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曼尼_UV44b 于 2019-10-21 15:49 编辑
CHC与传统循环水处理方式的比较
CHC—无化学品的循环水处理系统,是利用水力空化的技术达到除垢、杀菌灭藻和防腐蚀,来达到循环水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水力空化是指在液体经过的管道某处人为制造低压强、高流速的状态,当液体压强小于饱和蒸汽压时,液体中的气泡就会不断膨胀,体积变大。而随着流体运动,气泡到达高压强、低流速区域之后,气泡就会塌缩、爆裂。现象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急剧崩溃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速度约为110m/s、有强大冲击力的微射流,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cm2。现象气泡在急剧崩溃的瞬间产生局部高温高压(5000K,1800atm),冷却速度可达10的9次方K/s。这足以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和藻类,也可以让重碳酸盐(碳酸氢盐)分解为碳酸盐沉淀、二氧化碳、水。 循环水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结垢、腐蚀、细菌藻类。 CHC与传统的加药方式区别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结垢的控制:结垢的本质是碳酸氢盐受热分解,产生碳酸盐附着在管道及设备内壁上,极大地影响换热效率,还会造成垢下腐蚀。 (1)传统加药方式通过添加阻垢剂来阻止结垢,通过加酸(一般是硫酸)来降低PH和碱度,以此来降低结垢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系统内特别是温度较高的换热器部位不可避免的会有结垢现象,阻垢剂并不能完全阻垢,这也是各大药剂厂家不断更新技术的原因。 (2)CHC是通过水力空化让碳酸氢盐在空化室提前分解,形成碳酸盐沉淀,再通过系统集成的离心分离机和过滤器将其滤除,用去除了暂时硬度的水作为冷却介质,就不会产生结垢。 2,腐蚀的控制:腐蚀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实践及统计表明全面腐蚀占8.5%,局部腐蚀占91.5%,而垢下腐蚀和粘泥下腐蚀是腐蚀速度最快的一种局部腐蚀,造成管道和设备穿孔及泄露的往往是这种腐蚀。 (1)传统方式是通过添加缓蚀剂来达到延缓腐蚀的目的,在光滑的金属表面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但是一旦结垢,对于垢下的腐蚀,药剂的作用就不大了,这也是大部分企业的腐蚀速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主要原因。 (2)CHC虽然不添加化学药剂,但是通过水力空化可以使系统不再结垢,也就避免了危害最为严重的垢下腐蚀;同时该系统在循环水池布置了管路用以驱赶水池内的泥土等杂物至过滤系统最终排出,以此来避免泥土随水流到管道内形成粘泥,也就避免了粘泥下腐蚀。这种方式可以使循环水系统的腐蚀速率达到国家标准以内,CHC也同时集成了2个挂片器来检测腐蚀速率,另一个是检测细菌菌落的。 3,细菌藻类的控制:细菌藻类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分泌物与泥土结合形成生物黏泥,泥下腐蚀速度很快,而很多细菌代谢产物及分泌物本身也有很强的腐蚀性。 (1)传统的方式是氧化性和非氧化性的杀菌剂交替添加,一般每月添加2-4次,实践中循环水系统内细菌数目不稳定,如波浪线一样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在系统中产生大量的生物黏泥,否则系统就不会用粘泥剥离剂来定期处理了。 (2)CHC是通过水力空化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达到杀菌灭藻的效果,该技术通过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英国L-8标准认证的军团杆菌控制。不同于药剂法每月只杀菌几次,CHC是长时间在线杀菌,以此长期稳定的控制菌落数目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结合水池中的泥土过滤系统,彻底消除生物黏泥。
当然CHC也存在某些自身的限制,除了以上对比,在别的方面跟传统加药方式的优劣势比较:
近期国家倡导工业用水的节水节能和外排水总盐含量的控制,水处理药剂的主要成分就是盐类,加酸调节也会最终形成盐类,近几月有很多企业都在寻找相应的对策。 CHC不需要添加药剂,同时去除暂时硬度本身就会降低一部分总盐含量,暂时硬度的去除和碱度的降低会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系统长期无垢无粘泥运行也会**的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