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用户名登录

用户名,密码登录

搜索
浙江汇甬

[资源分享] 【海川化工安全资讯】氮气泄漏 东北特钢4名工人炼钢炉内昏迷

[复制链接]
3.8K |39
阅读字号: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的施工建设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和河南省第二建设公司共同承包。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又将该工程气化装置15单元设备内件安装转包给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3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安排对气化装置的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进行除锈作业。在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作业,约l0点30分左右,1名作业人员窒息晕倒坠落作业容器底部,在施救过程中另外3名作业人员相继窒息晕倒在作业容器内。随后赶来的救援人员在向该煤灰过滤器中注入空气后,将4名受伤人员救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发表于 2019-8-29 00:3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与煤灰储罐(V1505)连接管线上有一膨胀节,膨胀节设有吹扫氮气管线。2月22日装置外购液氮气化用于磨煤机单机试车。液氮用完后,氮气储罐(V3052,容积为200m3)中仍有0.9MPa的压力。2月23日在调试氮气储罐(V3052)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打开,使氮气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由于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没有关闭,另一个因阀内存有施工遗留杂物而关闭不严,氮气窜入煤灰过滤器中,导致煤灰过滤器内氧含量迅速减少,造成正在进行除锈作业的人员窒息晕倒。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发表于 2019-8-29 00:3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一、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10时30分左右,东北某公司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等按安排到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的冻坏情况。当检查卧式阻火器水封罐蒸汽伴热管线时,发现罐池内积存约500mm深的水,于是便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是否有损坏泄漏(合成氨装置已于2006年1月2日全线停车抢修,并用氮气对全装置保护,未投入生产)。当拆卸人孔盖后,余某即下到罐中查看,晕倒在罐内,在人孔处的赵某发现后钻进罐内救人,亦晕倒在罐内。此时在罐上的马某大喊“快救人”,在拿到绳子后进罐救人,也晕倒在罐内。史某见状跑去找人,在化建工程处人员及120救护车和119消防人员救护下,将3人救出罐外,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均因氮气窒息死亡。
二、事故原因
1、方面分析事故原因:由于合成氨装置停车氮封,而球罐分公司的余、赵、马3人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下,相继进入存在高浓度氮气阻火器的水封罐内,引起氮气窒息而死亡。
2、醇分公司方面分析事故原因: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在危险危害部位设置明显标识;对火炬系统区域失控漏管、火炬系统区大门没有上锁,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入危险装置区域;对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安全管理不严,造成外来人员进厂作业无人监管;管理部门对合成氨车间监督检查不严,造成基层单位有章不循、有令不行。
3、从化建公司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在进入阻火器水封罐内进行检修作业前,未办理作业许可证,未做有毒有害气体采样分析,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盲目入罐;对施工作业现场管理不力,下属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差。

 

