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用户名登录

用户名,密码登录

搜索

↑ ★ → 加入海川企业会员 传播技术与品牌  

江苏新志成
第2批 建设者会员获得名单 !
建设者分数,连续2个月上榜前10..1次前5即可获奖
【公司会员 第二期招募】
二年百万次传播 详询客服18840911640

[资源分享] 【海川化工事故资讯】那些年外国发生的化工事故之英国篇

[复制链接]
3.4K |24
阅读字号:

加入千万工业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5年12月11日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

2005年12月11日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为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爆炸火灾事故,共烧毁大型储油罐20余座, 受伤43人,无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亿英镑。

  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10日19时,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HOSL西部区域A罐区的912号储罐开始接收来自T/K管线的无铅汽油,油料的输送流量为550 m3/h(该流量在允许范围以内)。

  12月11日凌晨(零时),912号储罐停止收油,工作人员对该储罐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大约在11日凌晨1时30分结束,此时尚未发现异常现象。

  从12月11日凌晨3时开始,912号储罐的液位计停止变化,此时该储罐继续接收流量为550 m3/h的无铅汽油。912号储罐在12月11日5时20分已经完全装满。由于该储罐的保护系统在储罐液位达到所设置的最高液位时,未能自动启动以切断进油阀门,因此T/K管线继续向储罐输送油料,导致油料从罐顶不断溢出,储罐周围迅速形成油料蒸气云。一辆运送油品的油罐车经过邦斯菲尔德油库时,汽车排气管喷出的火花引燃了外溢油品形成的蒸气云引起爆炸、燃烧。

  6时01分,发生了第一次爆炸,紧接着更多爆炸发生。爆炸引起大火,超过20 个储油罐陷入火海。爆炸造成40 多人受伤,但无人死亡,现场附近的商业和民用财产遭到很大破坏。6时10分,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大火持续燃烧了3天,破坏了绝大部分现场设施,并向空中释放出大团的黑色烟雾(图1)。12 月13 日晚上,除2个储油罐外,其余的大火全部被扑灭。受损油罐见图2。

 

发表于 2017-9-3 22:03:38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20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10 发起议题
渝琴 + 10 资料文件共享

查看全部评分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及信息存储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主题及回复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内容及翻译仅供参考

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沙漠里的游鱼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

本主题及回复中的网友及版主依个人意愿的点评互动、推荐、评分等,均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或确认其权益归属,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联系我站举证删除,我站在线客服信息service@hcbbs.com 电话188-4091-1640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360截图20170903220545674.jpg

360截图20170903220556801.jpg

 

发表于 2017-9-3 22:07:49

点评

凌晨6点01分时,邦斯菲尔德的一个大型油罐爆炸,之后半小时内引起了附近20个油罐相继爆炸。 三次巨型爆炸分别在6点01分,6点27分和6点28分。 接连的巨响和震感使附近房屋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后的大火将天空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2
事故原因分析   1)912号储罐的自动测量系统(ATG)失灵,储罐装满时,液位计停止在储罐的2/3液位处, ATG报警系统没能启动,储罐独立的高高液位开关也未能自动开启切断储罐的进油阀门,致使油料从罐顶溢出,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事故原因分析

  1)912号储罐的自动测量系统(ATG)失灵,储罐装满时,液位计停止在储罐的2/3液位处, ATG报警系统没能启动,储罐独立的高高液位开关也未能自动开启切断储罐的进油阀门,致使油料从罐顶溢出,从罐顶泄漏的油料外溢,油料挥发,形成蒸气云,遇明火发生爆炸、起火。

  2)尽管邦斯菲尔德油库进行了三级设防,由于一级设防的缺陷使外溢的油料瀑布状倾泻,加速了蒸气云的形成,二级和三级设防主要是用于保护环境的,但由于泄漏的油料形成大面积池火,高温破坏了防火堤,致使防火堤围墙倒塌和断裂,同时殃及了第三级设防,大量的油料和消防泡沫流出库区。

  3)部分储罐和管道系统的电子监控器以及相关的报警设备处在非正常工作状态。

  4)储罐和管道系统附近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器不灵敏。

  5)对于某些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设备的检查不及时,响应迟钝,诸如储罐入口的自动切断阀和管线入口的控制阀等。

  6)储罐的结构设计(如罐顶的设计)不尽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油料蒸气云形成的可能性。

