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PU 弹性体高速反应喷涂技术是从PU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 IM ) 发展而来。在国外始于80年代, 并且发展迅速, 而国内目前尚很少有人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所谓PU 高速反应喷涂技术是指通过高压撞击喷涂设备喷涂成型的、在撞击和喷涂过程中高速反应的聚氨酷弹性体成型技术。其原理为: 双组份类型, A 组份为异氰酸醋的半预聚体或直接采用异氰酸醋单体; B 组份为固化剂。二者均为100 % 固体含量, 常温或加热后为低粘度液体。喷涂时, A、B 组份在枪口以极快速度撞击混合后喷出, 物料在混合的初始即高速反应, 几秒至1 一2 分内即凝胶。 表1 为PU 弹性体高速反应喷涂技术与普通溶剂型P U 涂料 喷涂技术的比较。 要实现PU 高速反应喷涂, 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各组份粘度在操作温度下( < 100 ℃ )必须为液体, 并且粘度应低于2000CP 。 2、反应组份混合体积比最好为1 : 1, 一般不得超过3 : 1。 3、弹性体固化速度尽量快, 但凝胶时间应大于5s , 以免在撞击混合时凝胶,一般凝胶 时间在lm in 以内, 当喷涂立面时凝胶时间应短一些, 以免流挂。 4、各组份粘度差异应尽量小, 一般不要超过30 0 C P 。 5、各组份有良好相容性。 PU 高速反应喷涂技术得益于RIM 技术的进展, 其反应原理与R IM 相似, 二者有紧 密的相关性。同RI M 的发展相似, PU 高速反应喷涂技术由所用轻基组份( B 组份) 的不同, 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喷涂聚氨酷弹性体。即B 组份由经基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大量催化剂组成。由于B 组份反应基团均为经基, 所以反应速度较慢, 需加入大量催化剂。但大量催化剂不利于弹性体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同时由于异氰酸醋与玩O的反应速度较OH 快, 所以该体系易受环境湿气的影响。 第二阶段: 喷涂聚聚氨酯弹性体, 即B组份由轻基聚醚、多元胺扩链剂、催化剂组成。 由于采用了二元胺为扩链剂, 极大地提高了弹性体的强度。 第三阶段: 喷涂聚脲弹性体。即B 组份由胺基聚醚、多元胺扩链剂组成弹性体。
由于所有反应基团均为胺基, 反应极快, 所以无需催化剂, 有利于耐候、耐潮性。同时胺基聚醚较羚基聚醚合成的弹性体有更好的力学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