发表于 2019-8-29 00:4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事故概况、经过】
             某车间油气化炉主要以重油为原料,生产纯度>98%的氢气,2002年9月12日停炉降温置换检修,人孔全开,工艺管线与系统完全断开,底部管线因清堵也被割开,此炉与系统完全隔绝。9月23日厂总工办组织有关人员入炉检查,9月24日入炉清理,均按规定办理了作业许可证,未出现异常情况。9月25日15:00左右车间副主任到此炉旁进行措施确认和监护,无意中发现此炉内有灯光,炉内有人,立即组织人员抢救。17:00左右正副两工段长被先后救出送医院全力抢救,终因抢救无效于18:00左右2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专家组对事故的发生做了如下推理和推断:
            正、副工段长事先知道炉底出口烟道砖已砌完,2人商定准备于9月25日下午进炉检查,他们误认为氮气阀门已完全关死(氮气管线25日用于动火前吹扫置换),而且23日、24日均有多人进炉清理和作业,一切正常,炉内工艺条件和24日相同,此炉处于安全状态,因此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进设备作业的安全警惕,在没有取样分析、没有安全确认及未按规定办理进设备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2人先后直接通过铁梯进入此炉。此时炉内漏有氮气,造成严重缺氧,2人先后在入炉的过程中因氮气窒息,从梯上坠落。
1  直接原因
            由于氮气总管出口阀内漏,泄漏的氮气通过临时管线进入此炉,并在炉内积聚,致使炉内氧含量大幅度降低,2人进入炉内缺氧死亡。事故发生后做模拟试验,1 h后取样分析炉内氧含量从20.6%降至0.6%~1.8%。
            2  间接原因
            ① 没有办理进设备作业许可证,违章进入炉内,缺氧窒息死亡,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② 与此炉系统连通的氮气管线没有及时断开,蒸汽吸引未开,泄漏的氮气通过临时管线进入此炉内,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③ 安全教育不到位,对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度执行不严,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
【对策措施】
           (1)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控管理,强调进炉作业必须开启蒸汽吸引,进入设备检查作业的人员必须向车间领导汇报,经同意并按规定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监护人到位的情况下方可进设备作业。
           (2)加强对职工尤其是班组长以上干部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和基层干部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严格落实设备修理交出制度,机动、安全部门和车间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运行装置内施工、检(维)修作业的巡检,确保检(维)修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发表于 2019-8-29 00:42: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氮气窒息事故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2016年12月01日 点击: 762
事故经过
  4月9日,兰炼化重整装置在检修高压分离器人孔打开后,一个操作工对其他几位同志说:“我先下去看,有没有瓦斯”。说完就从梯子下入罐内,因存有氮气而窒息晕倒,在场的几位同志先后下去抢救,其中一名先进去,晕倒后即被拖出。这时抽提岗位的一名职工闻讯赶到,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进罐抢救也晕倒;第三个人下去又晕倒在罐内。此时被救出来的第一个进罐窒息的人慢慢清醒过来,又将腰部系上安全绳再次进罐抢救,但还是晕倒被拉出来。最后老师付和班长赶到,戴上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入罐内将几名同志先后抢救出来。经医院抢救,其中三名同志脱险,有两名同志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教训
  这次事故教训是很深刻的,今后一定要坚持进容器前先要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进罐工作;容器经惰性气体置换后,打开人孔及能打开的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置换24小时以上,方可进入,加强对各类防毒面具性能及使用范围的教育,增加防毒知识。

 

发表于 2019-8-29 00:4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发表于 2019-8-29 00:44:17