  7)罐区应急设施(如消防泵房等)的选址和保护措施不合理。

  事故教训

  加强巡检,严格控制火源,提高设备、仪表的安全可靠性。

  此次邦斯菲尔德油库事故除设计和操作的原因外,油库选址存在安全隐患也是教训之一。邦斯菲尔德油库周围有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这使油库的安全生产存在巨大风险。如何对待油库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各方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英国健康安全署(HSE)在过去审批过程中,对油库选址与周围发展问题考虑不够,只考虑储罐油料泄漏在防火堤内形成池火,未充分考虑油料蒸气云爆炸的潜在危害性;只对汽车罐车装卸站台可能发生油料蒸气云爆炸的风险在应急预案中作了相应的准备。邦斯菲尔德油库事故提示我们应对油库罐区和选址的安全评估标准进行新的修改。

  另外邦斯菲尔德油库事故之前,英国健康安全署(HSE)将大多数土地规划的重点放在符合规划要求的某项经济发展上(如邦斯菲尔德油库),而未对其它事项作充分考虑。因此,将来在做油库土地使用规划时,应对可能受油库重大事故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包括人口因素)。

 

发表于 2017-9-3 22:10:13

点评

[attachimg]1285851[/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1

评分

参与人数 2财富 +8 收起 理由
蛊虫 + 3 深入讨论
402122290 + 5 资料文件共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10
事故原因分析

  1)912号储罐的自动测量系统(ATG)失灵,储罐装满时,液位计停止在储罐的2/3液位处 ...

360截图20170903220905524.jpg

 

发表于 2017-9-3 22:11:05

点评

1974年6月1日 英国Flixboro ugh镇己内酰胺装置爆炸事故 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544亿美元。 1 事故经过 英国Nypro公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1974年6月1日 英国Flixboro ugh镇己内酰胺装置爆炸事故
   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544亿美元。
1 事故经过
    英国Nypro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an肥料为主的工厂,该公司环己烷车间有6座串联式的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1974年3月27日傍晚,反应系统中的5号氧化反应槽的碳钢外壳发现150 cm长的裂纹,造成环己烷外泄,其原因为硝酸类物质产生的应力腐蚀。值班人员向主管报告,经同意后,开始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准备停车检查泄漏点。经检查发现5#氧化反应槽的内衬、外壳皆产生相当程度的破裂,因此,决定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检修。
    翌日早上,经厂务会讨论后,厂长与相关技术人员认为停车检修需要3~6个月,而当时英国国内对于己内酰胺的需求甚急,不宜停工降低产量,决定将5号氧化反应槽搬离,并在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一根管线,暂时以5座氧化反应槽维持生产。
在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后,随即进行修复工作。在安装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线时,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预先规划设计,没有绘制正规的设计工程图,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工程应力详细核算,仅在现场地面上以粉笔画了一张简单的修复工程图,现场以鹰架支撑管子。由于两个氧化反应槽间有高度差(约相差   35.5 cm),故采用三曲旁通管作为两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原来氧化反应槽出口处的伸缩接头管径为720 mm,但当时厂内只有管径为510 mm的管线。施工人员经粗略的计算,认为直径510 mm的管线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流量,并按直管计算,认为其可以承受操作时的压力,故决定以510 mm的管道取代720 mm的管道。三曲旁通管仅靠分成四点的鹰架支撑,结构上并不坚固(见图1)。3月30日2时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发表于 2017-9-3 22:15:08

点评

图1 连接4#及6#氧化反应槽的510mm连接管和鹰架 [attachimg]1285852[/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7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发起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15
1974年6月1日 英国Flixboro ugh镇己内酰胺装置爆炸事故
   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 ...

图1 连接4#及6#氧化反应槽的510mm连接管和鹰架
41786643_1.JPG

 

发表于 2017-9-3 22:17:57

点评

4月1日下午,现场进行打压试漏,第一次测试以0.39 MPa氮气测漏,发现有漏气现象,工作人员降低压力、查找漏点,未能查出确切的泄漏点,再度升高压力,才找到漏点,拆下焊补后装回原位。当日下午4时,进行第二次测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17
图1 连接4#及6#氧化反应槽的510mm连接管和鹰架

