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简介
5 [9 s3 q3 r& O
环氧丙烷,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化学式为C3H6O,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 环氧丙烷为无色醚味液体,低沸点、易燃,有手性,工业品一般为两种对映体的外消旋混合物。与水部分混溶,与乙醇、乙醚混溶。与戊烷、戊烯、环戊烷、环戊烯、二氯甲烷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有毒,对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可损伤眼角膜和结膜,引起呼吸系统疼痛,皮肤灼伤和肿胀,甚至组织坏死。1 i- M5 o7 K8 J5 c [$ z: F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环氧丙烷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2 L, C2 j- k! h# J8 M/ t
基本档案) S% r' Z4 l q9 N7 ^ G
CAS RN:75-56-9) }3 J) ~" o3 D* ^* {
EINECS:200-879-2
! {) r1 J, Y* o2 ^" D, a* c4 v* m分子式:C3H6O
/ z( E/ s( V. r6 @% m3 S% \( A分子量:58.08% H3 u! ^, q$ P# c' R
摩尔质量:58.08 g/mol* _( N$ k: E, b8 k+ A8 F
密度:0.830 g/cm3 (20 °C)3 @7 m3 `0 [( m2 @# s
熔点:-112 °C
; F4 W, _+ }8 G2 M沸点:34 °C
3 s' }8 l* _7 p; r9 u危险品标志: F+:Highly flammable;T:Toxic;% P5 n- c0 R5 \
风险术语: R12:;R20/21/22:;R36/37/38:;R45:;R46:;
/ X; i) H( l8 }2 f) H! I Y6 W. K安全术语: S45:;S53:;
$ s1 d& Y7 T( {8 S) l在水中的溶解度:易溶(405 g/L,20 °C)
& w# M; K( A& `+ J3 l折射率(nD):1.3664 (20 °C)2 ^; f L$ Q! [+ u4 g' d1 Z
安全术语
% E% B& P- g0 v+ Q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5 s2 L$ U9 Q( ]7 \) q! i/ k- P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2 B4 {2 F7 ^( [# ~8 m/ ]1 P. Z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 ]4 s' g- L; ~1 W$ S& x1 q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9 k( `- S7 g9 E+ W3 ]; V% {风险术语
1 ?: ~. K' a$ y+ E' ?R12Extremely flammable.9 ?* n8 t: ~ e( T
极度易燃。, e+ R: [1 C$ x
R20/21/22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7 q2 M( C4 y$ d" N8 ^- u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C! o' M+ N6 w% C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 H% R; z" Y+ T. w8 w# }) e; y/ B: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t3 ?. M e# k/ X' m& Y
R45May cause cancer.
2 K% ~! n& P0 g" |# h* x可能致癌。
* L1 ?" u6 H; A( O( I. H( LR46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
C" C6 g+ T5 E1 r t; n! Y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
U& K' P- H; e& l [理化性质2 K# ]+ G+ t J8 |/ D
环氧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环氧丙烷工业产品为两种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混合物。凝固点-112.13℃,沸点34.24℃,相对密度(20/20℃)0.859,折射率(nD)1.3664,粘度(25℃)0.28 mPa·S。与水部分混溶[20℃ 时水中溶解度40.5%(重量);水在环氧丙烷中的溶解度12.8%(重量)],与乙醇、乙醚混溶,并与二氯甲烷、戊烷、戊烯、环戊烷、环戊烯等形成二元共沸物。: z* F/ U7 _+ |/ H' N8 Y
环氧丙烷基本理化性质
4 q+ a7 p1 x. Y" c# ]; `项目 内容0 Z0 }) B, G* g0 i
外观 无色、低沸易燃液体。工业品为两种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混合物。4 p/ k' c- C: }0 F7 w' \