1bcb38dfeda000e6aad6f2da4e2baf30.webp
Screenshot_20190828_214337_com.ss.android.article.news.web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冶钢“1.12” 氮气窒息事故
  2004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项目部下称十七冶 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m 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抢救人员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
  1.事故经过
  2003年3月20日,十七冶与冶钢签订了2#380m3高炉工程总包合同协议书。工程期限,开工日期:2003年3月20日,竣工日期: 2003年10月8日。因资金及其它原因的影响,使工期顺延。为确保 2004年1月16日2#高炉出铁,2#高炉项目指挥部于2004年1月11 日召开专题会,会议决定1月12日1#高炉煤气管道与2#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要抓紧施工,煤气管道 8 小时后要恢复通气,并规定甲方 冶钢负责管道煤气吹扫,乙方 十七冶 负责煤气管道对接。
  1月12日上午8:00冶钢煤气监护及公安消防人员按指令集结到位, 9:30高炉休风,开始氮气吹扫,11:30经煤气防护站防护工宋华检测,煤气浓度检测合格,符合动火条件,由消防员袁才惠开出动火票。 11:40冶钢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柯显锋通知十七冶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王国军,煤气管道内煤气已吹扫干净,可以动火。于是,王国军就派方国胜、范中辉等人上到管道进行气割,12:10左右,方国胜出现恶心、呕吐,就下到地面休息约20分钟后又上到管道上,范中辉接着气割,5分钟左右晕倒在三通口旁,站在旁边的方国胜发现后立即扶他下来休息。王国军看到这种现象后对柯显锋说,气割人员恶心、呕吐,是不是管道内煤气没有吹扫干净,于是,柯显锋再次喊来煤气检测人员重新测试,检测结果煤气浓度符合要求,但在上面进行焊接的周亚也出现呕吐现象,这时王国军对他们说,不要干了。
  当天下午14:45,冶钢炼铁厂副厂长项目部副经理黄献党发现管道无人施工,于是就打电话给十七冶项目部副经理程彪说,你们管道施工队为啥停工不干,程彪说我们的同志在管道上施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管道内的煤气没有吹扫干净,黄献党说,不可能吧!我们机制公司在那边施工怎么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要不我们提供氧气呼吸器,并派人监护。这时柯显锋从炼铁厂拿来一套氧气呼吸器,交给十七冶管道队苏传景工段长,苏传景让方国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切割。切割成三块两小块是上午切割的,下午切割一大块 ,切割下的三块钢板均掉入煤气管道内,切割完后,方国强戴着氧气呼吸器进入管道将掉入管道内的钢板捡起,捡出两块较小的钢板后就感到人很难受,就爬出来休息,对柯显锋说,大的弄不动,留在管道内也无大碍,算了吧,柯显锋说,不行,要捡出来,大约在15:40左右,方国强第二次进入管道内,系好绳子准备吊出钢板,在洞口牵拉绳子的姜永刚、蔡云看到方国强倒在管道内,就喊人,此时冶钢公安处的袁才惠急忙通知守护在施工现场的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这时煤气防护站的桂卫国立即佩戴准备好的氧气呼吸器第一个下去救人,接着煤气防护站胡年平戴氧气呼吸器也下到管道内,不到 2 分钟时间,桂卫国、胡年平相继晕倒在管道内。
  管道外蹲满了冶钢炼铁厂的员工和冶钢消防队员全力施救,紧接着冶钢煤气防护站班长曾伏戴上氧气呼吸器系着安全绳进入管道内救人,并几次托起胡年平未能成功,最后也昏迷了,被蹲在管道口的人员救出。
  蹲在管道口救人的袁才惠、胡先蕊、郭敏等也发生轻度昏迷现象。此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冶钢集团公司付柏树副总经理看到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性,决定管口停止救人,从管道侧面切开一洞口实施抢救,大约17:10分从管道侧面洞口将倒在管内的三人救出,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冶钢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先后于17:40分左右死亡。
  2.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
  一 直接原因
  从业人员对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的氮气认识不清,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 间接原因
  1 十七冶在实施管道对接施工方案设计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考虑不细致。 经调查,十七冶在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中对被切割下的钢板没有考虑加焊挂位,导致切割下的钢板掉入管道内,当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捡钢板时,没有制订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2 对氮气的性质缺乏认识 氮气性质比较稳定,本身无毒,但能在密封空间内置换空气,当氮气在空气中的分压升高,则可引起窒息。据调查,冶钢煤气防护站的职工,平时只注重对煤气一氧化碳 的救护方法进行培训、演练,而对氮气及相关气体缺乏正确认识,以至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导致抢救时使事故扩大。
  3 氧气呼吸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校验 对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同志使用的氧气呼吸器,事后委托鄂东南区域矿山救护队对已经使用过的三台氧气呼吸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依据呼吸器检查标准,判定三台AHG-2型氧气呼吸器多项维护保养均不合格。”
