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海川网-【化海川流】

用户名账户登录  

用户名密码方式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企业会员★↓【品牌】     统计
信息推荐  -  【 品牌 

[工艺选型] 换热器工艺设计大学—实战系列课程连载(Wiseboy/程惠亭教授 主讲)

[复制链接]
161992 |432
阅读字号: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3 14:22 编辑
yee 发表于 2014-4-3 14:00
最近做换热器计算,发现管外给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圆环形挡板α=2.08xABC ,圆缺形 α=1.72xABC ,公式中系数 ...


二者的ABC的数值不同,比如流速不同。。。。。。你需要仔细计算。

 

发表于 2014-4-3 14:2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3 19:20 编辑
yee 发表于 2014-4-3 17:20
非常感谢,仔细看了一下流速的定义,看来还要根据折流板的缺口和间距具体计算,我们这边计算流速的时候直 ...


“无视掉折流板”,那不是瞎弄吗?连谱也没有。
赶快去上大学:
换热器工艺设计大学——实战系列课程连载(Wiseboy 主讲)
http://bbs.hcbbs.com/thread-1283286-1-1.html

 

发表于 2014-4-3 19:18:27

 

 

 

Peterpaul彼得保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4 18:30 编辑

第十一课:蒸汽冷凝换热器工艺设计——多组份冷凝
多组分冷凝是在一个温度范围进行的。比如,100 C、100kPa的纯粹水蒸气,它的冷凝点就是一个固定的:100 C。但是100 C、100kPa的水+乙醇蒸气,它的冷凝点不固定。工艺(产品要求)上必须划定冷凝温度范围,比如从100 C 冷却到50 C。这混合物蒸汽的冷凝如何计算呢?一句话:异常复杂。
手算方法:把冷凝分为几个温度段计算:比如:100-90、90-80、80-70、70-60、60-50 C。

先计算第一个段:
需要计算气液平衡。比如:水+乙醇蒸气,根据它的组成计算90C时候的:
1)剩余气体量:
   水气对少?乙醇气体多少?
2)冷凝下来液体量:
  液体水对少?液体乙醇多少?
剩下来才是换热器结构设计。
气液平衡,用哪个热力学方程(EOS)合适?针对水+乙醇这个气液平衡,需要用活度系数模型——这是一大类EOS,不下几十个。常用的不到10个。比如Wilson、UNFAC。关于气液平衡的计算,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知识范围和手算时的忍耐力——你不仅要有深度热力学基础、还需要有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在当下,手算混合气体冷凝是不现实的。那么,怎么办?——“你懂的”
这一课,手算只能讲到这个深度
习题:11-01
100 C、100 kPa 的混合气体2000 kg/h,(质量比):乙醇:90.0%,水:10.0%。冷却到:77.3 C。
用循环水进口32 C,出口38 C。设计冷凝器,并计算循环水用量。
参考答案
1.手算过程有A4幅面的计算书几十页,不在这里浪费空间和大家时间了——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有耐心看。
2.软件结果:
1)用Aspen Hysys 模拟了一下,冷凝液量:433.3 kg。冷凝率=433.3/2000=21.67%。有了冷凝率这个重要参数,换热器大师就如鱼得水。可以轻而易举地、准确地计算这个换热器。
2)用换热器大师计算结果如下:
1.png
2.PNG

 

发表于 2014-4-9 11:06: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6 16:31 编辑

第十二课:蒸汽冷凝换热器工艺设计——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
一、理论
       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
是在一个温度(沸)点进行,但有不凝结的成分。比如,水蒸气+氮气混合气体在100 C,100 kPa下冷凝,水几乎冷凝完了,氮气几乎不冷凝不冷凝的气体组分,叫做惰性组分
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有什么特点?既然惰性组份不冷凝,不计它不就完了?——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幼稚”想法,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人就这样算过换热器。说来话长,简言之:惰性组份是冷凝的绊脚石——他不冷凝,却阻碍可凝气体的冷凝。影响有多大?相当大。比如:纯组份蒸汽的冷凝膜系数是a=6000 W/m2.C,如果掺入5%(质量)的氮气,冷凝膜系数可能降到a=600 W/m2.C。
       如何定量计算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的膜系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有相当多的实验可以参考。我综合了前人的一些实验成果,把它表达为:α=k.αo
式中:α——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的膜系数,W/m2.C;
          αo——按常规计算的多组份冷凝的膜系数,W/m2.C。
问题的核心使计算修正系数k。显然K<1.0。
k是惰性气体含量的函数,有相关实验图可查。在这里就不贴出哪些图形了。
换热器大师的k的计算模型,是从自己的内部数据库查阅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惰性组份不冷凝,热量恒算时,不要计算惰性组份的冷凝(蒸发潜)热——否则你会把热量算大了。实践中有人就这么干了,当然这不会出危险,最终多算了一些换热面积而已
**Wiseboy理论梗概**:实验证实,在滴状冷凝中,惰性组份的影响不大。Wiseboy认为:由于滴状冷凝中,液滴的直径常常远大于惰性气体膜厚度惰性气体不足以淹没液滴,故此对冷凝影响甚微。但是,冷凝器运行稳定后,都是膜状冷凝,所以惰性气体膜严重阻碍冷凝。
二、习题
习题12-01
    1200 kg/h 常压饱和蒸汽在壳程冷凝。循环水走管程,进口32 C,出口38 C。按以下情况分别计算换热器:
    1)蒸汽为纯水蒸汽;
    2)蒸汽含1%(质量)不凝气体氮气
物性数据参照换热器大师的截图。因为氮气只有1.0%,可以近似认为1)和2)的物性不变。
手算参考答案
    1)壳程膜系数:as=7480 W/(m2.C),修正系数k=1.0000;
    2)壳程膜系数: as=3350 W/(m2.C),修正系数k=0.4479。管外壁面温度:77.8 C。
    关于修正系数k,可查阅相关文献。换热器大师内置了关于k的数据库。
提示:惰性气体使得壳程膜系数降低约45%,但是总传热系数下降要小于45%些。利用我目前所讲的课程,你完全可以手工计算整个换热器:方法给大家了,计算十分、十分啰嗦,那没有办法。
换热器大师的计算结果如下。有耐心的读者好好对比一下两者的差异。
1)纯水蒸汽冷凝:
1.PNG
2)蒸汽含1%(质量)氮气的冷凝:
2.PNG
3)布管图:
3.PNG
格言:不要抱怨世界太复杂——不复杂不叫世界

