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问:
一个天然气场站工业管道设计日期为2019年7月,设计压力为4.0MPa,材质为L245,PSL2系列,执行标准为GB/T 9711-2017,今年5月份施工,我们在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按照《管规》的规定,GB/T 9711.1的碳钢管道不得用于GC1天然气管道,虽然GB/T9711-2017不再分为GB/T 9711.1和GB/T 9711.2了,但是由于2011版的也有PSL2,因此认为设计选材不符合《管规》规定,请问理解对吗?
图片
从技术方面的层面来 GB/T 9711.PSL2的使用限制已取消了,单从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现行管规仅规定GB/T 9711.1(PSL 1)的使用限制,而没‘有规定GB/T 9711.(PSL 2)的使用限制’,因此不能就此证明设计不符合现行管规的规定。我撰写的《关于GB/T9711在工业压力管道领域内的使用》一文,表达了GB/T 20801的技术观念,供参考。
问:
询问Class2500,DN450人孔法兰扩大系列的设计技术?
图片
这个案例的设计技术宜按照ASME B16.5的设计基本理念来进行,才能使设计融入ASME B16.5的体系,沿用Class2500的压力温度额定值体系。因此,法兰设计应采用高颈法兰,高强度螺栓,八角垫。法兰强度计算采用华脱斯法,设计压力42.0MPa,法兰许用应力150MPa,螺栓许用应力120MPa.,螺栓面积按ASME B16.5要求布置,但在实际面积确定后,按华脱斯法计算弯矩时以螺栓许用应力175MPa.代入计算。法兰强度计算后,再复核法兰刚度校核。八角垫尺寸选择,首先在ASME B16.20中寻找相近压力及直径的R系列八角垫,如找不到就在B或BX系列寻找高压10000Psi的八角垫尺寸,并注意环垫与相对应的环槽尺寸及其公差的协调性。
法兰锥颈小端外径和厚度,法兰内径的确定按许用应力150,加腐蚀余量1.5mm。外径按通用管道外径,所以实际通径可能只有400了,作为人孔是否合适,请予考虑,要否增加到DN500。
另据悉SSEC设备室多年前曾以华脱斯法用压力容器规范的方法,设计过Class1500,2500的补充系列法兰,也可作为具体设计条件的范本,但不宜套入ASME B16.5的体系。因为与ASME B16.5的设计理念尚有差距。
问:
GB法兰标准中的PN250的,DN80及以上的这些钢管外径是按照什么标准啊?从PN250开始,DN80以上的管外径都加大了呢,已经不是ASME B36.10的管外径了?
图片
1.高压下较大口径时,外径与通径差距太大,为此有必要加大外径尺寸,欧标就选择了这样的思路,而美标ASME B16.5还坚持外径系列不变的思路。
2.世界是多元的,技术同样如此。
3.HG/T 20592标准就计及国内业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而采取了迥避矛盾的技术政策。
4.前几天有人咨询我Class2500 DN450人孔法兰设计的事情,实际上内径只有350mm不到,所以应当按DN600设计,才能作为人孔法兰使用。
问: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中规定,当管道组成件全面减薄量超过公称厚度的20%,需要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强度校核,但是GB/T 20801.3-2020和GB 50316中都没有三通的强度校核公式,您看我们采用直管强度校核公式可以吗?