气味 具有醚类气味" m6 Z; n' R* t- E% f6 P% S5 A
分子式 C3H6O
9 v3 T* z( q' p1 G- j- k沸点(101kPa) 34.24℃3 a% ?3 ~. u/ G8 g5 ^
凝固点 -112.13℃2 V& m! n) T6 C4 I, y
密度 (20/20℃): 0.859
, v9 i H; q l5 C' N+ p |蒸汽压(25℃) 75.86kPa2 {& Q9 I/ S; S ^4 _" j' O
燃烧热1887.6kJ/mol(来自生产厂家网站)4 g7 I2 B' A7 [" g
标准摩尔燃烧焓1915kJ/mol(据《石油化工设计手册》), U3 h* f M& u
折射率 1.3664% ?3 q: \2 ^% B6 n# x, @$ f5 }
闪点 闪点(开杯)-37℃) W4 q& E" G0 ~7 k( g( j
爆炸极限(在空气中) (V/V%):2.8--37.03.1~27.5%(VOL)
8 _% J, t7 C) ?1 `2 Z, Y2 y溶解性 溶于水、丙同
- H _) S* ~* a% F6 n' I5 }# {5 P
主要用途
( b: L4 ^* }7 ?) b; A
环氧丙烷(PO)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合成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醚、丙二醇等。它也是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等的主要原料。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已生产的下游产品近百种,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w- c+ B3 f" E, n0 w2 z# X
聚醚多元醇# L/ c6 L" o" C1 R- l9 K7 S+ P; h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PPG)。聚醚多元醇是从环氧丙烷衍生而来的,是含有两个或多个羟基(OH)的有机材料,有些聚醚品种含有微米级聚合物理粒子悬浮物。* B% \, m1 I# @/ L
聚醚多元醇最大用途是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剂、造纸工业消泡剂、原油破乳剂、油井酸处理润湿剂及高效低泡洗涤剂等;也用做润滑剂、液压流体、热交换流体及淬火剂、乳胶发泡剂、多种切削和牵伸剂组分及专用溶剂等。7 o0 n6 l% b3 z7 n8 F K2 G
中国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PPG)。由于起始剂种类的不同,生产的聚醚可分为软泡聚醚、硬泡聚醚和弹性体聚醚。软泡聚醚,主要用做聚氨酯软泡,用于做床垫、沙发、家具及汽车坐垫等;硬泡聚醚主要用做聚氨酯硬泡,用于保温、冰箱等;弹性体聚醚主要用做聚氨酯弹性体,用于运动跑道、涂料、粘合剂、密封剂等。
( j2 `. A* K: \3 z% l 丙二醇4 K* g* e U9 M; i$ F
环氧丙烷的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丙二醇、醇醚、碳酸丙烯酯,进而可制造贮槽、浴室设备、船壳等。丙二醇是单丙二醇(MPG)、二丙二醇(DPG)和三丙二醇(TPG)的通称。( d# k. n# M- k2 F) T, e9 I( L5 T
丙二醇是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的原料;也是生产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中间体;由于其毒性小,因此还可用作食品色素、香料、化妆品的溶剂;亦可作烟草湿润剂、防霉剂和水果催熟防腐剂;在医药工业上,在医药工业中,丙二醇广泛用作液体或油膏形式药品的辅助剂和保湿剂;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脂肪酸酯可作食品乳化剂,丙二醇还是调味和色素的优良溶剂;在油漆、颜料、日用化学方面,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溶剂和增粘剂(如用于牙膏)等。
$ {( C* v6 X& t( t& ?0 p& W丙二醇醚+ [2 P! ~7 `( h: c. I7 L/ d( }
丙二醇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涂料行业、刹车液、防冻剂、喷气发动机燃油添加剂、地板抛光剂、印刷油墨、电子化学品、清洁剂、选矿剂、皮革加工、PS版用感光液、短效增塑剂、染料、农药等领域。同时二元醇醚还大量用于合成醇醚醋酸酯。6 P9 R. r5 R6 N5 V
其它行业* t% N% l, w. [2 g$ b
另外,环氧丙烷还少量用于涂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阻燃剂、农药乳化剂及润湿剂等行业。环氧丙烷也可直接用作干果的打包熏蒸剂和食品诸如可可、调料、螺丝肉、淀粉和树胶的散装熏蒸剂。
I7 k1 K1 o/ v9 G2 I
生产技术
3 O6 c# k6 |$ Q) Y* B1 h8 ~) l1.丙烯、氯气与水于常压、60 °C加成产生氯丙醇,后者经氢氧化钙处理、凝缩、蒸馏,得到环氧丙烷。
