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堵塔的原因 1、脱硫系统的指标控制。 2、气温低时在液相加热。把这一项单独列出,是因为这是现在氮肥企业的普遍做法,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或许是还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 3、脱硫塔内件的选择。 4、没有选择合适的脱硫剂。 5、再生效果差,贫液中硫含量高。 6、硫回收的质量。 7、前工段的除尘效果。
应对措施 1、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 温度是脱硫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温度低了液体粘度大,脱硫效果差,温度高了副盐生成多,也不利于H2S的吸收。有人做过试验,只要脱硫液温度高于45℃,特别是Na2S2O3和Na2SO4的生成率会直线上升。而且再生温度过高时,再生槽虚泡严重,硫颗粒聚合和浮选困难,致使贫液中悬浮硫逐步升高。一般脱硫温度应控制在38℃~~42℃为宜,最低不低于35℃,最高不能高于45℃。 pH值也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脱硫反应同样要严格控制再生液的pH值,一般要控制在8.2~8.8之间,生产中尽量避免pH值高于9.0。当溶液的pH值大于9.2时,副盐的生成率也会直线上升。 脱硫液的主要成分,则要根据生产工艺及时调整,同时严格控制脱硫液中的悬浮硫和副盐含量。 2、合理的提温手段 好多企业,特别是北方的企业,为了在冬季气温低时提高脱硫液温度,惯常的做法是给脱硫液加个蒸汽加热器,直接用蒸汽将脱硫液加热。还有一些企业是在再生槽底部增加蒸汽盘管或直接通入蒸汽。 3、用喷淋空塔替代填料塔 湿式氧化法脱硫中,对吸收塔的选择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填料塔为主,并且仅在塔顶设置一个分布器,脱硫液经填料层自上而下流动,因塔高动则几十米,加上煤气的阻力,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偏流。如今不少氮肥企业已经通过技改,在每层填料上部增加再分布器,以减缓液体偏流,避免形成干区,也能有效缓解堵塔。 4、选择优质催化剂 脱硫催化剂的选用,将从根本上决定脱硫效率、辅料消耗和脱硫成本等关键指标。现在国内的湿法脱硫剂品种很多,脱硫剂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标准,但必须依据现有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还有煤气中的H2S含量和需要达到的脱硫指标。 5、优化再生设备 再生不好,就是在塔内Na2CO3吸收H2S得到的NaHS,未被全部氧化为硫单质,并被浮选收集到泡沫槽,而被带入了脱硫塔,在塔上段才完成氧化反应,生成单质硫,附着于填料表面,这是造成脱硫塔上段堵塔的主要原因。 6 改进硫回收工艺 硫回收开的好坏,能直接反映脱除了多少H2S。即便脱硫系统开的再好,硫黄回收不出来,那肯定是滞留在了塔内,为堵塔埋下隐患。还有就是熔硫的返液如果回系统,是造成副盐含量高的重要因素。好多企业用的都是连续熔硫,因为环保和成本压力大,熔硫的返液大都经冷却后回了系统。 7 保证气体洁净度 众所周知,进入脱硫系统的气体成分复杂,含有不少杂质和脏物,一旦进入脱硫塔就很难带出,会和硫膏掺和在一起造成堵塔。一般的填料塔都分为3段,如果检测的是最低层填料压差大,那多半是因除尘效果不佳所致。 保证气化炉出口除尘器的正常运行,按时下灰。造气循环水最好能上微涡流。开好电除尘装置,不仅要维护好电滤器的二次电压和电流,还要经常热洗电滤器,尽量减少因二次电压、电流表的误差,造成对除尘效果的误判。管理好洗气塔和冷却清洗塔的循环水,有条件的企业要勤置换,最好能连加连排。 总结:脱硫工作是个“良心活”。在工艺和设备选定以后,平时细枝末节的管理,也是做好脱硫工作的关键。搞脱硫的员工,不仅业务素质要高,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有绝对的责任心,对每时每刻的脱硫运行情况了如指掌,能及时发现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