4月1日下午,现场进行打压试漏,第一次测试以0.39 MPa氮气测漏,发现有漏气现象,工作人员降低压力、查找漏点,未能查出确切的泄漏点,再度升高压力,才找到漏点,拆下焊补后装回原位。当日下午4时,进行第二次测试,以    0.88 MPa的氮气试漏,无泄漏现象发生,便降低压力将氮气排出,恢复生产。
5月29日,反应系统再次出现泄漏,泄漏点位置在下部液面计处,将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降低至0.15 MPa,并降低温度使之冷却,停工2天,进行局部修复工作。6月1日4时,再度开工。不久,环己烷的循环部分又发生泄漏,因此停止加热,再度进行修补,至5时才开工。在6月1日7时换班时,值班主管未将泄漏修补情况向下一班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因此下一班值班人员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6月1日下午,开始有可燃性气体外泄,但无人发现。将近16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气体,并向外扩散。2分钟后,可能在氢气二车间遇点火源着火,随即发生了爆炸。环己烷蒸气云的爆炸导致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因承受不当的外力引起破裂挫曲,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的三曲管因爆炸而扭曲成“<”形掉落在地面。由此可以推断出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因承受不住当时的外力引起破裂弯曲,造成容器内环己烷大量外泄。
    根据计算,至少有42%的环己烷蒸发(体积膨胀到原体积的113倍),大量的液滴就成喷雾状向外喷出。从临时配管排放到大气中的环己烷蒸气,至少有 43吨以上。
    专家根据爆炸的情况,推算出此次环己烷蒸气云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约 20吨T*T**爆炸当量。环己烷泄漏在空气中后燃烧,估计蒸气云扩散笼罩范围为一直径600 m,高300 m的1600℃高温气体半圆球。爆炸前有目击者曾听到异常的声音,随即发生爆炸,大火笼罩全厂。火柱和烟雾高达160 m,50 km外也能听到其爆炸声。
    在厂内工作的人员有28人死亡(其中18人死于非防爆的控制室内),36人受伤。厂区周围6 km范围内亦有53人受伤,另有100余人受轻伤。厂内设备几乎完全损毁,另有1821栋房屋和167家商店及工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估计损失达2.544亿美元。

 

发表于 2017-9-3 22:18:53

点评

[attachimg]1285853[/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19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资料文件共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18
4月1日下午,现场进行打压试漏,第一次测试以0.39 MPa氮气测漏,发现有漏气现象,工作人员降低压力、查找 ...

41786643_2.jpg

 

发表于 2017-9-3 22:19:47

点评

2 事故原因 1)维修过程无详细的规划 在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管线的设计,并不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整个设计图是用粉笔粗略地画在现场的地上。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2 事故原因
1)维修过程无详细的规划
在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管线的设计,并不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整个设计图是用粉笔粗略地画在现场的地上。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应配装直径720mm管线,却以直径510mm的管线代替,且对于此旁通管既未做强度计算,也未实施耐压检验。事故发生后旁通管线弯曲成“<”状掉落,原因是旁通管的安装存在问题。依英国国家标准规定,为了使伸缩管能在管轴方向伸缩,应安装伸缩接头;为防止因内部液体压力所产生的轴向移动,应在伸缩管附近对伸缩接头加以固定。但是,该厂并没有按照标准正确地作业。
2)工厂的人事管理及生产工艺变更管理不良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前,公司内有一位总工程师离职,职务空缺后并没有人员接替这一职位。在移除5号氧化反应槽后进行4号、6号氧化反应槽暂时性连接工程时,这一职位空缺情况已经影响了工艺动改。在改造前,应先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基本工艺和整体设计没有被改变或破坏。该厂没有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工艺变更未进行风险评估,未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3)值班人员交代不清
    爆炸前,6月1日上午曾有一次换班,但上班值班主管并没对下一值班人员交待凌晨的泄漏修补情况,导致下一班值班人员不了解情况,对修补后的设备疏于巡检。
4)试漏时压力设定不足
    在修复后使用0.39 MPa的氮气进行试漏时发现有泄漏,进行部分焊接修补,再以0.88 MPa的氮气压力试漏确定无泄漏,于4月1日再度运转。但是,依据英国标准规定,试漏应以设计压力的1.3倍以上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如果该厂当时使用1.18 MPa以上的压力试验,必然会立即发现缺陷处,这场事故或许就能避免。
5)不锈钢管产生锌脆化现象
    化工厂锌的来源一般为镀锌钢材(如栏杆、阶梯、通道等),或是广泛用于保温材料的镀锌铁丝。当不锈钢管受到应力(0.57 MPa)和高温时,不用直接接触,只要附近有含锌物质就会导致锌脆化现象,使不锈钢突然失效。因此,当不锈钢材料承受高温时,不锈钢表面应仔细检查或酸洗。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收集到的不锈钢管有锌脆化表面龟裂现象,经研究,判断是与分离器连接的210mm不锈钢管线因含锌物质的存在产生脆化,发生龟裂。
6)硝酸盐腐蚀反应槽
    对碳钢最具侵蚀性的物质为硝酸盐与碱性化合物。当碳钢与上述可溶性盐类接触时,其硝酸根离子应当保持在100 ppm以下。否则,当金属表面温度超过50℃时,可溶性盐类会结晶析出而导致应力腐蚀。经专家鉴定,5号氧化反应槽外壳的裂纹是由硝酸盐产生的应力腐蚀所致。事故发生前,当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有裂纹时,该厂未对其它氧化反应槽进行检查,同时,也未探究其裂纹原因并采取措施。
7)厂内建筑物、设备的布局不合理
    死亡28人中有18人死于控制室内,因为该厂控制室、实验室、办公室等皆位于爆炸中心点附近,且控制室是小木屋构造,而并非耐爆结构,在爆炸时被完全摧毁,人员死伤惨重。
8)该厂储存过多的危险性可燃物质
    该厂事故当时储存着1500 m3环己烷、300 m3石脑油、50 m3甲苯、120 m3苯、2046 m3汽油。而该厂经过许可的危险物质储存量仅为32 m3石脑油、6.8 m3汽油。该厂储存着大量未获批准储存的危险物质是爆炸后造成连续10天大火的主要原因。
9)员工缺乏紧急应变能力
事故发生时,厂内员工未马上执行紧急应变处理程序,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各相关人员缺乏紧急应变能力的训练。