- r) F7 r% {9 w* e, L) r) v2.乙苯、异丁烷或异丙苯氧化产生有机过氧化物如氢过氧化乙苯、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或氢过氧化异丙苯等,再在环烷酸钼催化下与丙烯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 k2 t) c# n9 K5 Y环氧丙烷是重要的丙烯衍生物,每年约7%的丙烯用于环氧丙烷生产。生产工艺主要有氯醇化法、共氧化法(也称间接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如今世界生产环氧丙烷的主要工业化方法为氯醇化法和共氧化法,其**氧化法又分为乙苯共氧化法和异丁烷共氧化法。近几年,异丙苯氧化法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已开发成功并先后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氧气作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也在开发中。
" G% M3 W! l9 L G8 d9 a/ ^% u* C- z7 e% D E% p' W) g, j
氯醇法$ a$ f, d, `; R: t
氯醇法生产历史悠久,工业化已有60多年,以美国陶氏化学(DowChemical)公司的氯醇法为代表。氯醇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丙烯氯醇化、石灰乳皂化和产品精制,其特点是生产工艺成熟、操作负荷弹性大、选择性好,对原料丙烯的纯度要求不高,从而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建设投资少。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少,产品成本较低,其产品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如今世界环氧丙烷约40%的产能为氯醇法。
, q! o& ?% z* A氯醇法的缺点是水资源消耗大,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渣,每生产1t环氧丙烷产生40~50t含氯化物的皂化废水和2t以上的废渣,该废水具有温度高、pH值高、氯根含量高、COD含量高和悬浮物含量高的“五高”特点,难以处理。同时,氯醇法还消耗大量高能耗的氯气和石灰原料,而氯和钙在废水和废渣中排放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对设备的腐蚀也比较严重。6 c; j% F. e5 z9 h2 h: V2 w
中国环氧丙烷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自行开发的氯醇法工艺路线。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先后引进了日本旭硝子公司、三井东压公司、昭和电工公司和美国陶氏公司氯醇法技术,锦化化工、山东滨化、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天津大沽化工等企业环氧丙烷装置建成投产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如今,除中海壳牌25万t/a环氧丙烷装置采用共氧化法外,国内现有80%的环氧丙烷产能使用氯醇法。+ l! m8 m5 [$ a, I1 @1 j
6 G) ]3 q$ e2 o共氧化法
1 f2 V* G6 k7 f- A+ F! _ ]共氧化法又称哈康法,包括异丁烷共氧化法和乙苯共氧化法2种,分别由异丁烷或乙苯与丙烯进行共氧化反应,生成叔丁醇或苯乙烯,同时联产环氧丙烷。
0 S; J) a/ T9 r+ C7 s共氧化法由美国奥克兰公司开发,现为美国莱昂德尔(Lyondell,也译为利安德)公司所有。共氧化法克服了氯醇法的腐蚀大、污水多等缺点,具有产品成本低(联产品分摊成本)和环境污染较小等优点。自1969年工业化以来,在世界范围发展迅速,如今,共氧化法环氧丙烷产能已占世界总产能的55%左右。) I5 e7 k- v+ G
共氧化法的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原料品种多,丙烯纯度要求高,工艺操作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设备材质多采用合金钢,设备造价高,建设投资大。同时,环氧丙烷在共氧化法生产中,只是1个产量较少的联产品,每吨环氧丙烷要联产2.2~2.5t苯乙烯或2.3t叔丁醇,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相互制约因素较大,必须加以妥善解决,只有环氧丙烷和联产品市场需求匹配时才能显现出该工艺的优势。此外,共氧化法产生的污水含COD也比较高,处理费用约占总投资的10%。
# f2 Q, [' U: y3 ^% g& P[url=]B[/url]国内环氧丙烷生产一直采用氯醇法工艺。2006年3月,随着中海壳牌年产25万t环氧丙烷装置投产,环氧丙烷生产格局发生一定变化。中海壳牌项目是如今国内最大的1套环氧丙烷装置,也是唯一采用环氧丙烷/苯乙烯共氧化联产法工艺的环氧丙烷装置。预计2009年底,Lyondell与中石化合资在镇海建设的28万t/a共氧化法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将建成投产。
# `. j0 y$ i) [( B0 Q7 n! j1 c" L; p9 v6 W1 h# k
异丙苯氧化法
