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千万化工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
硫化氢的职业危害 硫化氢是无色、有特殊臭鸡蛋味的气体,它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性毒物,进入人体后能造成细胞缺氧。硫化氢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为:1 400 mg/m3(1 000 ppm)。 易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的作业活动 硫化氢中毒多由于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损坏,输送含有硫化氢介质的管道和阀门泄漏,违反操作规程、生产故障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硫化氢大量生成或逸出,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无适当个人防护情况下的密闭空间作业,硫化氢中毒事故时盲目施救等所致。 硫化氢防护措施 1、对本单位工作场所硫化氢分布及可能泄漏或逸出情况进行充分辨识分析,确定本单位硫化氢重点防护区域及重点防护作业环节。 2、对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其含硫化氢的酸性水、酸性气排放、含硫化氢酸性水切水设施等,应设计为密闭系统,酸性水、酸性气应有统一处理设施。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或就地排放。 3、在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业,应开启通风设施。实验室内产生或释放硫化氢的实验分析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不能将头伸入通风橱中。 4、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在产生硫化氢源的上风侧操作。 5、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规范布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表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 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 mg/m3。上述场所操作岗位应配置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其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 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30 mg/m3。个别单位低位报警点设置为10 ppm,高位报警点设置为50 ppm(30 ppm),经换算为14 mg/m3和70 mg/m3(42 mg/m3),均不符合规定,应该引起注意。 6、进入含有硫化氢的设备、管线等密闭空间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盲板操作按照HG 23013《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执行;对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及硫化氢浓度进行取样分析,方法依照GBZ/T 222《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的要求执行。经取样分析,氧含量在19.5%~23.5%、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硫化氢浓度小于10 mg/m3,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和现场警示标识,经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后方可进入作业。如密闭空间工作场所硫化氢浓度不能控制在10 mg/m3以下,或作业过程中局部可能产生高浓度硫化氢逸出情况,或现场硫化氢浓度未知的情况下,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在作业期间连续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 事故案例: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仪表维护班王某、魏某接到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提塔回流罐V3205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某的陪同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0时10分左右,王某在处理回流罐V3205液位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范的王某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某转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作业者未按规定佩戴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2)按规定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不允许直接排入大气; (3)对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随同作业人员也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应急救援 1、含有硫化氢介质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2、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临时性的工作场所,应配置空气呼吸器、逃生型呼吸防护器具、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设备、应急照明灯、安全带或安全绳等救援设施,设施宜置于作业人员易于获取的位置,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 3、存在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