  4 未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经调查, 2 # 380m3高炉工程总承包方十七冶,对煤气管道对接未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致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恐慌、盲目抢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 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仔细,审查人员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从业人员对氮气吹扫后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氮气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在未制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发表于 2019-8-29 00:4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冶钢“1.12” 氮气窒息事故
  2004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项目部下称十七冶 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m 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抢救人员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
  1.事故经过
  2003年3月20日,十七冶与冶钢签订了2#380m3高炉工程总包合同协议书。工程期限,开工日期:2003年3月20日,竣工日期: 2003年10月8日。因资金及其它原因的影响,使工期顺延。为确保 2004年1月16日2#高炉出铁,2#高炉项目指挥部于2004年1月11 日召开专题会,会议决定1月12日1#高炉煤气管道与2#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要抓紧施工,煤气管道 8 小时后要恢复通气,并规定甲方 冶钢负责管道煤气吹扫,乙方 十七冶 负责煤气管道对接。
  1月12日上午8:00冶钢煤气监护及公安消防人员按指令集结到位, 9:30高炉休风,开始氮气吹扫,11:30经煤气防护站防护工宋华检测,煤气浓度检测合格,符合动火条件,由消防员袁才惠开出动火票。 11:40冶钢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柯显锋通知十七冶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王国军,煤气管道内煤气已吹扫干净,可以动火。于是,王国军就派方国胜、范中辉等人上到管道进行气割,12:10左右,方国胜出现恶心、呕吐,就下到地面休息约20分钟后又上到管道上,范中辉接着气割,5分钟左右晕倒在三通口旁,站在旁边的方国胜发现后立即扶他下来休息。王国军看到这种现象后对柯显锋说,气割人员恶心、呕吐,是不是管道内煤气没有吹扫干净,于是,柯显锋再次喊来煤气检测人员重新测试,检测结果煤气浓度符合要求,但在上面进行焊接的周亚也出现呕吐现象,这时王国军对他们说,不要干了。
  当天下午14:45,冶钢炼铁厂副厂长项目部副经理黄献党发现管道无人施工,于是就打电话给十七冶项目部副经理程彪说,你们管道施工队为啥停工不干,程彪说我们的同志在管道上施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管道内的煤气没有吹扫干净,黄献党说,不可能吧!我们机制公司在那边施工怎么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要不我们提供氧气呼吸器,并派人监护。这时柯显锋从炼铁厂拿来一套氧气呼吸器,交给十七冶管道队苏传景工段长,苏传景让方国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切割。切割成三块两小块是上午切割的,下午切割一大块 ,切割下的三块钢板均掉入煤气管道内,切割完后,方国强戴着氧气呼吸器进入管道将掉入管道内的钢板捡起,捡出两块较小的钢板后就感到人很难受,就爬出来休息,对柯显锋说,大的弄不动,留在管道内也无大碍,算了吧,柯显锋说,不行,要捡出来,大约在15:40左右,方国强第二次进入管道内,系好绳子准备吊出钢板,在洞口牵拉绳子的姜永刚、蔡云看到方国强倒在管道内,就喊人,此时冶钢公安处的袁才惠急忙通知守护在施工现场的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这时煤气防护站的桂卫国立即佩戴准备好的氧气呼吸器第一个下去救人,接着煤气防护站胡年平戴氧气呼吸器也下到管道内,不到 2 分钟时间,桂卫国、胡年平相继晕倒在管道内。
  管道外蹲满了冶钢炼铁厂的员工和冶钢消防队员全力施救,紧接着冶钢煤气防护站班长曾伏戴上氧气呼吸器系着安全绳进入管道内救人,并几次托起胡年平未能成功,最后也昏迷了,被蹲在管道口的人员救出。
  蹲在管道口救人的袁才惠、胡先蕊、郭敏等也发生轻度昏迷现象。此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冶钢集团公司付柏树副总经理看到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性,决定管口停止救人,从管道侧面切开一洞口实施抢救,大约17:10分从管道侧面洞口将倒在管内的三人救出,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冶钢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先后于17:40分左右死亡。
  2.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
  一 直接原因
  从业人员对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的氮气认识不清,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 间接原因
  1 十七冶在实施管道对接施工方案设计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考虑不细致。 经调查,十七冶在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中对被切割下的钢板没有考虑加焊挂位,导致切割下的钢板掉入管道内,当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捡钢板时,没有制订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2 对氮气的性质缺乏认识 氮气性质比较稳定,本身无毒,但能在密封空间内置换空气,当氮气在空气中的分压升高,则可引起窒息。据调查,冶钢煤气防护站的职工,平时只注重对煤气一氧化碳 的救护方法进行培训、演练,而对氮气及相关气体缺乏正确认识,以至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导致抢救时使事故扩大。
  3 氧气呼吸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校验 对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同志使用的氧气呼吸器,事后委托鄂东南区域矿山救护队对已经使用过的三台氧气呼吸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依据呼吸器检查标准,判定三台AHG-2型氧气呼吸器多项维护保养均不合格。”
