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首先感谢在优秀主题评选里面给我投票的兄弟,也感谢所有参与投票的海友,这里每个主题都是经过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晶,这也是海川的优势所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参与讨论,多多获益。再次感谢!今天我们来唠叨容器的布置。
第九期 容器的布置
这里说明一下,空冷器的布置我没有说,因为20546里面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另外现在基本上成组的空冷器也都是空冷器厂家会给一个建议性的布置,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差错,主要注意与高温管道介质等离开,避免自身和其他设备之间产生热风循环,降低空冷器效率。 我们直接唠叨容器,容器分为卧式和立式的,内容比较少,我们放在一起唠叨,另外涉及到装置内成组的时候我们特殊再唠叨一下注意事项就可以了。前两天有个海友回复说当地**让把栏杆做成黑黄相间的颜色,我传个图片,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规定的。
言归正传,首先容器布置在地面上还是哪层取决于容器出口泵的要求和容器与周围流程内设备的关系。当容器基础要高于2.5m时就挂在上一层的楼板上,卧式的直接放在上层楼板上,封头顶端对齐或者基础中心线对齐都可以,两台之间净距大于0.8m。考虑净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配管留出空间,尤其是罐子出来就是阀门的那种,而且阀门的口径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布置的合理,因为在你做设备布置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流量的概念了,相应的口径也都心里有数了,再给人家没地方配管的话就有点不像话了。下面给一个例子大家欣赏一下。
地坑中的容器要满足周围操作和检修的空间需求,另外要处理好积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质的集聚。设置相应的泵、风机和防爆设施。 容器下方需要设置操作通道时,要注意下面最矮管道的底边距地面或平台2.2m,平时大家都会注意容器2.2m但是忽略了管道,一般容器下面有个阀门的情况下管道就得伸出个400左右,也就1.8m高的空间,如果再来个保温什么的,那基本上就正好处于撞头的部位,这里再说一个关于配管的故事,通道上面一个立式的容器,配下面管道的时候有一个阀门,当时我刚干不长时间,为了考虑阀门的开关问题我就把管道配到了1.4m这个层,主要考虑操作方便,而且是一排这样的设备,说实话当时还感觉很英明的,一排过去很整齐,后来校核给我全部都描到边上去了,直接留了个2.2m的通道,阀门全部都靠到边上的柱子上了,后来我就总结了,“通行第一,操作第二。”通行是为了安全,操作是为了生产,都不安全了还怎么生产,当然在泱泱**还是有很多“猛”人的,他们除外。 液位计等直接显示或者控制的仪表尽可能不要跟随设备穿越楼板,这点其实平时很容易犯错误,最典型的就是玻璃管液位计或者磁翻板液位计,现场看液位的时候跑过去一看一楼满了,再跑到二楼去看,二楼看没有液位呀,走到跟前,一看液位正好在楼板上呢,数读不出来了接着操作工就开始骂娘了。设计像这种时候就不要选这种液位计了,或者必须选这种液位计的时候就把支撑放一楼,设备一层搞定,搞不定的布置在平台边上,便于一次性观察。 带有搅拌的容器布置的时候尽量把支撑放在地面上,避免大负荷的搅拌影响框架稳定性,但是这点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还真有点困难,一般大型搅拌设备的都是大型聚合釜,大型聚合釜由于附属设备非常多,还一般都得布置在中间,这就看项目情况了。 再说一点重要的经验,在容器顶部需要人工投料的,尤其是反应釜顶部,要尽量做个投料平台,投料口要高出平台不大于1m,大于1m人很难举上去,也不容易拆口,实际投料的时候在现场的人可能都知道,一般都是把料袋搭在投料口上,用刀一划,一提袋子,料就进去了,为什么尽量做个平台呢,我亲身感受过,25公斤的片碱,搭在投料口上,一划,片碱下去了,粉末上来了,要是温度再高点,粉末上的更快,直接糊到脸上,脸上烧的都是小坑坑,有的海友问了,那你咋不躲呢?就站在梯子上,往哪躲啊!所以好心的设计师们,咱们做个平台吧,大家都是工人阶级,得一条心啊。来一张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照片(此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不以盈利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