图片
所列定检规的规定只能理解为对直管适用,而对三通,弯头之类管件恐不能生搬硬套。提供下列两个文件供参考,其一为ASME B31G,其二为API579-1第5章。但这二个文件也只能解决直管及弯管的压力评估。
另外,API 579-1 请咨询相关专家。如以检规中的直管0.8为准则,弯管由于弯曲半径较大,可基本相当于直管的承静压的强度,所以31G也可适用于弯管。而三通各部位由压力导致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分类要复杂得多,所以难以套用直管局部减薄的评价准则。真要做应力分析,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恐难以实施。
GB/T 20801-2020中实际上有三个关于三通的强度评估方法,其一为挤压出口的开孔补强法,其二为附录中所列压力面积法,其三为GB/T 12459所列的B法,即1.5倍厚度法。因此,在补强区范围内,粗略地将0.8移植在补强区厚度,来评估是否可行。具体以在役检验为准,仅供参考。
问:
弯管是可以根据简单化尺寸测量结果直接校核。三通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对三通设计图纸按开孔补强或压力面积法进行强度核算,评审时对试制件进行测量,看所采用的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但实际上很多挤压三通内的肩部是达不到补强要求的,特别是高温下用的。在役三通因为没法知道内部的具体形状尺寸,所以没法校核,只能测测主管和直管壁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我们曾经对一个失效的三通拆下来,用激光扫描的方法测出尺寸,校核说明制造出来的形状尺寸与图纸差异太大,满足不了强度要求。
图片
关于在役设备和管道的承静压强度评估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明确。
其一是仅仅是针对静压强度的评估,而未包含其他载荷,这对管道尤其重要。
其二评估的参照物是实物,还是设计条件,还是随后的工作条件。
不同参照条件的评估结果是不一样的。此问题是针对实物,即公称壁厚,也就意味着相对于其他二个参考条件一般而言是偏于保守的,其后如超标则再以设计条件或随后工作条件来复核其可靠性。
这个评估要求是以实物设计与施工是符合标准要求的,而且已对腐蚀20%后的可靠性已认可作为先决条件的。局部腐蚀20%可认为是管道超额的安全裕量和设计规范所额定的安全裕度的适度兑现,例如管道的公称壁厚与最小厚度之间通常就有12.5%的裕量。压力容器设计时壁厚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不计的规定,对6mm板厚而言就相当于百分之4的偏差。
问:
根据GB/T 20801.1-2020中关于GC3级管道的定义,以下介质工况的管道分级还请帮忙确认这样判定是否正确:
1.介质为循环水,设计压力0.7Mpa,设计温度65℃,管径为DN80——管道定级为 没有级别, 还是GC3?
2.介质为循环水,设计压力0.7Mpa,设计温度65℃,管径为DN40——管道定级为 没有级别, 还是GC3?;
3.介质为高压冲洗水,设计压力为35Mpa,设计温度65℃,管径为DN100——管道定级为 没有级别, 还是GC1?
图片
提问的工况分级问题,实质上可归纳为两个问题。其一,二,三是如何理解管规与GB/T 20801的互相协调相同,但又有不同用途而且适用范围不同的问题。
提问的几个问题的定级都是按符合管规的规定,从**监控角度来讲是合理的,但从设计单位,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角度来看,从设计应当符合哪个基础安全标准来讲,按照GB/T 20801-2020所设定的分级方案是最佳方案之一。至于在设计文件上如何表达,法规,标准都未具体要求,那是每个设计院,每个工程项目的自行处理细节了。
从标准及管规的层次来说,管道特性表中压力管道级别一栏如何填写?都是落实问题,都是相关各方在落实法规和标准中,各方利益和诉求的平衡和协调的结果。在标准中不便,也无法作出明确的意见和方案。所以,上述几个案例,其关键在于:不管是否在管规范围内,标准的分级作为一种确定相应技术要求的标识符号。
因此,GB/T 20801-2020的管道级别, 在管规管辖范围内是管规协调标准的基本技术要求的代名词。但对管规管辖范围外的工业管道而言,是可供用户选用的推荐性技术标准。
而管规的分级是代表**监管部门对其法定监管范围内的管道,用分级方法来区分的不同监督管理要求。当然, 监管的技术要求采用协调标准的方式来概括。但管规的分级, 除技术要求之外, 管规的分级也是许可、资质、管理程序、形式、责任等管规核心要求的代名词。GB/T 20801-2020标准不应当涉及管理,责任,资质等管理问题。
据此判断,上述问题的答案是从管规分级讲, 如考虑管规不包括三无液体的角度来讲,可认为无法分级,但从GB/T 20801-2020的角度来讲,是否三无液体,不是标准适用范围的考量,因此仍归于GC1的适用范围。这个工况无非是按GB/T 20801-2020常规设计规范,还是按ASME B 31.3 K类管道规范的两选一问题。
因此在GB/T 20801.1-2020未包括的420巴以上的高压管道后添加几个字,在高压与所谓的超高压之间一定压力范围之内有一个二选一过渡区,将K类管道定义为可供设计建造选择的另一个建造规范。
问:
安装后螺栓高度必须超出螺母吗?有什么标准有规定吗?核电管道法兰螺栓按装是否必须加垫圈?
