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O.K. 于 2014-6-25 21:11 编辑
对本文或者对纯碱行业发展的讨论,请移步以下链接:
【十周年活动-行业展望-012】纯碱行业这十年
http://bbs.hcbbs.com/thread-1311374-1-1.html
也欢迎纯碱行业前辈在行业区办公室重新发主题帖参与【十周年活动】。
坛搞了这个十年活动,我也正好做纯碱十几年了,目睹了这个基础行业这十几年的沉浮。应该说在2007年前纯碱行业的日子是很好过的,无论是联碱还是氨碱,无论怎么做,都是盈利。记得2006年的年终公司茶话会上我们老大说:“同志们今年我们的利润想藏都藏不住!!”当时我那个激动啊,真是感叹,这个行业真好,毕竟是无机化工,技术也不是很难掌握、危险系数又小,真是入对行了!!但是因为上级集团的原因,虽然利润**的,但是给职工发的钱不多。转眼到了2007年二季度,形式急转急下,不到一个季度,公司不但把上一年的利润给赔进去了(当时是这么认为的),还从银行借债了,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第四季度,不知道什么原因,纯碱价格直线上涨,短短一个月时间,纯碱价格几乎是翻翻了,当年的四川和邦因为库存了9万吨纯碱,光是挣差价就挣了1个多亿!但是到了2010年初,价格又是下滑的厉害,但是在这个时候联碱行业的日子好过了,氯化铵价格一路上涨,一直持续到2013年二季度,在红火的2012年氯化铵价格到了1000块一吨,并且还要拿着现金提货!当年氯化铵每年往印度出口量到了100万吨/年。要知道当时联碱的双吨成本才2000左右,所以那几年氨碱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江苏井神盈利。到了2013年第四季度因为氯化铵价格走低(目前到了200块),氨碱厂的日子逐步好过起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也是因为前几年纯碱的好日子的原因,在这10年内陆续上了几个碱厂:实联100万吨、五彩矿业100万吨,中盐100万吨,昌邑海天100万吨,禾邦新建了80万吨,天碱搬迁全部是联碱,大化搬迁也是联碱,当初的三大碱厂就剩下青岛还苦苦守望者每年顶多70万吨的氨碱。 不过新上的碱厂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或者把原有的新技术推广使用),比如:真空蒸馏、干法加灰、带式滤碱机、重碱离心机、液相水合法生产低盐重灰、双相同向流无汽室的自身返碱煅烧炉、先进的固体运输设备(刮板、无轨道吊斗等)。但是日本的新旭法一直没有在国内推广开来。在新建厂的DCS自控技术也推广的非常快,这些新技术改变了原来的劳动力密集的状况,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能耗指标也大幅降低,一个老碱厂和新碱厂的人工可以差到50%以上,在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现状下,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面临在纯碱行业面前的新课题是:(1)氯化铵的下游开发,由复合肥行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氯化铵这种低端化肥是没有前途的。虽然这几年联碱企业一直在和大学搞研发,但是还是没有工业化的突破性发展。(2)对进口的国外设备消化、吸收,尽量能国产化,毕竟国外设备好是好,但是售后服务和备件价格太高,例如离心机、带机等。不过好在纯碱行业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3)在人才培养上还需要下力气,毕竟在纯碱企业收入还是不高的。这对防止人才流失上不是一个好方面。(4)再就是在产品质量上,高端的低盐重灰在咱们国家一直没有开发出来,目前国际上这个技术还是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不管出价多少,技术就是不转让。(5)还有一个老课题就是氨碱的白泥治理上,这也是前文所说的日本的新旭法到现在在国内没有推广,导致氨碱白泥无法有效治理。不过目前国内有部分氨碱厂副产氯化钙,或者是与热电厂合作搞白泥脱硫技术已逐步成规模。这也缓解了白泥处理困难的局面,但是还是不能把白泥全部解决掉。 写的有点乱,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