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阀门内漏,能耗核算先“知道”。装置每天做的能耗核算,今天与昨天相比,原料相同,如果收率下降,在排除工艺、仪表原因外,我会初步判断可能有阀门内漏,造成能耗升高。
2测温仪检测“少不了”。阀门泄漏,相邻的后续管线通过测温仪检测温度会明显升高或降低。
听诊器“紧跟上”。我们通过第一步、第二步方法检查判断出阀门内漏,但还不能完全确认,这时“听诊器”检测就非常重要了。可以选择起子当“听诊器”,将起子头一端与管线垂直,另一端紧贴自己的耳朵,仔细听管线里是否有“刺刺”异常声,若有,就能判断此处阀门内漏了。
3判定阀门内漏的方法是:阀门关闭4—6小时后,用红外线测温仪表测量阀杆(靠近阀体处)或阀体下游150mm处金属温度,如大于70℃,则认定为“内漏”。这种判断方法对大多数的内漏阀门是适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了以下一些特殊情况:并排接入疏、放水母管的疏水门或排污门,当最后一道阀门位置均靠近母管时,只要管路中任一支路阀门内漏,其他阀门温度均会升高以至超过70℃,如锅炉排污阀门、过热蒸汽疏水等。因此,这些阀门的内漏判定也要采用其他方式,般测量门前管壁温度或一次门前阀杆温度来确定内漏情况。
阀门内漏的判定标准(温度)介质温度
疏水阀门后管壁温度严重内漏
>500℃ >25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50℃ >20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50℃ >15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50℃ >12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30℃
一般内漏
>20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80℃>15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80℃>10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80℃>8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小于50℃
渗漏
>20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大于50℃>15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大于50℃>10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大于50℃>80℃且与门前管壁温差大于50℃ 400℃-500℃ 300℃-400℃ 150℃-300℃ 4通过改变系统运行方式
有些阀门前、后存在扰动着的高温蒸汽,如高旁一级大旁路、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等,这些阀门即使严密不漏,其阀杆温度也超过70℃。所以,这些阀门的内漏判定可改变系统运行方式,如用高旁阀后温度与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对比、隔绝高旁减温水后观察阀后温度变化判定高旁阀是否内漏,通过关闭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前、后隔离门观观察给水泵流量有无变化来判定给水泵再循环调整门是否内漏网。
5通过其他方式
并排接人疏、放水母管的疏水门或排污门,当最后一道阀门位置均靠近母管时,只要管路中任一支路阀门内漏,其它阀门温度均会升高以至超过70℃,如锅炉疏放水系统阀门等。因此,这些阀门内漏判定也要采用其它方式,一般测量阀门前管壁温度或一次门前阀杆温度来确定阀门是否内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