  4 未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经调查, 2 # 380m3高炉工程总承包方十七冶,对煤气管道对接未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致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恐慌、盲目抢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 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仔细,审查人员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从业人员对氮气吹扫后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氮气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在未制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发表于 2019-8-29 00:46: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冶钢“1.12” 氮气窒息事故
  2004年1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冶钢项目部下称十七冶 在冶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煤气管道管径1.6m 与二号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过程中,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施工人员1人死亡,抢救人员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
  1.事故经过
  2003年3月20日,十七冶与冶钢签订了2#380m3高炉工程总包合同协议书。工程期限,开工日期:2003年3月20日,竣工日期: 2003年10月8日。因资金及其它原因的影响,使工期顺延。为确保 2004年1月16日2#高炉出铁,2#高炉项目指挥部于2004年1月11 日召开专题会,会议决定1月12日1#高炉煤气管道与2#高炉煤气管道实施对接,要抓紧施工,煤气管道 8 小时后要恢复通气,并规定甲方 冶钢负责管道煤气吹扫,乙方 十七冶 负责煤气管道对接。
  1月12日上午8:00冶钢煤气监护及公安消防人员按指令集结到位, 9:30高炉休风,开始氮气吹扫,11:30经煤气防护站防护工宋华检测,煤气浓度检测合格,符合动火条件,由消防员袁才惠开出动火票。 11:40冶钢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柯显锋通知十七冶高炉项目部现场技术员王国军,煤气管道内煤气已吹扫干净,可以动火。于是,王国军就派方国胜、范中辉等人上到管道进行气割,12:10左右,方国胜出现恶心、呕吐,就下到地面休息约20分钟后又上到管道上,范中辉接着气割,5分钟左右晕倒在三通口旁,站在旁边的方国胜发现后立即扶他下来休息。王国军看到这种现象后对柯显锋说,气割人员恶心、呕吐,是不是管道内煤气没有吹扫干净,于是,柯显锋再次喊来煤气检测人员重新测试,检测结果煤气浓度符合要求,但在上面进行焊接的周亚也出现呕吐现象,这时王国军对他们说,不要干了。
  当天下午14:45,冶钢炼铁厂副厂长项目部副经理黄献党发现管道无人施工,于是就打电话给十七冶项目部副经理程彪说,你们管道施工队为啥停工不干,程彪说我们的同志在管道上施工感到不舒服,是不是管道内的煤气没有吹扫干净,黄献党说,不可能吧!我们机制公司在那边施工怎么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要不我们提供氧气呼吸器,并派人监护。这时柯显锋从炼铁厂拿来一套氧气呼吸器,交给十七冶管道队苏传景工段长,苏传景让方国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切割。切割成三块两小块是上午切割的,下午切割一大块 ,切割下的三块钢板均掉入煤气管道内,切割完后,方国强戴着氧气呼吸器进入管道将掉入管道内的钢板捡起,捡出两块较小的钢板后就感到人很难受,就爬出来休息,对柯显锋说,大的弄不动,留在管道内也无大碍,算了吧,柯显锋说,不行,要捡出来,大约在15:40左右,方国强第二次进入管道内,系好绳子准备吊出钢板,在洞口牵拉绳子的姜永刚、蔡云看到方国强倒在管道内,就喊人,此时冶钢公安处的袁才惠急忙通知守护在施工现场的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这时煤气防护站的桂卫国立即佩戴准备好的氧气呼吸器第一个下去救人,接着煤气防护站胡年平戴氧气呼吸器也下到管道内,不到 2 分钟时间,桂卫国、胡年平相继晕倒在管道内。
  管道外蹲满了冶钢炼铁厂的员工和冶钢消防队员全力施救,紧接着冶钢煤气防护站班长曾伏戴上氧气呼吸器系着安全绳进入管道内救人,并几次托起胡年平未能成功,最后也昏迷了,被蹲在管道口的人员救出。
  蹲在管道口救人的袁才惠、胡先蕊、郭敏等也发生轻度昏迷现象。此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冶钢集团公司付柏树副总经理看到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性,决定管口停止救人,从管道侧面切开一洞口实施抢救,大约17:10分从管道侧面洞口将倒在管内的三人救出,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冶钢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先后于17:40分左右死亡。
  2.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
  一 直接原因
  从业人员对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的氮气认识不清,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 间接原因
  1 十七冶在实施管道对接施工方案设计时,对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考虑不细致。 经调查,十七冶在现场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中对被切割下的钢板没有考虑加焊挂位,导致切割下的钢板掉入管道内,当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捡钢板时,没有制订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2 对氮气的性质缺乏认识 氮气性质比较稳定,本身无毒,但能在密封空间内置换空气,当氮气在空气中的分压升高,则可引起窒息。据调查,冶钢煤气防护站的职工,平时只注重对煤气一氧化碳 的救护方法进行培训、演练,而对氮气及相关气体缺乏正确认识,以至出现紧急情况时措手不及,导致抢救时使事故扩大。
  3 氧气呼吸器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校验 对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同志使用的氧气呼吸器,事后委托鄂东南区域矿山救护队对已经使用过的三台氧气呼吸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依据呼吸器检查标准,判定三台AHG-2型氧气呼吸器多项维护保养均不合格。”