5 y4 G. \' ?3 q异丙苯氧化法由日本住友(Sumitomo)化学公司开发,采用钛基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CHP使丙烯环氧化得到环氧丙烷和二甲基苄醇,后者脱水为α-**乙烯,然后再加氢生成异丙苯,异丙苯氧化成CHP后循环使用。异丙苯氧化法实际是共氧化法的1种改进,与共氧化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异丙苯替代了乙苯,并且异丙苯循环使用,不产生联产品。由于该工艺无需联产苯乙烯所需的辅加设备,装置投资费用比共氧化法约低1/3,也无需使用氯气的氯醇法工艺所需的防腐设备。2003年5月,住友化学公司投资1亿多美元,在日本千叶建成采用其独有异丙苯氧化法工艺的20万t/a环氧丙烷装置。此外,住友与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SaudiAramco)在沙特的合资企业也将采用住友异丙苯氧化法技术建设20万t/a的环氧丙烷装置。
8 I, q# Q, E2 ?8 n3 v+ F( Z, M9 `! @& z* S# N% x9 g$ c$ ?0 ~
HPPO法; D% U, J( _, g/ F8 l' A$ u" \
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法)是由过氧化氢(双氧水)催化环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新工艺,生产过程中只生成环氧丙烷和水,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没有其他联产品,基本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系统。. _7 [, c7 L. f6 m- p/ J4 j
如今过氧化氢真接氧化法工艺分别由赢创工业集团(原德固萨,Degussa)与伍德(Uhde)公司、陶氏化学和巴斯夫(BASF)公司联合开发和工业化推广。) d) W* r! e" J7 G4 r7 Z) C' l& {
2001年,赢创工业集团和伍德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建设了1套过氧化氢法试验性装置,测试最佳催化剂和测定临界参数,并开始对技术进行工业化设计。2003年,赢创推出该技术的商业化工艺包。
1 l. n* a4 r" V6 \5 ]) k/ G2006年5月,韩国环氧丙烷和聚酯薄膜生产商SKC公司从赢创和伍德购买专利,开始在韩国蔚山建设世界第1套过氧化氢法环氧丙烷装置,该装置生产规模为10万t/a,2008年7月已建成投产,生产运行良好。赢创工业集团正在与俄罗斯天然气寡头Gazprom的子公司Sibur谈判,计划在俄罗斯建设过氧化氢和环氧丙烷联合生产装置。- J5 Z2 q5 S) k; i/ {' M0 M$ M
2001年,陶氏化学从EniChem公司购买了利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来生产环氧丙烷的实验室技术,还包括在意大利的1套试验装置。2003年,陶氏化学和巴斯夫开始合作开发过氧化氢法技术并将其商业化。2006年,陶氏化学与巴斯夫公司共同宣布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合资建设30万t/a过氧化氢法环氧丙烷装置,计划于2009年初建成投产。2008年6月,陶氏化学与泰国SiamCement集团(SCG)合资建立的SCG-DOW集团在泰国的环氧丙烷装置动工,使用陶氏与巴斯夫联合开发的过氧化氢法工艺,产能为39万t/a,该项目预计将于2011年投入运营。陶氏化学还计划2010年在瑞士开工建设38万t/a过氧化氢法环氧丙烷项目。
7 N; e0 r1 \3 U9 ]中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也从事过氧化氢法技术的研究。2002年,大连化物所与中石化签订了中试合作合同,2005年上半年大连化物所“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小试研究”通过了由中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2008年8月,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技术通过了由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 I6 g% y$ E% h
- u! |" h( y a% \. j- E氧气直接氧化' Z5 {" T, R, Q/ z
美国Lyondell公司正在开发将丙烯、氢气、氧气转化为环氧丙烷的直接氧化技术,使用1种由钯和钛的硅酸盐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用氢和氧产生过氧化氢后立即将丙烯转化为环氧丙烷,整个工艺过程在1台反应器内完成。该公司在美国建有1套实验装置,以进一步将此工艺推向工业化。如今该工艺尚处于试验阶段。
0 c. H: s- [$ G: K$ K
: N Q R9 i9 t" R" ~
安全防护
, y& O: L4 L1 [, S& V
环氧丙烷产品是易燃品,应贮存于通风、干燥、低温(25℃以下)阴凉处,不得于日光下直接曝晒并隔绝火源。" ?; Z/ Y; ~ Z8 b/ l$ r3 l/ N
环氧丙烷有毒性,液态的环氧丙烷会引起皮肤及眼角膜的灼伤,其蒸汽有刺激和轻度麻醉作用,长时间吸入环氧丙烷蒸汽会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和腹泻等症状。所有接触环氧丙烷的人员应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工作场所应符合国家的安全和环保规定。6 I, o# w% a/ H8 ?
