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设 备 检 修 记 录 设备名称 | | | | | | | | | ----------------------------------------------------------- | | 非驱动侧振动增大,11mm/s左右比之前5.0mm/s增大。 | | | | 驱动端:双列向心深沟球轴承 #3211(2个); 外圈单挡边单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NF210,(1个); 四氟挡环2个;油封65-90-10,2个;油封50-72-12,1个; 机封一套,RS50;密封垫片。 非驱端: 四氟挡环2个;油封65-90-10,4个; 外圈单挡边单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NF211,2个; 油封50-72-12,4个;单弹簧机封2套,T2 1 7/8“; 油封45-68-12,2个; 其他:级间开口密封环2种,6个大的,2个小的; 密封垫片若干;轴承定位套。 调整垫片若干;密封胶2盒。 | | 1、轴承磨损,造成振动增大;解体检查,发现非驱端轴承滚柱有轻微磨损; 2、转子粘有异物,造成转子动平衡不好,振动增大;解体检查发现,转子表面黏有许多白色异物,推测是BPA粉末。 | | 1、密封垫片必须选择正确,防止出现冷却水泄漏现象; 2、调整轴向窜量的垫片,加装时,需考虑垫片的压缩余量。 3、驱动端机封动环的定位套位置,拆装时,需进行测量,记住位置,便于回装时,调节机封压缩量; 4、非驱端单弹簧机封安装时,动环内的密封胶圈不能翻边,定位卡簧确认卡在定位槽内; 5、真空泵分段进行回装时,必须确认段与段之间的定位销安装到位。 6、同步齿轮拆卸前,对转子的轴与轴之间的相对位置,齿轮与齿轮的相对位置,齿轮与轴的相对位置做明显记号,可以打上钢印,以便于回装。 7、B台真空泵,二级间隙需适当放大,(s2+w2,s6+w6)尤其是从动轴转子 的二级偏厚,定位轴承加垫片调整轴向间隙时,需考虑将从动侧定位轴承 垫片比主动侧垫片减薄。(主动侧垫片0.45mm,从动侧垫片0.36mm) |
检修过程 1、掌握真空泵的故障情况,确认检修的具体项目内容,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1、根据工艺生产安排,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断电,排空,停冷却水作业; 2、确认工艺处理符合安全检修条件后,拆保温,仪表人员将相关的仪表线拆除;断开出入口法兰,管口加盲板; 3、现场整体拆卸真空泵, 4.1拆除皮带安全罩,拆下皮带; 4.2 断开各附属冷却水管线;拆除地脚螺栓; 4.3 将倒链挂在上方横梁上,起重人员配合将真空泵整体吊装下来; 4.4 叉车配合将泵运输到维修场地进行解体大修; 5、解体大修(为保证拆装方便,将泵驱动端向下整体垂直放置在检修平台支架上)
5.1 拆卸前,打开观察孔,用塞尺分别复测各级转子与端板的间隙及转子之间的间隙,做好记录,如下表:单位0.01mm 5.2 在真空泵的各部件连接部位做好记号,标记顺序,便于回装;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3D.tmp.jpg 5.3 拆卸真空泵驱动端的皮带轮; 5.4 拆卸驱动端机封的静环底座,注意静环底座后的垫片(内径边缘不带缺口),拆卸带冷却水套的密封腔,注意密封腔后侧的垫片带缺口,是回油槽的位置;拆卸机封动环及动环定位套之前需测量动环定位套的位置; 拆卸轴承座(1);拆卸油箱;拆卸同步齿轮(注意齿轮啮合位置做好相对标记);拆卸轴承压盖,拆卸轴承座(2),用千分尺测量轴承座后面调整垫片的厚度,作为回装时的参考数据,0.35mm。 