  4 未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经调查, 2 # 380m3高炉工程总承包方十七冶,对煤气管道对接未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致出现突发事件,现场恐慌、盲目抢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 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因工程施工单位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仔细,审查人员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从业人员对氮气吹扫后煤气管道内富含高浓度氮气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在未制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管道内作业及抢救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发表于 2019-8-29 00:46: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3.21”较大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2009年3月21日8:30,按业主预先安排,由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土建工长闻x带领两名民工王xx、王xx到除盐水池长20米、宽4,6米、高3?65米,容积约320立方米 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米左右 ,到现场后,闻x找到电工安x安装潜水泵,排除池内剩余水直至中午。13:45左右,闻x带领两名民工回到现场进行渗漏修复作业。王xx与闻x先后下到池底,相继晕倒,在除盐水池外的王xx发现下去的人员倒地后,随即喊人救助,在此区域作业的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电工安x听到王xx呼喊声后,马上寻找其他人进行救助,途中遇到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电工张xx,告知此事,然后直奔二冷泵处找到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郭xx段长,说除盐水池出事了,有人晕倒,在安x寻找其他人进行救人时,民工王xx、电工张xx也先后下池救人,均晕倒在除盐水池内,安x返回除盐水池后也下去救人,当顺爬梯下到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就顺爬梯回到池上,这时郭xx带领杨xx等人来到事故现场,在郭xx向项目部负责人电话汇报时,杨xx下到池内救人,也倒在池内,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人窒息晕倒。
  事故性质和事故原因
  一 事故性质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土建工长闻x、农民工王xx虽按要求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在不明池内环境情况下,冒然进入池内进行作业,违反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导致闻x、王xx在严重缺氧环境下窒息晕倒,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农民工王xx、电工张xx、管工杨xx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
  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因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对除盐水池内部环境危险性认识不足,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作业,且事故发生后又盲目施救,导致多人缺氧窒息死亡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时,事故发生后,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未按规定及时向当地**和安监部门上报,造成事故的迟报。
  二 直接原因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土建工长闻x在带领民工王xx进入除盐水池内作业时;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一2006,第5?1?1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和第5?3?2在缺氧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的规定。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作业人员虽在作业前按要求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在不明池内环境情况下,冒然带人进入池内进行作业。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三 间接原因
  1、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
  2、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
  3、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
  4、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在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
  5、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安全监管不到位。
  警示1:制定安全措施重要,严格落实更重要。施工、检修设备前,必须严格落实已制定的安全措施。
  警示2: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盲目施救的过程从本质上暴露出职工对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知识和辨识能力。
  警示3:员工危险气体(尤其是氮气)知识缺乏,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危险气体知识、风险识别知识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警示4:受限空间作业应引起足够重视,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过程

