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液化气站爆炸安全逃生方法
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对每个人而言,都应是必修课。在事故发生后,一些错误的逃生方法不仅无益于挽救生命,还可能造成伤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 跳还是不跳? 缩短距离 不要盲目 遭遇紧急情况时,该不该跳楼逃生呢?一些人选择了跳楼,认为这意味着还有一线生机。实际上,被困3层楼以上的人不宜跳楼逃生,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道等逃生,可将绳索紧紧地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体上,顺着绳索滑下来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 如果万不得已只能跳楼逃生,也不能盲目地纵身一跃,应朝着绿化用地或有消防气垫的位置跳下,不要从靠近马路的窗户跳下,因为窗户下往往是坚硬的水泥地面。可以将家中的床垫、棉被等扔下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用手抓住窗台,自然下滑,或利用绳索下滑到一定的位置再跳,尽可能缩短身体与地面的距离。 跑还是不跑? 保持镇定 不要逆行 在学校、影院、商场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人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安全逃生。 当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而来时,应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不要到处寻找失散的亲友。若已被裹挟至人群中,要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也不要突然停下来。如果有人员指挥,一定要听从指挥。身上有财物掉落时,不要蹲下来去捡。可一手握拳,一手握住握拳的那只手的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不要制造谣言,也不要轻信谣言。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惊慌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逃还是不逃? 能逃则逃 有效躲避 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一些小火亡人事故,过火面积不大,但由于浓烟扩散,导致逃生不当的人吸入有毒烟气后窒息死亡。遭遇火灾时,逃还是不逃?答案是能逃则逃,逃不了则在室内躲避。 人们应根据火灾情况决定逃生方式。在火灾初期,应立即从消防通道逃生。当火势变大、浓烟弥漫,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利,无法原地等待救援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阻挡烟气,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作用有限,高层居民应在家中备有防毒面罩。下楼时,如果发觉温度越来越高,楼下越来越亮,可以确定起火点在楼下,不要贸然穿越或在邻近楼层逗留,应往高层寻找躲避点;当大火已封住出口,无法逃生时,要及时将门窗打湿,封堵缝隙,防止烟气进入,在阳台等有新鲜空气的区域等待救援。 避还是不避? 低层出门 高层躲避 地震时保持冷静,地震后走到户外,这是国际上地震自救的通用原则。 当大地震来临时,如果你在楼房的一层或二层,要尽快跑到室外,寻找安全的避震场所。一些低矮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损毁通常非常严重,被动避震的生还率极低。如果你身处高层楼房,则不要试图跑到户外避震,因为时间根本不够用。发生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下楼,因为地震很可能会损坏电梯,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在室内躲避的人们,要记住三个关键词:蹲下、掩护、抓牢。可以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下的空间躲避,或者身体紧贴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的物体。应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上。在地震带来的晃动停止后,方可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因为寻找财物而耽误逃生时间。 蹲还是不蹲? 注重速度 避免呛烟 在火场逃生中,人们普遍认为应蹲下来或弯腰低头前行,因为火灾发生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比空气轻,会飘在建筑物内部的上方。为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人们逃生时要尽量压低身体。但这并非是绝对的。逃生时还应注重速度,快速离开火场、到达安全区域才是最终目的。 身处火场的人要清醒判断火情,如果现场没有浓烟,或者已经进入安全通道,可以不用蹲下来或弯腰逃生;如果现场有烟雾,则应采用蹲姿、弯腰或匍匐前行的方式向安全通道转移,以免吸入火场的烟气。 扶还是不扶? 护住头部 避开危险 当地震发生时,而你恰巧在室外,这是否就意味着一定安全呢?答案是不一定。 大地剧烈摇晃时,人们站立不稳,往往会有扶靠、抓住附近牢固物体的动作。此时,身边的门、柱子、围墙等会成为人们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平时看上去很牢固的物体,随时都有可能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室外遭遇地震时,一定不要扶靠这些物体,要远离建筑物、大树、路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化工厂、加油站、煤气设施附近停留。身处繁华街区,还要远离玻璃幕墙、广告牌等,用手护住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