环氧丙烷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其蒸汽会分解。应避免用铜、银、镁等金属处理和贮存环氧丙烷。也应避免酸性盐(如氯化锡、氯化锌)、碱类、叔胺等过量地污染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发生的火灾应用特殊泡沫液来灭火。' u% i5 I# T" w% O) J
待增加
" z# [( Y+ m1 y6 H! i, G茂名石化,壳牌,东方盛虹,鑫岳化工,振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吉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亨斯迈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泉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化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t+ W8 {2 V7 }. h: t
$ C9 Q' w; e, [) i, \4 U1 b7 m
相关资料
4 ?' d- c" n2 ~3 X: R
6 I6 Q& Z2 q- T
补充内容
/ B, m' ]1 H X发展历程( a) N. }/ v$ E8 s; J9 J
我国环氧丙烷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80年代后,我国陆续引进Asahi Glass、Mitsui Toatsu、Showa Denko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国内环氧丙烷技术的发展。2000年之后中国环氧丙烷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4 P" y0 p% b8 ^( X& F9 D
2004年是中国聚醚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2005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原料供应等方面因素影响聚醚行业的增速略有降低。产品结构方面硬泡聚醚行业在2005年实际增长幅度不大软泡聚醚行业在2005年下半年发展较快。0 e' P* c( z/ @
2006年是中国PO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多套新建、扩建设备投入生产供需关系从紧俏局面逐步走向平衡;其次市场价格从往年高位稍有回落;生产商利润明显降低。最后下游衍生物的需求市场从2005年的压抑中释放出来PO及其衍生物需求总量在2006年得到了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有30多家2005年生产能力已达113.5万t其中万t级规模以上的有近20家。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聚氨酯事业部、中海壳牌、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公司聚氨酯部、锦化化工集团公司、山东东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福建湄州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厂等。根据聚氨酯工业发展情况分析未来几年我国聚醚多元醇消费需求年增长预计将保持在10%以上。
, P# h- y: x0 p- Q. \3 {1 C# q2008年我国聚全球范围内生产PO的3种方法中氯醇法和共氧化法仍占主导地位这2种工艺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共氧化法生产工艺在短期内无绝对优势淘汰氯醇法工艺。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氯醇法现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尤其是利用生化处理技术较好解决了污水问题该工艺在我国仍有发展空间。直接氧化法中的双氧水氧化法生产PO工艺正在开始工业化直接氧化法中的氧气直接氧化法仍处于概念性试验阶段。在中国可能不会出现直接氧化法制PO的工业生产装置。) Z" z9 W6 i+ i! ^9 U
随着世界聚氨酯行业中心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将**促进了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节能政策的推进、汽车家具行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聚氨酯行业保持较好的增长从而拉动PO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有原料优势的大型石化企业可建设共氧化法生产装置建议扩大规模。生产环氧丙烷企业的产能最小应为10万t/a以上。若原料供应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则可建设20万-30万t/a的大型装置。) n6 R e( v2 K/ h, s
* g7 i9 p u; u1 W* t/ W/ D
市场需求层次
/ \! y0 ] L% M6 B, c( ^; X国内环氧丙烷用于聚醚多元醇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5%,占据主导地位,PG/DMC%占8%。未来环氧丙烷消费中,聚醚仍然占主导地位,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5 n; U& k0 B7 @( c% A+ s r