 

发表于 2019-8-29 00:4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邯钢动力厂氮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4月26日上午,邯钢动力厂检修车间钳工二班恢复对水站2#旁滤器进行月度计划检修。8:50分水站职工用氮气对3#旁滤器进行反冲洗时,看到检修车间二班钳工班长林x等人前来检修,就对林x说等反冲洗完再检修,林x说“没问题,我们加着盲板呢”,并于9:05分从2#旁滤器灌顶人孔顺着罐内梯子进到罐内,然后倒地,联保互保人员副班长朱xx在罐口见状后下去拉林x,也倒在罐内,其他人员急忙采取措施将二人救出,并送邯钢医院抢救,朱xx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林x经抢救无效于27日23时4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
  1、2#旁滤器和3#旁滤器连通管虽加装了盲板,但没有固定,导致3#旁滤器反冲洗氮气窜入2#旁滤器;
  2、检修人员违章作业,进入旁滤器没有随身携带测氧仪,也没有采取其他任何手段进行氧含量分析;
  3、现场强制通风的轴流风机虽已安装但未打开;
  4、恢复检修未续办检修作业票。

 

发表于 2019-8-29 00:4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武钢冷轧厂炉内氮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6月6日16时左右,武钢股份公司冷轧厂连退机组检修完,机组人员准备进行水淬槽的拉带工作时,甲班班长刘某进入水淬槽内,被从炉内泄漏到水淬槽内的氮气窒息晕倒;当班职工王某等2人发现后,立即进入槽内施救,因不同程度地吸入了氮气,他们也出现身体不适症状。送医院后,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刘某因窒息时间长,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职工对氮气的窒息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没有判定槽内是否有氮气的情况下就冒然进入槽内作业,且没有采取防氮气事故的措施。

 

发表于 2019-8-29 00:5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发表于 2019-8-29 00:52:25

Screenshot_20190828_215208_com.ss.android.article.news.web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事故发生经过

11月26日8时,巨兴公司换热器班组长李继军召开班前会,安排乙烯分离装置区域共8个人孔复位工作的分工,其中2006M三段排出罐由张宗点、高峰、李长龙等3人负责。

8时30分左右,赛科公司乙烯分离装置值班长沈婉明联系李继军确认作业内容,并通过对讲机通知压缩区域操作工于康等4人到现场。

8时35分左右,沈婉明到现场与于康等4人会合,指派于康牵头负责人孔(包括2006M三段排出罐人孔)复位监护,要求其负责确认人孔内是否存在未拆除的脚手架等异物,如发现,需向其报告。沈婉明带领于康与张宗点、高峰、李长龙等作业人员会合并确认作业内容,随后离开作业现场,准备开具工作票。

8时50分左右,于康、张宗点、高峰、李长龙沿爬梯攀登至2006M三段排出罐人孔平台进行作业前准备,李长龙在确认人孔密封圈、紧固螺栓尺寸后,离开平台去取用工器具;于康通过人孔发现2006M三段排出罐底部留有密闭空间警示牌,指派张宗点将其取出,张宗点经人孔进入罐内后昏倒。

(三) 救援经过

于康、高峰见状,立即实施救援,于康跨在人孔口、上半身探入罐内试图将张宗点拉出,也昏倒。高峰随即呼救,周围作业人员发现后通过对讲机报告现场情况,并通知119、120。

8时57分,救援人员赶到现场;9时15分左右,于康、张宗点被救出,送往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进行救治。19时52分,张宗点经抢救无效死亡;20时30分,于康经抢救无效死亡。

 

发表于 2019-8-29 00:5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浙江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8?7”中毒窒息事故

2013年8月7日,浙江省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施工的顺酐装置发生作业人员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发时,分包商的3名无证射线检测作业人员违章进入顺酐反应器进行焊缝探伤作业,因与反应器连接的氮气管道未安全隔绝,气相侧操作员误开氮气管道阀门,将氮气通入反应器中,导致3人窒息死亡。

 

