽蚀 流量过大或过小 | 更换轴承 调整间隙,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校直或更换转子 解体清除异物 转子找平衡 调整工艺操作 调整工艺操作 调整工艺操作 | | | 叶轮堵塞 转动方向错误 叶轮口环与壳体口环间隙磨损超标 叶轮损坏 介质黏度超过设计指标 来液中有过多的气体 进口管滤网堵塞 进口阀开度小 | 清除堵塞物,检查入口过滤网 重新接线 更换叶轮或泵体口环 更换叶轮 进行艺调整 进行工艺调整,清除来液气体 清除杂物 进行工艺调整 | | | 推力轴承损坏 叶轮与泵壳配合间隙过小,产生摩擦 异物混入泵内 流量过大 径向轴承间隙过大,转子拖底 介质黏度大 | 调整叶轮平衡力,更换推力轴承 调整间隙值 解体清除异除物 调整出入口阀开度 更换轴承、转子 进行工艺调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