图片
GB/T 20801以及ASME管道规范及ASME PCC-1均无螺栓露头的要求,反之ASME有关技术文件好象只有规定,螺栓予紧后应将螺母内的螺纹全部啮合的要求。似乎ASME PCC-1还建议允许螺栓略低于螺母,有一至二牙不啮合。因为露头的螺栓螺纹易腐蚀,将导致拆卸困难。
但国内有关管道施工规范为规范施工质量及外观整齐的角度出发,曾有要求螺栓露头且限于一至二牙的规定。为此,HG管法兰1997版标准制订时,曾因在计算螺栓长度时,机械地照搬ASME B16.5中螺栓长度计算公式,将法兰厚度正公差,螺栓长度负公差以及螺栓二端头部倒角等极限条件均计入, 从而确定了螺栓长度。而实际国内供货法兰的法兰厚度, 经机加工后厚度正公差通常为零,从而导致螺栓安装后普遍露头三四牙,甚至更多。
其后深入了解国外工程公司在制订螺栓长度数据库时往往都作了调整,为此,HG管法兰2009版标准制订时也作了调整。至于是否需加垫圈的问题,以及加垫圈后螺栓长度如何调整之事,在ASME PCC-1以及国外有关螺栓予紧扭矩确定的技术文件中, 通常是认为平垫圈的作用在于:由于垫圈材质偏硬,且为较光滑表面,有利于降低螺毌上紧时螺母下表面与平垫圈表面(不加垫圈时为螺母下表面与法兰上表面)的摩擦系数,使上紧扭矩更有效且稳定地转化作用于螺栓压紧力。而球面垫圈还有助于调整且降低螺栓安装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螺栓弯曲应力。
因此法兰螺栓安装时添加垫圈是有利于按装质量的提高,但是否是必要,应根据实际情况及业主或设计的关注程度而定。因此规范中未作规定,通常仅限于必要时的设计附加耍求。诚然,如添加垫圈,则计算螺栓长度时应予计入。
另外提请注意,公制螺纹的紧固件长度是包括两端例角的,而英制螺纹的紧固件长度x i惯上是不计入两端倒角,而仅限于螺纹长度。两种标志方式是不同的。
问:
GB/T20801.5的9.1.7条,压力试验免除的三个条件:100%射线,敏感性试验和柔性分析。如果这条管线不免除压力试验时,射线比例是10%,III级合格就可以了。如果免除压力试验,射线比例100%,是不是依然是III级合格?而不是II级合格?
图片
100%射线,2级合格。
无损检测的逻辑是100%+2级合格,表达了对焊缝质量的可靠性要求高。局部比例探伤+3级合格,表达了对焊缝质量的可靠性相对较低。正因为免除了压力试验,所以必须要提高焊缝质量的可靠性程度,以弥补且表达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关注。至于施工方对原定局部探伤而降低焊接质量而导致的返工问题,从工程质量保证或标准释疑的角度来讲,则没有可协调的余地。这个问题只能由业主,设计及施工各方协商解决。
问:
关于GBT 20801中的气体的解释: 气体除GB/T20801。1-2020 3.10的定义外,GB/T 20801-2020范围内涉及的“气体”还包括蒸汽、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 沸点的液体以及包括气相的两相或多相流体介质。这句话中的多相流介质是否包含那气体和粉尘的混合物?
