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理化性质 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易爆。化学性质稳定。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
2.毒性 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急性毒性 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3.临床表现 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
4.防治 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解开上衣及腰带,注意保温,对症治疗,间歇性吸氧,控制抽搐。心跳、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复苏。禁用抑制呼吸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