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前处理
清洁程度对钛镍材的焊接质量有很大影响,杂质如水分、油脂、锈蚀、氧化膜等熔入焊缝金属中将会出现气孔、夹杂、裂纹等缺陷。应特别注意表面不可残留含硫和含铅的物质。钨极氩弧焊钛时更容易出现气孔,因其焊丝中不像镍材焊丝含有Mn、Ti、Al等脱氧剂。
2.1.1镍材焊接前在坡口及其两侧20mm宽度的表面可用不锈钢丝刷或金属铣头清除氧化膜,用丙同或酒精去除油脂、灰尘与其它污染物。镍材坡口表面热切割产生的氧化层需打磨去除干净,见金属光泽。镍的氧化膜熔点比母材金属高很多(如镍的氧化膜熔点2090℃,纯镍的熔点1450℃,相差约640℃),在焊接过程中氧化膜不被熔化掉将导致焊缝金属夹渣。因此,这种氧化膜在焊接之前必须清除掉。
2.1.2钛及钛合金焊丝、坡口表面及其两侧20mm范围应进行表面清洁。可根据表面污染程度选用脱脂或机械清理。清理干净的焊丝和焊件,不应再直接用手触摸。气割、等离子切割等火焰方法加工的坡口,应从变色部分机械加工掉2~3mm。加工后的坡口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毛刺、飞边和氧化色。坡口表面应呈银白色金属光泽。特别应注意的是喷砂面钛板的坡口两侧10mm范围内必须去除氧化膜,见金属光泽后再焊接。否则,将会出现焊缝边缘气孔。
2.1.3换热器未穿管前,换热管整根管子清除表面附着物;管端清除表面氧化膜、油污、水渍和毛刺;清洁长度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管板和折流板整体去除油污和毛刺。换热管伸出管板过长时,应用机械方法削平,不能用砂轮打磨。
2.2氩气保护
母材和焊材表面必须清洁,防止污染物质熔入焊缝;高温熔池和高温焊道必须得到惰性气体的有效保护,防止焊缝金属的氧化,这两点是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重要条件。因此,氩气保护是焊接钛镍材的最基本要求。氧化将会削弱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焊接钛镍材要有保护意识并掌握保护技术。金属的活性越高对保护的要求越严格,钛材要求使用99.99%的纯氩,锆材要求使用99.999%的高纯氩,钽材应在密闭的充氩的气室中焊接。
根据焊接接头的实际形状制作适宜的保护工装(通常叫保护盒),是钨极氩弧焊工应具备的技能,也是焊接钛镍材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因此,焊工有两重任务,一是焊好,二是保护好。焊接和保护二者相辅相成,焊好保护不好没用,保护好焊不好也没用。没有合适的保护措施禁止焊接。
保护有拖罩保护和充氩保护两种方式,能用拖罩保护不用充氩保护。充氩的空间往往较大,不仅保护效果不好而且费气。
2.2.1只要采用钨极氩弧焊,就必须对高温(钛材为400℃以上)熔池或焊道进行氩气保护,即使是普通碳钢。碳钢、不锈钢第一层焊接用氩弧打底时,背面也应用氩气保护。碳钢保护好也是银白色的。不保护的接头射线检测是没有问题的,但性能(尤其是背弯)就不一定合格了。
2.2.2用钨极氩弧焊组对工件点焊定位时,背面能用拖罩保护时用拖罩保护。对于小直径对接口可以充氩保护。
2.2.3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管头熔倒(破头焊),一种是管头不熔倒(留头焊)。破头焊加铜堵(图3所示),防止和减少焊接时焊把喷嘴氩气流失。留头焊在管内加保护工装(图4所示),通氩气保护。
2.3焊透
未焊透等于削弱承压厚度,跟裂纹一样是不允许存在的焊接缺陷,涉及到压力容器的安全。
压力容器的A、B类对接接头因需经过射线检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能焊透的。未焊透经常出现在接管与筒体的D类角接接头上,尤其是带补强圈的情况。由于这种焊接接头往往没有射线或超声波检测要求,长期以来操作人员没有养成焊透意识。若不做出特别提示,接管焊不透的情况较多。
焊透需要坡口加工到位,既方便焊透又不能有很大的组对间隙。有条件的可以机加工坡口,没条件的可以用等离子或火焰切割,但要留有修磨余量。
检测手段跟上是培养焊工焊透意识的重要手段。
2.4焊缝饱满和美观
所谓焊缝饱满就是对接接头的焊缝填充金属不低于母材表面,角接头的焊脚高度达到图样要求。焊缝是否饱满与焊接层数有关,不饱满是焊接层数不够。焊缝饱满和焊脚高度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只是常常被忽视。焊缝成形一致,焊波均匀即是美观。
在保证焊缝内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追求焊缝的外在美观,这是焊接操作的最高境界。内外都华丽是焊接质量的终极目标。焊缝外观检验合格不一定能达到美观的程度。评定美观的标准是什么?在这里只有一条就是看着“舒服”,如同欣赏一件工艺品。
不要把焊缝返修当成焊缝不美观的理由,必须明确焊接返修是对焊缝表面质量最严重的破坏,应力图避免焊接返修。
钛材焊缝
因此,应树立“焊就焊好,还求更好,一次焊好”的焊接理念。
“焊就焊好”是保证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合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还求更好”是焊道美观;
“一次焊好”是不返修,不破坏焊缝外观质量,不浪费时间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