 

发表于 2017-9-3 22:2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rlgirlgirl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海川高三  |  头衔:  TA未设置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投产,工艺更新时,必须进行hazop

 

发表于 2017-9-3 22:21:34

点评

2006年06月01日英国皇家化工集团化工厂爆炸起火 一人因受惊而接受治疗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6月1日电 英国一家化工厂1日凌晨发生爆炸并起火。当地警方说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仅有一人因受到惊吓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深入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2 事故原因
1)维修过程无详细的规划
在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管线的设计,并不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整个设计图是用粉笔粗略地画在现场的地上。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应配装直径720mm管线,却以直径510mm的管线代替,且对于此旁通管既未做强度计算,也未实施耐压检验。事故发生后旁通管线弯曲成“<”状掉落,原因是旁通管的安装存在问题。依英国国家标准规定,为了使伸缩管能在管轴方向伸缩,应安装伸缩接头;为防止因内部液体压力所产生的轴向移动,应在伸缩管附近对伸缩接头加以固定。但是,该厂并没有按照标准正确地作业。
2)工厂的人事管理及生产工艺变更管理不良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前,公司内有一位总工程师离职,职务空缺后并没有人员接替这一职位。在移除5号氧化反应槽后进行4号、6号氧化反应槽暂时性连接工程时,这一职位空缺情况已经影响了工艺动改。在改造前,应先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基本工艺和整体设计没有被改变或破坏。该厂没有工艺变更管理制度,工艺变更未进行风险评估,未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3)值班人员交代不清
    爆炸前,6月1日上午曾有一次换班,但上班值班主管并没对下一值班人员交待凌晨的泄漏修补情况,导致下一班值班人员不了解情况,对修补后的设备疏于巡检。
4)试漏时压力设定不足
    在修复后使用0.39 MPa的氮气进行试漏时发现有泄漏,进行部分焊接修补,再以0.88 MPa的氮气压力试漏确定无泄漏,于4月1日再度运转。但是,依据英国标准规定,试漏应以设计压力的1.3倍以上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如果该厂当时使用1.18 MPa以上的压力试验,必然会立即发现缺陷处,这场事故或许就能避免。
5)不锈钢管产生锌脆化现象
    化工厂锌的来源一般为镀锌钢材(如栏杆、阶梯、通道等),或是广泛用于保温材料的镀锌铁丝。当不锈钢管受到应力(0.57 MPa)和高温时,不用直接接触,只要附近有含锌物质就会导致锌脆化现象,使不锈钢突然失效。因此,当不锈钢材料承受高温时,不锈钢表面应仔细检查或酸洗。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收集到的不锈钢管有锌脆化表面龟裂现象,经研究,判断是与分离器连接的210mm不锈钢管线因含锌物质的存在产生脆化,发生龟裂。
6)硝酸盐腐蚀反应槽
    对碳钢最具侵蚀性的物质为硝酸盐与碱性化合物。当碳钢与上述可溶性盐类接触时,其硝酸根离子应当保持在100 ppm以下。否则,当金属表面温度超过50℃时,可溶性盐类会结晶析出而导致应力腐蚀。经专家鉴定,5号氧化反应槽外壳的裂纹是由硝酸盐产生的应力腐蚀所致。事故发生前,当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有裂纹时,该厂未对其它氧化反应槽进行检查,同时,也未探究其裂纹原因并采取措施。
7)厂内建筑物、设备的布局不合理
    死亡28人中有18人死于控制室内,因为该厂控制室、实验室、办公室等皆位于爆炸中心点附近,且控制室是小木屋构造,而并非耐爆结构,在爆炸时被完全摧毁,人员死伤惨重。
8)该厂储存过多的危险性可燃物质
    该厂事故当时储存着1500 m3环己烷、300 m3石脑油、50 m3甲苯、120 m3苯、2046 m3汽油。而该厂经过许可的危险物质储存量仅为32 m3石脑油、6.8 m3汽油。该厂储存着大量未获批准储存的危险物质是爆炸后造成连续10天大火的主要原因。
9)员工缺乏紧急应变能力
事故发生时,厂内员工未马上执行紧急应变处理程序,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各相关人员缺乏紧急应变能力的训练。

