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venever 于 2014-11-26 08:03 编辑
对封头的最小成形厚度的标注方式和计算处理方法
由于GB150.1-2011的4.3.8中已经明确了最小成形厚度的概念,主要也是对封头的要求,现讨论封头的最小成形厚度问题:
最小成形厚度的确认要考虑各种设备的最小厚度、结构以及局部应力等问题,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时候,仅考虑制造减薄和厚度附加量的问题。现请各位前辈指教厚度附加量中的“厚度负偏差”在确定最小成形厚度以及计算的时候(开孔补强计算)“厚度负偏差”怎么处理。现在有三种处理方式,请大家讨论!
注:厚度附加量=腐蚀余量+厚度负偏差+制造减薄量
⑴如在考虑制造减薄时不计入厚度负偏差,即成形厚度=名义厚度×(1-厚度减薄量)%,计算时钢材的厚度负偏差记为厚度附加量(腐蚀余量);注:最小成形厚度=成形厚度-厚度负偏差。 第一种处理方式认为最小成形厚度为成形厚度-厚度负偏差,但是成形厚度是实测厚度,不存在厚度负偏差的问题。厚度负偏差即是钢板制造时允许产生的厚度偏差,容器板统一为-0.3mm。 ⑵如在考虑制造减薄时计入了厚度负偏差,即最小成形厚度=(名义厚度-厚度负偏差)×(1-厚度减薄量)%,计算时规定钢材的厚度负偏差为0; 第二种处理方式认为由于在计算制造减薄时考虑了厚度负偏差,所以厚度附加量=名义厚度-最小成形厚度,最小成形厚度为实测厚度,故计算时规定钢材的厚度负偏差为0. ⑶如在考虑制造减薄时不计入厚度负偏差,即最小成形厚度=名义厚度×(1-厚度减薄量)%,计算时规定钢材的厚度负偏差为0; (很多压力容器制造厂计算制造减薄时也没有计入厚度负偏差) 第三种处理方式认为在考虑制造减薄时未计入厚度负偏差,而最小成形厚度为实测厚度,也没有厚度负偏差,所以计算时规定钢材的厚度负偏差为0;
根据以上三种处理方式,在EHA1400×16,C1=0.3mm,C2=2mm的封头上的计算结果: ⑴16×0.88=14.08,厚度附加量=0.3+2+1.92=4.22,计算开孔补强时,δe=16-3.92-0.3=11.78,所以标注的最小成形厚度为13.78.即封头为EHA1400×16(13.78)。 ⑵(16-0.3)×0.88=13.816,厚度附加量=2+2.19=4.19,计算开孔补强时,δe=16-4.19=11.81,所以标注的最小成形厚度为13.81.即封头为EHA1400×16(13.81)。 ⑶16×0.88=14.08,厚度附加量=2+1.92=3.92,计算开孔补强时,δe=16-3.92=12.08,所以标注的最小成形厚度为14.08.即封头为EHA1400×16(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