环氧丙烷的下游需求主要由聚醚行业支撑。聚醚多元醇,作为聚氨酯工业的主要原料,聚醚多元醇应用主要集中在家具、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等四个领域,用量占据聚氨酯全部用量的2/3强。: C8 ]+ ^+ Y. k' e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家具和床垫消费增长迅速,聚氨酯软泡需求大幅增加,90年代后,汽车、建筑和家用电器等工业用聚氨酯消费量增长迅速,国内聚氨酯消费稳步增加。从国内聚氨酯消费结构来看,家具、家用电器和汽车是主要的消费领域。在建筑领域中,国内更多的是使用EPS产品,聚氨酯需求相对较低,但未来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高,会给聚氨酯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从而拉动环氧丙烷需求的增长。基于对聚氨酯需求快速增长的预期,聚醚产业进入快速扩容阶段,而未来两年期间已经完工或者即将完工的聚醚项目众多,比如绍兴恒丰10万吨新增产能,句容宁武10万吨新增产能等。2012年聚醚产能将超过200万吨。聚醚产业迅速增长,环氧丙烷消费也必将大幅增加。以未来两年聚醚新增产能100万吨计算,生产1吨聚醚需约0.75吨环氧丙烷,故仅聚醚产业在2010-2012年对环氧丙烷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约70-80万吨,环氧丙烷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
+ T. [* D$ Y! @* d& n
6 t( x. O( `2 R- N8 Q% h; x q. @存在的问题
% Z t$ M8 ^' k4 u2 v$ _+ K3 \一、环氧丙烷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x/ Z; q& U4 s" _3 f! C8 [. r
随着我国精细化工和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环氧丙烷产品市场前景日益广阔,但是目前我国环氧丙烷生产全部采用的是氯醇法生产工艺,该工艺存在对设备腐蚀严重、产生的含氯化钙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等缺点。
% X( u' L, L8 F5 W/ W' n. r) Y我国环氧丙烷大的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有日本旭硝子公司技术、日本三井东压公司技术、日本昭和电工公司技术和美国道化学公司技术,国产技术以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攻关技术为主。! |+ G+ q* D+ C* |5 g8 m# H8 U
作为一种传统的生产工艺,氯醇法因其“三废”排放量高,在国外生产中逐步被淘汰,我国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能力之所以没有大的突破,也与此有重要关系。该生产工艺产生的废水、废渣不易处理,无法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特别是在废渣处理方面,因其废渣的含盐量高,符合标准的利用方法还不多见。大部分厂家均采用堆积和掩埋等方法,这势必会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给将来的环境治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7 ]2 b' `9 f) L+ P' ?0 [/ ^用氯醇法工艺生产环氧丙烷,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废水、废渣问题,企业生产装置能力越大,其环保的包袱就越大;生产量越高,对环境的伤害就越深。因此,有关专家认为,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公认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大约50年前推出的,并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所以说,环保已成为制约环氧丙烷工业发展的首要因素。9 W" n( a: t: V7 A6 H4 e; ^$ Z1 R
破解环氧丙烷工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技术攻关的目标。除了对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之外,如何实现废水、废渣循环再利用的问题将关系到整个环氧丙烷产业发展,这一关键因素一旦破解,将为该产业带来新的契机。. P: d6 y! B {; n" k
我国环氧丙烷行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内下游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今后应向工艺清洁化、装置规模化、应用精细化方向发展。
( x% S: T: q7 |4 z2 y& i; v$ b" p二、国内环氧丙烷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6 g. |& j: e1 u7 d
“十一五”是我国环氧丙烷行业蓬勃发展、质量双升的5年。在此期间,我国成为环氧丙烷全球最大产销国,2010年产能达到154.5万吨,产量143.76万吨。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普遍提升,能够用于高品质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制造。
