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巍2 于 2019-7-22 09:04 编辑
保温材料对金属的腐蚀情况及原因 1、腐蚀情况 金属容器、塔器及油罐是石油化工生产及储存油品的主要设备。一般化工厂设备外壁的保温材料大部分为岩棉或超细玻璃棉,外护层为水泥石棉灰或镀锌铁皮。由于长期受大气的影响,使外保护层破裂,特别是塔器、容器、罐外壁底角半米左右壁板损坏比较严重。表现为石棉灰保护层成片脱落,保温层完全暴露在大气中。腐蚀严重的使用约5年,罐壁出现穿孔。从表面腐蚀情况看,锈蚀产物厚约3—5mm,锈蚀层下面为大小不一的腐蚀麻面或点蚀坑。 2、腐蚀原因 大部分罐体保温材料为岩棉或超细玻璃面,这些材料由矿物经煅烧粘接加工而成。由于矿物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经过处理(有的不处理)后制成的保温材料,仍含有氯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成分。这些保温材料与金属表面接触,即发生腐蚀破坏,其原因如下: ⑴、由于保温材料中含有吸水性物质,如K2O、Na2O等与空气中水分发生化学凝聚作用,吸收大量的水分,又因该材料是由柱状纤维组成,很容易造成虹吸现象,使保温材料湿润,保温材料中可溶盐的村在也会使保温材料中水的凝聚作用加强。水的吸附和凝聚使保温材料潮湿,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可溶物的溶解使水膜变成强的电解质溶液,为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经分析紧贴金属表面的玻璃棉中氯离子高达1.6%,而玻璃棉本身含氯离子浓度为1800mg/L。 ⑵、由于保温材料的覆盖程度不同,完好处氧供给困难,形成缺氧区。而保温材料破损的部位(腐蚀严重的部位)氧的供给充足,这样在两个靠近的区域(有连续的电解质液膜)形成了氧浓差电池,构成了电化学腐蚀。 当被保护的金属表面涂覆醇酸油漆时,由于涂层的透气性,腐蚀物质会透过涂层在金属界面扩展,破坏涂料与金属表面的粘接力,导致漆膜破坏。特别是罐底角长期潮湿或存在水分时,使漆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下降,出现漆膜剥离或鼓泡。 在潮湿时,金属表面是过剩的,腐蚀速度常受到氧的补给速度所控制。由于电解液膜层的存在,在金属表面的缺陷处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如下: 阳极反应:Fe= Fe2 + 2e- 阴极反应:1/2O + H2O + 2e= 2OH- 溶液中:Fe2 + 2OH-= Fe(OH)2 Fe(OH)2 + O2 = Fe2O3·H2O 氧在金属表面上同金属接触,富氧区为阴极,贫氧区为阳极受到腐蚀。当涂料受到破坏时,金属表面易受到腐蚀,产生锈瘤,形成一个类似半球形的盖罩,使盖罩下面的金属缺氧面继续受到腐蚀。因供氧程度的不同,锈瘤表层是红褐色的高价铁氧化物,内层是黑色的磁性氧化铁或灰绿色的亚铁和高铁氧化物体的混合物。当金属表面存在锈蚀层时,它就起了水和氧的储槽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腐蚀产物会影响大气腐蚀的电极反应。Evans认为大气腐蚀的锈蚀层处在湿润的条件下,可以作为强烈的氧化剂。 所以说,金属表面一旦形成锈蚀层,在气体干湿交替的变化下,金属表面的腐蚀将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