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取水困难,老重庆诞生了挑水夫这个特殊行业。市面上有挑水的挑夫靠着人力,从江里挑来水卖给居民。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重庆城的挑水夫约有6000人,到了20世纪初,挑水夫已达2万人。 其实除了日常饮用,水对于老重庆来说,还有更大的用处,那就是灭火。旧时重庆城的房子,多用木竹建筑,且房屋依山势而建,重叠连绵。一旦一处发生火灾,很容易引发大范围的灾害,造成市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对此,官府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修筑消防储水池、设置水缸、储备沙包、沙袋等灭火物资,建立民间消防组织等。今日七星岗的地名,也是因为以前在此按北斗七星排列用来灭火的七口大石缸而来。 但城里水池、水缸里的水,部分是雨水和井水,而更多的,还是由人工挑水补充。消防工具也较为简陋,根本不足以应对火患。 第一座自来水厂 上个世纪20年代初,潘文华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为了解决多年来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和火灾问题,决定兴建一座自来水厂。消息一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笔笔捐款纷至沓来。为利用地形优势供水,自来水厂的厂址选在老城的最高点打枪坝,水厂也因此得名。1929年2月,打枪坝水厂开始动工,由获得过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的税西恒规划设计。1932年,打枪坝水厂及水塔建成,并试行向城区通水,1934年2月实现正常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