图片
按混合物的急性毒性LC50(吸入粉尘和烟雾) 评估混合物的毒性危害类别。
问:
GB/T 20801.2-2020的4.2.4提到了“回收的材料不得应用于管道组成件”,请问这条的意思是:不能使用旧管道拆除下来的旧管道组成件, 比如某管道新安装项目,禁止安装使用用过的旧阀门、旧弯头、旧三通?还是说,收回的材料(如Q235、20#、30408等材料)不能用于制作管道组成件(阀门、弯头等)
图片
GB/T 20801.2-2020的4.2.4的正确理解是: “回收的材料不得当作原材料应用于重新制造管道组成件” 。而使用过的旧管道、旧阀门、旧弯头、旧三通, 只要具有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在相应的在役检测评估基础上,按照合乎使用要求的原则,可以用于另一使用要求的管道。
关于这方面的评估要求,由于GB/T 20801-2020是一部工业管道的建造规范,所以未包括这方面内容, 见GB/T 20801.1-2020 1.4 a) 条所示。有关要求请按TSG工业管规的相关规定,或参见API 579-1 /ASME FFS-1 2016《合于使用》的相关规定。
问:
某管道输送介质为可燃液体,管径DN80、最高工作压力为0.09MPa.G,与其相连设备的安全阀定压是0.6MPa.G,请问该管道是否为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定义中的“最高工作压力”怎么理解?“最高工作压力”是不是理解为“正常操作时的最高压力”,而不是“非正常工况、开停车工况、事故状态”? 按照特种设备目录的定义是不是应该不算压力管道?
图片
对最高工作压力的理解:
“最高工作压力”这一关于压力的定义是出现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有关法规和文件中,但在GB/T 20801工业管道建造标准中未对“最高工作压力”进行定义,标准按管道的”设计压力”进行定义及描述。
虽然“最高工作压力”出现在安全监察的法规和文件中,但具体管道的最高工作压力不是由安全监察部门来确定的,而是由管道设计部门在相关设计文件中予以确定的。安全监察部门通常依据设计文件上的最高工作压力进行确认,如果设计文件上没有注明最高工作压力,只能把文件中的设计压力当作最高工作压力予以认定。
至于设计部门如何在设计文件中确定每一管道的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正常工作压力等数值是设计单位的责职所在。虽然GBT20801没有对设计压力外的其他压力予以定义,但其它涉及管道旳设计标准,不论是国家,还是行业、专业、企业,工程项目、工艺包都可能对管道的最高工作压力和正常工作压力等予以规定,如实在没有可遵循的依据,则由设计部门自行确定,当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这是设计部门的责职所在。
问:
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实际是很难定义实际最高工作压力的,是否可以改为设计允许最高工作压力?
图片
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俗称MAWP是ASME BPVC压力容器第八卷第一分篇所采用的,关于受压元件承载能力的压力定义。但国内压力设备和管道行业中未在相应标准规范中引用MAWP这个定义。所以看来没有可能采纳上述意见。
问:
电厂动力管道为解决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管件对焊的错口问题,要求管道和管件的焊接基准值(焊接 C 值)应按《电站配管》DL/T 850-2004计算,以保证焊接要求。工业管道没有具体要求吗?化工厂内也有压力8.8-9.81MPa,460-540℃的蒸汽管道,设计如果未在说明里明确焊接 C 值,管道施工如果按工业管道施工验收,会不会不安全?
图片
电厂DL/T 850所言及的坡口内径C的概念,就如该DL标准附录C的第一段所述,本附录的计算公式可适用于电站四大管道和部分高温高压管道,而非电厂所有压力管道,其目标在于在保证设计厚度的前提下,通过加工环缝对接口内径的措施,减少组对坡口的内侧错边量,以提高环缝焊接质量的目的。
GB/T 20801作为工业管道的通用性建造规范中,如同ASME B31.3标准和DL标准那样,并未纳入该项附加技术要求,而在ASME B31.3的K类管道施工要求中将有类似的错边量限制规定。而我在压力管道中的碳钢工程问题二一文中也按DIN2559的原理提供了有关环缝坡口内径的确定通用式,供参考。