5.5 在检修平台支架垫上胶皮,用倒链将真空泵垂直放置,驱动端在下侧; 5.6拆卸真空泵非驱动端的水箱,水箱与油箱之间的密封垫尽量完整拆下,便于与备件对比是否一致;检查水箱壳体,无损伤,无裂纹; 5.7拆卸机封卡簧,将动环部位拆下,拆卸静环座,尽量保证机封动静环的完整,检查机封动静环端面,无严重磨损; 5.8 拆卸油箱,油箱与侧架之间的垫片尽量完整拆下,便于与备件对比是否一致,检查油箱壳体,无损伤,无裂纹; 5.9 拆卸轴承备母,拆卸轴承压盖,拆卸轴承座,取出轴承内圈及滚柱,检查发现滚柱表面有磨损痕迹,拆卸四氟挡环;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3E.tmp.jpg 5.7 松开8条长螺栓,拆卸非驱端侧架,侧架与隔板之间的调整垫,用千分尺测量厚度,进行记录; 5.8 分别按顺序拆卸各级转子的壳体及隔板,并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各级之间的垫片厚度,进行记录;检查转子表面,黏有许多白色异物,如下图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3F.tmp.jpg 5.9真空泵解体完成。 6、部件更换及修复 6.1轴承、油封全部更换;转子各级之间的开口密封环全部更换;密封垫片及调整垫片全部更换;机封更换;转子表面、隔板端面用细砂纸进行打磨处理;油箱、水箱进行清理、除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50.tmp.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51.tmp.jpg
7、预组装 7.1根据之前记录的隔板与各级转子腔体端面之间的垫片的厚度,及理论计算数值,加装新的垫片,逐级回装,每级回装完成后,把紧8条丝杠的螺母,用塞尺测量转子端面到隔板端面的总间隙,与标准数据对比,逐级校对,直到四级全部预组装完成,重新复测总间隙;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61.tmp.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62.tmp.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73.tmp.jpg
8、组装 8.1 转子各级之间的开口密封环,全部更换; 8.2根据确定的各级之间的垫片厚度,在各级之间加装合适的垫片,并涂上适量的密封胶,每级回装完成后,把紧8条长螺栓的螺母,用塞尺复测转子端面到隔板端面的总间隙,与标准数据对比,逐级校对,直到四级全部组装完成,重新复测总间隙; 8.3 若总间隙在标准范围以内,则可以进行下面的回装; 8.3 回装非驱端的四氟挡环; 8.4 回装轴承座及轴承,用备母将轴承备紧,并用锁片锁紧; 8.5 用倒链将真空泵水平放置,回装驱动端的四氟挡环,根据测量的各级的总间隙及每级的标准间隙值,参考拆卸之前测量的数据,确定轴承座后面的调整垫片的厚度,回装轴承座及轴承; 8.6 备紧从动轴的齿轮;用加工的轴套及备母备紧主动轴的齿轮; 8.7 用塞尺测量各级转子端面与隔板端面的间隙,并与标准数据作对比,若在范围之内则可进行下面的安装(若有不在范围内的数据,需总体考虑各间隙值的情况,均衡调整轴承座后面的垫片的厚度。) 8.8 调节转子之间的间隙。回装主动齿轮并用锁母备紧,回装从动齿轮,不需备紧; 8.9 确定转子之间间隙的范围,挑选一个最大值,用与间隙等值厚度的塞尺,塞进指定的位置(转子垂直,水平放置); 8.10 把紧齿轮,复测间隙,盘车,测量同一点,不同接触位置的间隙,保证在标准范围内。 8.11 按顺序回装其他组件,注意密封垫片要与原始的垫片形状一致。 9、现场整体回装。 10、单机试车,振动、温度正常。 11、检修质量标准 见下列表格:
间隙数据测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84.tmp.png 1.真空泵驱动端在下,垂直安装时的数据:按照资料分析,若垂直安装,S1,S2,S3的数据是0mm。 ——未装轴承时。
2.预安装时的数据
——理论最值 mm
——实测值 0.01mm
3.正式安装时的数据 ——理论值 mm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94.tmp.jpg
——实测值 mm
4,转子与转子,转子与壳体间隙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A5.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9AA6.tmp.jpg ——实测值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