& }, K( H$ y; I: U然而,其间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展望“十二五”,环氧丙烷行业在巩固扩大战果的同时,将努力突破以下瓶颈。* E: G. \ R9 |( @3 S3 o1 y- o
首先,我国成为全球行业最大产销国,固然是“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结果,但也有国外企业转移基础环氧丙烷产品、专攻添加环氧丙烷产品的因素影响。添加树脂生产不仅零污染,而且产品性能更好、售价更高。目前我国环氧丙烷产品企业的产品基本仍以基础环氧丙烷产品为主,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不断收缩,行业结构调整久滞不前。而国外厂家恰恰利用这一时机,以中国为基础环氧丙烷产品供应基地,不断扩大添加树脂生产能力。如此不仅规避了环保风险,更赚取了利润大头。因此,如何减少基础树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开拓添加树脂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5 ]* y+ I1 k6 E L8 ] s其次,体系化建设有待提上日程。跨国公司不再单一供应树脂产品,而是根据客户需求,配制好混合料提供体系化服务,这种混合料包括树脂、固化剂、稀释剂、助剂等。这样既可形成产品链优势、巩固市场,又可充分扩大利润空间。专门开发的产品品种针对性强、性能专一,能够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因此盈利水平更高,客户忠诚度也更高。
7 d$ k# T' S, P! s: m; `1 l再次,针对国内环氧树脂产能发展过快,基础固化剂装置发展太慢、配套能力不足的现状,应注意环氧树脂、固化剂、助剂、原料的协调配套发展,加强特种环氧树脂的研究开发,同时要加强信息交流,避免盲目或重复上项目。
# x7 t* e2 M& v% q我国环氧丙烷产品需求仍在快速发展,预测到2020年消费量很快会达到275.6万吨。部分装置开工率偏低,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因此,我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哄而上抢同一跑道、搞恶性竞争。要从品种、质量及工艺水平等多方面去考量发展水平。. b5 B5 b0 V9 p% w9 l& G
% j9 R, \1 P' V4 `3 N/ ]8 Z1 p8 Z
未来发展前景
. B- T0 M+ Q4 s- ^' M一、未来环氧丙烷发展分析
) \! G: X2 F4 p+ ?! W! {# B+ O在生产原料丙烯价格的带动下,环氧丙烷价格终于开始大幅上扬,然而,在市场行情上涨的情况下,环氧丙烷的生产企业仍然艰难度日,亏本仍然是他们始终需要担忧的第一大要素。# c: N3 u7 J. r, W) E; t
环氧丙烷的生产成本直接受丙烯价格走势的影响,在国际进入高油价时代之后,丙烯的价格同样水涨船高,然而,敏感的石油价格起伏变化也影响着丙烯价格,在丙烯价格开始走跌之后,环氧丙烷缺乏需求有力支撑的涨价就显得底气不足。虽然,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即便在调高环氧丙烷市场价格之后,仍然担负着亏本的包袱,但是,在原料价格开始下跌之后,虽然厂家仍表示维持高价格的意想,但下游采购商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得而知。
# d% D% V# S7 R' ?1 v环氧丙烷的涨价自然带动聚醚价格行情的飘红,与环氧丙烷行情相同的是,下游需求的疲软仍然使高涨的价格后市不被看好。
( ?6 Q1 z+ w* V7 o/ G& n+ G. B+ h1 v事实上,生产企业单方面因为生产成本压力而导致产品市场价格的高走,并不能完全说明产品行情的乐观,更多时候是生产企业的无奈之举。
* G4 l3 q- ?; s7 `* A. Y我国的聚醚消费73%用于制造弹性泡沫(软泡)料,其余多用于硬泡生产,而发达国家50%左右的聚醚是用于建筑行业。% X' X* Y5 p# A4 x
由于涂料、胶粘剂、密封剂、弹性体等产品市场快速增长,聚醚在该领域将会大有作为。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聚醚在车用聚氨酯部件中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聚醚消费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已成为该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拓展应用领域的聚醚行业,是从根本上改变聚醚市场需求情况的有效办法。" D; X8 C% k& z$ ]/ B
而对于环氧丙烷而言,生产工艺上的变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环氧丙烷的生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企业的成本问题,先进工艺的推广将是解决环氧丙烷生产成本高,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本途径。2008年巴斯夫和陶氏化学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装置将投产,韩国SKC也将投用采用该技术的装置。巴斯夫和陶氏化学计划在2009-2010年进一步在亚洲和美国建设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装置,莱昂德尔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新项目,2008-2010年另有几家公司的项目计划在中国实施。- g5 _0 }# {0 K2 A0 w