 

发表于 2017-9-3 22:21:36

点评

[attachimg]1285854[/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22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深入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21
2 事故原因
1)维修过程无详细的规划
在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管线的 ...

41786643_3.jpg

 

发表于 2017-9-3 22:22: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girlgirlgirl 发表于 2017-9-3 22:21
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投产,工艺更新时,必须进行hazop

2006年06月01日英国皇家化工集团化工厂爆炸起火 一人因受惊而接受治疗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6月1日电 英国一家化工厂1日凌晨发生爆炸并起火。当地警方说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仅有一人因受到惊吓而接受治疗。

  发生爆炸的化工厂位于英格兰北部的比灵赫姆,隶属于英国皇家化工集团。


当地消防部门在事发后派出11辆救火车、两支救援队赶到现场扑救,并封闭了火场周围道路。消防人员还建议附近居民关闭门窗,不要外出。

  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这家化工厂当天凌晨首先发生了氨气泄漏,随即引发爆炸并燃起大火。附近居民称他们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看到化工厂上空火光冲天。

  目前英国皇家化工集团还没有对这一事故作出表态。

 

发表于 2017-9-3 22:30:12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资料文件共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凌晨6点01分时,邦斯菲尔德的一个大型油罐爆炸,之后半小时内引起了附近20个油罐相继爆炸。

三次巨型爆炸分别在6点01分,6点27分和6点28分。

接连的巨响和震感使附近房屋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后的大火将天空染成橘色,火焰高达60-90米,在伦敦市内都可以看到邦斯菲尔德方向的大火和浓烟。

最大的一次爆炸记录为2.4级地震.....

95501439608639.jpg

 

发表于 2017-9-3 22:32:46

点评

[attachimg]1285856[/attachimg] [attachimg]1285857[/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32
凌晨6点01分时,邦斯菲尔德的一个大型油罐爆炸,之后半小时内引起了附近20个油罐相继爆炸。

三次巨型 ...

13501439608671.jpg

35321439608670.jpg

 

发表于 2017-9-3 22:33:52

点评

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这里有多家储油公司,因为工厂只被允许在最小的安全距离内发展,这使得先后发展的多家储油公司基本上毗邻建设,甚至互相渗透,形成当时Buncefield油库地区的情况。 [attac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这里有多家储油公司,因为工厂只被允许在最小的安全距离内发展,这使得先后发展的多家储油公司基本上毗邻建设,甚至互相渗透,形成当时Buncefield油库地区的情况。

35901439608827.jpg

70271439608827.jpg

 

发表于 2017-9-3 22:34:51

点评

事故发生一个月之后,2006年1月独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成立。2006年2月21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之后一共公布了9份报告。 直到2008年7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主要的原因,是当晚,工人开启了阀门由输油管向其中的一个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34
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这里有多家储油公司,因为工厂只被允许在最小的安全距离内发展, ...