这是一个设计和施工质量和水平高低的问题,不是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合格评定问题,也不能用安不安全来评价的概念。记得二十多年前特检院陈总在制订在役工业管道定检规程时的基本概念就是以环缝轴向应力水平,如不计及管道柔性应力,仅仅是切向应力的一半,从而对在役环缝焊接的超标缺陷评估采用断裂力学的概念予以分级。这可能也是当前定检规对环缝定检质量评估的基础概念。
因此,对高温高压管道的设计施工质量评估不宜生搬硬套安全不安全的概念,而采用可靠性或水平高低的概念较合适。或采用API579-1的合乎使用的适用性评估概念较为合适。
管道施工现场的环缝对接一方面只能外侧单面施焊, 更何况管道环缝对接还存在着管端不圆度和壁厚偏差而导致的错边现象, 所以极难达到双面焊要求。为了减少由此而加剧的环缝焊接质量问题,德国DIN 2559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即将钢管对接两端的内侧,在管端坡口加工时, 预先都机加工到下式及图4所示管端内孔机加工孔径dp
dp= dO min – 2 tmin
式中:
dp 内孔机加工孔径;
dO min 钢管最小外径,即钢管名义外径扣除标准规定的最大外径负偏差;两侧钢管外径负偏差不同时,取较大值; 对阀门、法兰之类铸锻管道元件的对焊管端为机加工件者, 取外径负偏差为0;
tmin 钢管最小壁厚,即钢管名义厚度扣除标准规定的最大厚度负偏差;两侧钢管厚度负偏差不同时,取较大值; 对阀门、法兰之类铸锻管道元件的对焊管端为机加工件者, 取厚度负偏差为0。
问:
1. ASME B31.3几年前把碳钢焊接,所有厚度,足够预热状态的热处理不要求了,我们将来会不会考虑;
2. 计算壁厚时的W温度系数,加了“可由设计者根据经验决定”,这对目前苯乙烯、POSM等项目的高温壁厚计算做了解放,但国内标准仍然没有放开。但解释都是考虑高温接头衰减,这种跟严不跟松的做法也很迷惑,我认为国内标准在这一点上可以适当创新一下,给出不同高温材质不同温度衰减系数;
3. ASME 甚至于现在的SH标准新检测规范做出了无损代替性引入,PAUT甚至TFM(全聚焦)也建议将来能够进一步在GB/T 20801上体现一下?
图片
1. ASME有关规范近年来在焊前予热,层间温度控制及焊后热处理,包括硬度复核方面都作了多次调整,其目标主要着眼于克服各规范间不一致,互有偏差等历史性,x i惯性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加强管理及提高予热温度对降低淬硬倾向和冷裂纹的作用。
GB/T 20801修订过程中已注意到这方面的意向,但结合国内施工现场的工艺管理水平,不宜因此而放宽对PWHT的豁免条件。此外,关于焊后硬度检验,虽然存在着众多不正确,难操作等现实问题,但又无其他监控局部热处理质量的可操作方法,因此仍予保留。
2. 关于合金钢,不锈钢等焊缝蠕变温度范围内长期强度的降低,首先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其次ASME是根据当前己积累的有限的实际测量数据, 归纳出规范表格中的数据,详见ASME BPVC第三篇NH分篇和第二卷D分篇的有关附录。正因为数据有限,而且还未掌握其规律机理,所以也不排斥用户或施焊部门根据实际掌握的数据,采用另外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问题中关于苯乙烯装置中的INCOLOY 800HT采用钴镍基焊接材料就规避了W系数问题。国内至今从无关注,测试. 积累. 分析金属材料的长期,甚至短期强度数据,更别提焊接接头的强度数据,因此何来创新可能。所以ASME规范中的提法是实事求是的,同样,GB/T 20801.3-2020 4.2.7.4条也已列入了类似规定。
3. 关于新型的NDT方法的纳入规范的问题,我觉得经常要考虑几个因素:
① 各方的利益,立场不同,因此积极性,必要性不同。
② 其次稳定性、可操作性、人为因素、可保存、可重复再现性、可靠性等是重要考量。
因此要列入基础性规范作为替代方法,尚无法考虑,作为补充附加要求,由各方协调解决,而不需在基础性标准中赶时髦。
问:
螺栓螺母一般是ASTM A193 B7和ASTM A194 2H配合使用,但是现在厂商使用ASTM A193 B7和ASTM A194 7螺母配合使用,可以这样使用吗?两者的硬度好像差不多, 螺母保证载荷可以查到吗?
图片
因为螺母配用原则是其保证载荷大于螺栓,因此,2H尚且高于B7.而7更高于2H,所以可以。保证载荷在A194中有, 2H和7归到了一档保证载荷是螺毌的标志性强度指标。7是铬钼钢,其高温及低温的适用温度范围比2H更宽。即使A194标准中将2H和7的保证载荷列为同类,但强度裕量更大。高温防松弛, 低温保低冲更有必要ASTM A193 B7, L7配A194 7。
问:
外压5Bar 直径3600,2800mm设备法兰采用O型圈双密封,按什么来计算?