过去十几年,国内环氧丙烷需求在下游衍生物强劲拉动下快速增长,从2006年仅78.5万吨的消费量发展到2011年的154.6万吨,增长达1-2倍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03%。其中,聚醚多元醇行业消费总量达到55万吨,占总消费量的84.9%,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国聚氨酯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大量新建、扩建聚醚多元醇工厂,聚醚多元醇自给率逐年提高,到2011年自给率已达90%以上,对于环氧丙烷的需求也**增加。
6 v6 j/ s! b' L) h( F" b1 A9 I由此说来,实际上,无论是环氧丙烷还是聚醚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波折需要有效的手段解决,拯救环氧丙烷和聚醚市场,单靠提价并不是长远之计,要扭转亏损局面,还是需要更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 ?. q! L+ U' u; f% z2 z" l9 ^二、未来环氧丙烷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G0 U& x; S2 p( o: {3 s* {9 s
遵循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原则,环氧丙烷的生产出现了各种新工艺,如前所述的直接氧化、Lunmus氯醇法、双氧化、生物一发酵法、过醋酸法、电化学氯醇法等,其中最好的是氧化氢直接氧化法。从理论上讲,H202。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环氧丙烷,可以用它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H202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远远高于其他过氧化物,达47%。其还原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是理想的氧化荆。因此,很早就有人想用H202氧化丙烯制取环氧丙烷,但由于催化剂的原因均未成功。当Ts一1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后,这一设想终于成为现实。在压力0.4MPa,温度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以甲醇水溶液为溶剂,丙烯与H202。直接反应制得环氧丙烷,H202。的转化率达98%以上,丙烯转化为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在97%以上。日前,该工艺还处于开发阶段,主要的研究集中于各种因素对催化剂性能及成本的影响方面。
( j& H$ i% I( I) q: e! h" b3 b. j可以预见,未来环氧丙烷的生产趋势是大规模化、无害化,但就短期而言,技术条件还无法实现无害化这一目标,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而且我国还有一个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国内环氧丙烷工业这一领域要想较合理、快速地发展,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对环氧丙烷废水的处理力度,因此我们这一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j$ I& O. h1 Y2 m' `4 c; e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9 o& ?* s; Y) n" U/ o. t3 `
——总体目标/ z* M6 G# \9 v; l. ?! @" ]
提高现有装置的节能、降耗、环保水平,加强对新工艺HPPO的引进并提高新工艺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加大行业的整合力度,提高PO行业的整体HSE水平;通过行业间的交流、沟通,为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的推动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7 M/ z! ?# a" X6 m
——主要任务 c& g( w2 x! ~" F
在保证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不断的提升现有装置的节能、降耗水平,能量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环氧丙烷生产装置除了两套PO/SM装置外,其余仍均为氯醇法工艺。氯醇法工艺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环保问题如对设备腐蚀严重、废水、废渣污染问题一直束缚着该工艺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在国内外提倡环保、低碳的大环境下,提高氯醇法工艺的节能、降耗、环保水平已不得不提上日程。 ~& N7 E: g# g. j, t
待增加
! z& {" D% m/ b# M% u0 d
8 X% U. R, R) L3 N! R
本内容贡献者
8 j3 I/ o" r0 D1 s2 T) \
3 t9 \6 T/ I, { |
发表于 2021-1-22 16:5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