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五千万化工人社群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西安地铁“电缆门”事件成为低价中标的导火索,人民日报30天内两谈“最低价中标”问题,在人民日报的牵头下,“低价中标”成为成众矢之的。低价中标会带来质量安全问题,埋下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低价中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需采取什么措施,在我们化工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低价中标的原因 1、担心“说不清”,规避“履职风险” 担心“说不清”、“犯错误”,规避“履职风险”,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倾向于“最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招标方普遍认为,价格低不犯错误”。现在大力反腐,谁敢采购高质但高价的?虽说这完全是两回事,但别人都是‘最低价中标’,就怕咱有时候说不清啊。”这些来自基层企业的心声,反映了企业和国家体制的弊端。部分个人或者单位为了让自己觉得不吃亏,会不自觉的选用价格更低的产品,或者会一直寻找价格更低的产品。但是要知道,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最贵的不一定最好,但是最便宜的几乎肯定是最差的。难道自己比价的结果就是为了要买到最差的产品吗? 2、价格易分高低,技术难评优劣 技术等指标的优劣很难在使用前评判,往往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等等,只有价格最易分出高下。采购看得见的往往是采购时的价格便宜,看不见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故障成本;看不到的退货造成的损失,降低的人员工作效率;更看不见存在的安全隐患。看得见往往是效益,看不见的往往是损失。效益能计算出来,损失往往不好统计。 3、水平有限,价格当先 我国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招标方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对招标产品性能并不了解,往往对所需要采购的产品的了解更少,成本组成更不清楚,采购所需的时间更短,考察范围更小,了解更是带有局限性,只能谈价格。一些国外或外资企业的项目招标时,招标方会对产品原材料配比、产品结构等进行详尽要求,甚至根据你的设计图进行议价,优质优价,而国内这样的招标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