图片
1.传统的法兰设计原理是基于窄面/浮动,强制密封和内压的特征,而本案例的法兰在上述三个特征方面与传统法兰设计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外压O形圈自紧式全平面法兰的计算式应采用BS PD5500-2015 3.8章的表16所示进行设计校核。
2.虽然PD5500-2015 3.8章表16用于内压,但适用于外压时,其外压工作状态下法兰的弯矩计算式不变,但由于HD和HT由于由内压改为外压,其力的方向改变,导致工作状态下在外压静压头作用下二个法兰金属面接触而产生的反力,由原表16的位于法兰外周的HR改变为位于法兰内周的B处的HB。
同时Wm1也成为H与HB的差值。当然HB是M与(C-B)/2的商,而WDN3600还可以用原来计算书中内圈和外圈的和,即395加388.1mm2。由此可见,因此按改良后的表16对PN6 DN3600的标准WN法兰进行设计校核是安全可行的。
3. 目前的计算书是按内压计算则更为保守,但也能通过校核,更何况真正的工作条件是外压,则从强度计算角度而言,更为安全了。上述意见请结合最终计算书。
问:
GB/T20801.2-2020 C.5.5.1碳钢及铬含量不大于3%的铬钼合金钢使用温度177℃以上,且氢分压不低于0.345MPa时,有可能发生高温高压氢侵蚀,为什么上列氢分压和温度的限制如此严格,依据何在?
图片
1.上列氢分压及温度分别是碳钢设备可能发生氢侵蚀的工程实践中安全极限。
2.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和2012年美国有关炼油厂碳钢换热器和管道在低于纳尔逊曲线的碳钢温压下,在其未经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区域发生灾难性事故后,引起对纳尔逊曲线的可靠性产生质疑后,国外工程界掀起了一阵深入研究高温氢侵蚀的机理研究和在役设备无损检测氢损伤的热潮。
3.研究和大量的在役设备NDT发现,当实际操作温度高于预期设计温度的焊后未作消除应力的碳钢热交换器和管道,应在纳尔逊曲线下留有50度以上的余量。
问:
球墨铸铁这次没有特别提及不能使用GC1级管道,行业也提出了担忧:
1. 球墨铸铁管在工业管道中,主要满足用于燃气介质的管道,是否有属于GC1级管道?或者说大于4.0MPa的工况?
2.GB/T20801.2-2020020版,在正文中提出伸长率应大于15%,筛选出高延伸率的球磨铸铁适用于工业管道,仅仅如此是否就能避免GC1级使用的安全风险?
3.GB/T20801-2006版表列球墨铸铁伸长率大于等于15%,却不得用于GC1级。2020版的修订,从表面看,剔除了如QT400—15的材料。6.1.1球墨铸铁?
图片
1. GB/T20801-2006中规定的是泛指GB/T 1348中的所有球墨铸铁,包括延伸率低于15%的以及高于15%的球铁,因此将其列入脆性材料,对其使用压力、温度、介质危险性都作出诸多限制。
2. GBT20801.2-2020 6.1.1条对工业压力管道中球墨铸铁的延伸率及冲击性能要求, 已将球墨铸铁的使用限制于延伸率及冲击性能要求不低于QT400-18的球墨铸铁,即使是QT400-15也因标准中未将冲击要求列为必保要求而排除在外,因此GB/T 20801.2-2020中列入的球墨铸铁质量要求己等同于ASME B31.3中列入的A395高温承压件用球墨铸铁。
为此也依据ASME B31.3 323.3.2a和M323.3.2的要求设定了GB/T 20801.2-2020 6.1.1的所有要求。同时还参照欧洲有关压力设备中对球墨铸铁材料阀门的压力限制,增加了PN50的压力限制。
3.由于燃气管道用的GB/T13295中包括了延伸率低于15%的球墨铸铁,所以在GB/T 20801.2-2020 6.1.1.1条中专门规定了GB/T13295球墨铸铁燃气管道的使用范围应符合该标准的压力温度限制,即只能用于PN16以下的低压燃气管道。 |
发表于 2023-5-10 11:35:45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