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木桶盛水的容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木桶理论在安全管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木桶理论把“短板”补齐,把薄弱环节加强,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80%的事故和事件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意识欠缺、安全x i惯不佳和安全知识缺乏。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安全x i惯是我们管理中的最短的那块板。目前存在的问题: 1、每月的安全隐患排查,我们往往针对环境和设备,对人的思想隐患关注的太少。 2、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评比优秀和奖励,例如评隐患排查标兵、季度和年度优秀员工等,对安全意识薄弱的员工关注不足,而这类员工是工作中易出事件和事故的重点对象。 3、考试成绩合格了代表员工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了,手指口述和考试成绩不合格了就再补考,或者成绩合格了就不再跟踪分析错的或不会的内容,而这些未落实的部分又是易出现事故的关键知识点。 4、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措施单一仅是处罚,对重复出现的问题很少从根本上寻找解决办法,造成反复抓反复犯的现象。 5、主副操等基础管理人员的升迁,更侧重于生产操作水平,个人的安全管理能力没有成为升降职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激发他们参与安全管理的动力。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成为管理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至打通基础管理落实到一线的障碍之一。 6、未形成禁止交叉作业、工作中的沟通确认等安全x i惯。 从木桶理论的角度上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管理中的“短板”,如何把“短板”补长呢?传统的对人的行为管理更多是一种“事后管理”,即对已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的处理,存在抓了、罚了、又犯了的情况。对人的行为的“事中管理”,多数停留在人员培训和纠偏治违促使其改正的阶段,治理的是“表象”。一方面人员的培训重点还是与事故相关的安全知识方面,即解决员工“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而忽视另外两个更重要的问题安全意识和安全x i惯,即解决员工的“愿不愿意做”的问题,愿意做了,“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另一方面纠偏治违的工作还是抓违章违纪,治大于纠。传统管理的弊端未能从人的思想意识上进行管理,所以补短板要转变思路,从管行为向管思想转变,管思想是“事前管理”,是一种预防管理行为。 管思想重要的不在于改变,而在于营造氛围持续地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和培养人的良好x i惯,如何制定管思想的系统化方案,并形成长效机制,这需要我们在管理中逐步完善。 安全意识薄弱表现之一是安全意识不牢,好了伤疤,忘了痛,特别是人们对一次重大事故的印象将随着时间而淡忘,记忆将被下一次重大事故而覆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详见图1),描述了人的大脑对事物遗忘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结合记忆获取途径(详见图2)的特点,制定强化安全意识的措施,如看视频,读案例,写反思,讲感悟,通过每月观看一次视频,读一次事故案例,写一次事故反思,讲一次安全感悟,以读促写,以讲助悟,从而保持对事故的鲜活记忆,使事故的教训保持常态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目前的安全培训还是填鸭式教育,主要不足是员工被动地看和听,培训效果差。一方面,仅仅依靠听,你只能获取20%的内容;仅仅依靠看,你只能获取40%的内容;靠听和看你能获取50%的知识内容;靠你准备好了去讲给别人听,你能获取80%的记忆;另一方面,你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他在下面胡思乱想地听,看视频心不在焉,读案例浅尝辄止,写反思东抄西袭,换汤不换药,甚至是赤裸裸的造假,但讲就暴露无遗了,胸无点墨,肚子没有料,一讲就漏馅。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如何做好讲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由谁讲?讲什么?如何落实讲的效果? 讲分为全员讲和重点人讲两部分。首先,全员讲安全常识,营造安全氛围。其次,通过违章违纪、未遂事件、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培训考核等,每半年评估一次员工安全素养,评出安全意识薄弱的员工,确定重点人选,由其讲不足和差距。 改变缺什么补什么的观念,系统地识别意识薄弱的内容,特别是变更管理的内容,确定讲什么。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确定讲的层次,讲分命题型和自选型,一线员工讲命题型内容,如讲KYT,要讲存在什么风险,讲采取什么措施;基础管理人员讲自选型内容,如讲安全隐患,不要讲借口(责任划分、4M理由),要讲方案和措施。 讲后要点评不足,查缺补漏,再加考试和现场手指口述巩固,中间进行演讲比赛,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持续进行,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看读写讲,结合事故案例,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练实际工作中的x i惯,如工作前要危险辨识、禁止交叉作业、开关阀门听指令、操作需沟通,工作完毕需确认等x i惯。通过用意识引导x i惯,用x i惯规范行为,用行为保障安全。 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x i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使用运动式的推动方式促进两者的提高,推动过程可能成为搞形式、做样子,员工随之而来采用的“应付”心态,就形成了文化,在此文化的影响下基础管理薄弱就成为了常态。基础管理的扎实程度靠的是做事坚持的信念,让坚持成为我们内在的价值观,使安全基础管理夯实成为一种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