事故发生一个月之后,2006年1月独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成立。2006年2月21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之后一共公布了9份报告。 直到2008年7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主要的原因,是当晚,工人开启了阀门由输油管向其中的一个储油罐供油。

然而... 那天晚上,那个储油罐的正常液面高度,高液面高度,和超高液面高度的三个液面传感器全部卡住失效。。。

就连在罐顶独立于电脑控制的防溢出开关也失效。

(连续四道防线全部失效)

以至于电脑不知道油罐已满,还在源源不断的往油罐里输送汽油。

控制室的人也没有观察出异常。

终于,汽油从油罐溢出,顺着油罐流到旁边放溢堤里...

后来方放溢堤都被灌满,油从放溢堤里又溢了出来。

这都是高度挥发性的汽油,在凌晨6点的时候,汽油蒸汽已经弥漫了附近整个油罐厂区

360截图20170903223542282.jpg

 

发表于 2017-9-3 22:36:48

点评

白色的全是汽油雾... 跟空气充分混合的汽油雾..... [attachimg]1285861[/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38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深入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36
事故发生一个月之后,2006年1月独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成立。2006年2月21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之后一共公布 ...

白色的全是汽油雾...

跟空气充分混合的汽油雾.....

360截图20170903223732069.jpg

 

发表于 2017-9-3 22:38:09

点评

后来蒸汽云被附近加油的油罐司机发现。 司机立刻报告油库人员。按下报警器开启消防泵。就在这时。发生了第一次爆炸。爆炸之后的半小时内,引发了附近20个油罐相继爆炸。 事后调查 几个运营公司对这个事故有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38
白色的全是汽油雾...

跟空气充分混合的汽油雾.....

后来蒸汽云被附近加油的油罐司机发现。 司机立刻报告油库人员。按下报警器开启消防泵。就在这时。发生了第一次爆炸。爆炸之后的半小时内,引发了附近20个油罐相继爆炸。

事后调查

几个运营公司对这个事故有直接责任。 那个油罐的液面传感器,在当年8月开始就有14次卡住失效的问题。 然后没有人及时有效解决。

当晚,在液面传感器 被卡住之后,控制室的人也没有发现异常,没做出警报。

事后对几个公司罚款超过400万英镑。然而整次事故的总损失超过10亿英镑。

这成了整个欧洲在二战过后最大的一次火灾和爆炸事故......

360截图20170903223901524.jpg

 

发表于 2017-9-3 22:40:28

点评

2015-07-14英国诺福克郡一工厂发生爆炸起火 事故已致2人死亡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于金龙 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3日上午约9时20分,英国东部诺福克郡的一处工业区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已致2人死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44

评分

参与人数 1财富 +5 收起 理由
402122290 + 5 深入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沙漠里的游鱼 发表于 2017-9-3 22:40
后来蒸汽云被附近加油的油罐司机发现。 司机立刻报告油库人员。按下报警器开启消防泵。就在这时。发生了 ...

2015-07-14英国诺福克郡一工厂发生爆炸起火 事故已致2人死亡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于金龙
据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3日上午约9时20分,英国东部诺福克郡的一处工业区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已致2人死亡。


经调查,意外发生在该工业区内的Harford Attachments工厂,警方初步判定起火点是在工厂仓库内一处进行喷漆的工作区域。现场可以看到有大量浓烟。警察、医护人员以及消防队员在事故发生后立刻到场进行救援。现场有2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其中一名50多岁,另外一名为20多岁,目前并未传出有人受伤。

此次事故的详细原因仍在调查中。
1436836795525.jpg

 

发表于 2017-9-3 22:4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主题】高级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禁止发布上传,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的出版物、无传播权的在行标准规范、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Deutsch 한국 사람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ançais Español العربية Persian

电话

0411-88254066

18840911640

(工作时间09:00-17:00)

其它时间请联【微信客服】或 电子信箱

信箱service@hcbbs.com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   专家智库  -  服务市场    -  APP和微信   -  分类信息   -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不良信息举报 0411-88254066  举报中心       在线客服#微信号:  18840911640    电子信箱   service@hcbbs.com   【QQ客服】3153267246   


海川化工论坛网(hcbbs) @Discuz! X3  0.472788 second(s), 143 queries , Redis On.


辽公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