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分析数据是管理人员的眼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指导生产及其调整。有的各项分析一应俱全,就是没有跟工艺调整结合起来,没有真正用于指导生产;有的分析数据不准,甚至误导生产。只有及时、真是的分析数据,才能有效引导生产正向进行。 对于脱硫而言,常规的分析数据,如pH、电位、密度、催化剂浓度、碱度/挥发氨、副盐含量等是必须要每天或每隔一天进行跟踪的。一些边缘数据,如煤气含氧量、含油尘量、溶液中的含油量、含氧量、粘度等,也需要定期进行跟踪。以下列举几个不经常关注或对脱硫关联性较大的指标进行简单阐述: 比如脱硫液中的HS-的量,对比分析贫液和富液中HS-的含量,就知道吸收和再生以及催化剂浓度的关系,可通过控制催化剂浓度、控制再生空气量等进行调节。 又如脱硫液中的氧含量,也是被忽略的数据,溶解氧不是越多越好,太高副盐生成量就很快,就需要减少过程控制的氧含量,减少风量或加药量,有时减产了,空气里过大也需要调整。 又如副盐含量,必须及时周期性监测,超过一定的量,不仅影响脱硫效率、泡沫浮选、设备腐蚀、还会挂壁堵塞填料。 每个企业和管理者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指标,关注过程调整,管理者关工作不细致,没有坚持数据对比现象,现象对比数据的x i惯,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大量的综合性信息的长期记忆,通过多看、多想、积累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经验是不行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在“拙”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