发表于 2019-8-29 00:54: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1998年3月27日12点15分,联合碳化公司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哈恩维尔的塔夫脱工厂两名工人在对打开的48”管道进行紫外线检查是否还有油脂时受到氮气的伤害,为了防止反应器中的催化剂由于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而充氮进行保护,氮气从以前与氧气进料混合器连接的管线上放空,遗憾的是在管道上没有张贴告知管道为受限空间的警示牌或者管线存在潜在的氮气危害。

为了便于在白天进行紫外线测试工作,两名员工在打开的管线的开口处盖上了黑色的塑料布,工人在管线法兰和塑料布之间进行操作,两名操作工受到氮气伤害,一名工人窒息死亡,另一名工人受重伤。

事故发生在联合碳化公司塔夫脱工厂的氧化装置,氧化装置主要生产环氧乙烷、乙二醇、乙二醇乙醚。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在图上进行了编号),氧化装置用乙烯和甲烷作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乙烯和甲烷与氧气混合(图1中④所示),然后与反应器(图1中①所示)中的催化剂接触反应,反应后的反应物在洗涤塔中除去CO2气体,事故发生在第五层框架,离地面约18m高。

 

发表于 2019-8-29 1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在氯乙烯反应器中使用的催化剂对湿度非常敏感,因此,在对旧催化剂进行更换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催化剂与含有水分的空气接触而在在催化剂的空间内注入氮气,对空气进行置换,对并催化剂进行保护,事故的前一天晚上,工人A安排技术员通过打开图1中阀门②在管道内注入了氮气,氮气可以减缓管道的生锈,注入的氮气从48”管线的北面敞口法兰(图1中⑦所示)处放空。

在事故发生当天,工人A和B开展对48”管线进行紫外线检查和清洗工作,先从南面法兰(图1中⑥所示),由于白天的光线下很难用紫外线对油脂和油进行检查,所以工人A和B用黑色的塑料薄膜固定在管线的敞口法兰上来提供一个黑暗的工作空间,黑色的塑料薄膜一端由工人A和B固定在法兰上,另一端由两名承包商工人从外面包裹在法兰上,没有意识到,但是塑料薄膜在工人A和B工作的区域造成了临时的密闭空间,南面敞口法兰清洗操作完成后,工人A和B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北面的敞口法兰进行清洗和检查工作,但是工人A忘记了45m外的氮气注入点正在注入氮气,且系统中的氮气从北面敞口法兰放空,所以在敞口法兰蒙上透明塑料薄膜后,就创造了一个封闭的且高浓度氮气的密闭空间。

 

发表于 2019-8-29 11:1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360截图20190829111220176.webp

 

发表于 2019-8-29 11:18: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涨知识,学习一下。
氮气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发表于 2019-8-29 15:46:40

点评

受限空间加上氮气,几乎是化工事故第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29 1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漠里的游鱼楼主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广东省
巡回组(海友)  |  头衔:  【海川元老参与者】
已绑手机   ★发布悬赏→ 发布(0)  承接(0/0)   
宝鸡超晟钛业 发表于 2019-8-29 15:46
涨知识,学习一下。
氮气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受限空间加上氮气,几乎是化工事故第一

 

发表于 2019-8-29 17:1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主题】高级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禁止发布上传,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的出版物、无传播权的在行标准规范、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Deutsch 한국 사람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ançais Español العربية Persian

联系

0411-88254066

18840911640

(工作时间09:00-17:00)

其它时间请联【微信客服】

或 电子信箱信箱

service@hcbbs.com

微信群

先加微信

再说要入何种专业群

拉你入群  勿发广告

100多个海川专业微信群

还有QQ大群:7990017
申请时注明你的QQ号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主题竞价   -   专家智库  -  服务市场    -  APP和微信   -  分类信息   -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不良信息举报 0411-88254066  举报中心       在线客服#微信号:  18840911640    电子信箱   service@hcbbs.com   【QQ客服】3153267246   


海川化工论坛网(hcbbs) @Discuz! X3  加载0.268545 second(s), 46 queries , Redis On. | 网站统计 | 


辽公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