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些你都懂:
•奥氏体不锈钢在没有冷变形的时候,在卤素环境中使用还比较不错的,这一点并没有很多人知道。 •普通奥氏体不锈钢还隐藏有5%左右的铁素体,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过大会发生马氏体转变,很多人知道,但用起来就忘了。 •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过大会带磁性,却并没有几个人知道。 •对于胀接过程中晶粒会发生滑移,甚至会造成滑移带断裂(微观组织),更是没有人会关注…… •一些搞标准的人,并不是搞技术研究的人,这里提的问题,是关于材料胀接对微观性能转变所带来的危害。 七嘴: •GB151要求所有材料均进行胀接,是错误的,是不严谨的,德国巴斯夫公司的企业标准中就提出,在所有存在应力腐蚀的环境中,均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胀接!!
很多不锈钢在相同的环境中使用,胀接的很短时间就报废了,而没有胀接的,使用期限很长。冷作应力危害很大,焊接应力是次要的,但前提是焊接质量很好。 •北钢研究总院曾经做过试验,用机械胀接的不锈钢管子,其胀接台阶处增加的应力超过100MPa,这是应力腐蚀的前提。 •双相不锈钢在有较大冷加工变形情况下,会有马氏体转变,这是造成氯离子腐蚀的关键,很多案例多证明这一点。 •对于不锈钢封头和U型管的固溶处理,标准没有规定,设计要求也模糊,做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好多企业就省掉了,事实上会造成腐蚀隐患。 八舌: •1、对不锈钢换热管,全部不能胀接的观点可以持保留意见。关键胀度要合适,尽量少的残余应力就好。
2、 管头处胀接以后一般不对换热管管头消应力热处理,主要是敏化温度段不好处理。
3、 换热管的胀度一定要测量,用数据说话。通常换热器出厂资料却没有这方面的胀度测量数据。。。
4、换热管头建议预胀--焊接--胀接(根据图纸技术要求,轻胀或强度张)
5、胀管器有精度要求,一个胀管器的使用寿命多长,能胀多少次其精度就差得较大而淘汰废弃,有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还是省钱。。。
6、建议多采用液袋胀或橡胶胀等柔性胀接法。
7、注意管板的硬度与换热管的匹配,该热处理退火就退火,别省事。。。
8、管板钻孔精度要严格控制,毛刺、粗糙等容易生缺陷。。。国内还是粗放,就是不能精工细作,张嘴就钱没化到位。。。工期紧。。。 七嘴:
•有氯离子环境
1、奥氏体不锈钢换热管不适宜用强度胀。强度胀的胀接率(变形率)为12%-18%,有可能超过GB150的冷成形变形率15%以上需要固溶的规定;
2、304、304L只宜做微贴胀或贴胀,胀接率(变形率)为3%-8%;有文献显示,奥氏体不锈钢Ni含量9%以上(如316L一般供货10%)冷作成形很少产生马氏体很少出现裂纹,Ni含量9%以下(如304L一般供货8%)冷作成形会较易产生马氏体并出现裂纹。 八舌: •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危害其实就在于冷作应力。
在胀接部位会有一个胀接台阶,其胀接附加应力大于100MPa,这样的结果会带来如下问题:
1、存在冷作应力带来的马氏体转变;
2、胀接台阶处纤维拉长,存在晶粒滑移形成铁素体纤维断裂。
只要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镍大于10%,且含氮大于0.1%,或者镍含量直接就大于12%,才是稳定态的奥氏体),都会有少量铁素体残留。只要有铁素体残留,就是亚稳定态的奥氏体。这都是产生马氏体和铁素体纤维断裂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