 

发表于 2014-4-10 19:25: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4 11:02 编辑
wangzh771014 发表于 2014-4-14 10:04
换热器工艺设计大学——实战系列课程连载(Wiseboy 主讲),楼主讲的很好,值得学习,但是与“换热器大师”软 ...


      手算过程有了,对你就是帮助。和软件对比,也是好多人强烈提出的要求。“上论坛的朋友,除了单位有.....”,你也承认单位有软件,这论坛并不是只为个人开的,只为个人服务。不下几百家单位从我这里学习软件、受益。而且软件还有HTRI、HTFS、EDR、SW6等,他们都是换热设备领域的热门话题。
      还有,讲座中好多独特技术、数学模型,来自换热器大师的创新,在这里是首次公开,别处没有。你享用人家的技术,不让提人家的名字,这也是没有科学道德的行为发表论文还有“署名权”,你说呢?
      至于你用不起软件,那你也要接受现实或者设法改变现状、发展自己,而不是阻挡别人讨论、使用软件,阻碍科技进步。换热器大师1年费1万多,正版用户几百家;而HTRI的1年费目前是28万多,这里的正版用户也不少。这世界上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各取所需。祝你尽快发财,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
说的直白的地方,请你谅解。

 

发表于 2014-4-14 10:35: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炮-LF 发表于 2014-4-14 17:11
请问下,比热这个不是定性温度下的比热容么?如果是定性温度下的比热容,那么管程和壳程因为定性温度不一样 ...

你说的是哪一个,Cp一样?

 

发表于 2014-4-14 17:1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6 16:37 编辑

第十三课:蒸汽冷凝换热器工艺设计——惰性气体的多组份冷凝的wiseboy阻力膜厚度理论
由于第十二课太长,另起一贴。这是给高级别读者的一课,不求深度的读者可以不看这一课
一、Wiseboy 阻力膜厚度理论
第十二课提到,惰性气体不凝结,却在管面形成一层阻力膜,阻碍气体冷凝。那么,这层膜有多厚?我们依然利用阻力叠加原理(这是自然界的通用原理,电路的电阻也是如此):
R1=R0+R'
式中:R1——含有惰性气体后的壳程膜阻力,m2.C/W;
         R0——不含惰性气体的壳程膜阻力,m2.C/W;
         R '——惰性气体膜的阻力,m2.C/W。
具体化:
1/as=1/as0+bd
式中:λd——惰性气体在壁温下的导热系数,W/(m.C);
         b——惰性气体膜厚度,m。
这里要提醒:你必须用前面课程所讲方法计算冷凝壁面的壁温,才能定壁温下的导热系数
二、习题
计算第十二课习题的惰性气体厚度b。在壁温78.8 C(前一课程的习题计算的)下,氮气的导热系数λd=0.02947,W/(m.C)。
参考答案
∵1/3350=1/7480+b/0.02947
∴b=0.000004862 m=0.004862 mm=4.862 μm
可见,氮气膜极薄,仅仅4.862 μm,它却有那么大的热阻。
氮气膜真的存在吗?它就是4.862 μm厚吗?回答是,它一定存在,但它的厚度是不稳定的,这不过是平均厚度而已。换热器大师使用的就是类似的原理,也是从实验数据总结的,和实际比较吻合。而实际的膜不是纯氮气的,它混杂一定的可凝气体,因为可凝气体一定要穿越这个“膜”才能到壁面冷凝,所以实际的膜要比4.862 μm厚。这种把氮气阻力归结到一个纯氮气膜的方法,是科学上常用的方法。有许多研究者试图测量这个膜厚度,但至今不能如愿:它太难测了。而我们工程应用者,似乎不需要那样“较质”去探其究竟,可以设计出满足工程要求的换热器就可以了。你说呢?

 

发表于 2014-4-15 15:0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7 11:33 编辑
化机学子 发表于 2014-4-17 09:44
http://bbs.hcbbs.com/forum.php?m ... &extra=#pid12579210求广大海友指导一下,设计成单管程单壳程的纯逆 ...

1。可以缩小长径比,但是K会降低一些,换热器面积会更大一些:牺牲效率换美观是常有的事。
2。要手算,按我讲的办法计算。要用软件,那不值得一提:很简单。
3。因为你只要1台1壳程换热器完成,所以不能用折流板,否则温差矫正太低。因此面积比较大。
     长度比你想象的还长。所以建议用翅片管好一点,会好一点。
4。最严重的问题是你手算“k我取得390”——这个差了数量级所以你的计算毫无价值,白劳动

 

发表于 2014-4-17 10:59:0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17 11:43 编辑

4壳程 毫无必要。你这““k我取得390”——”一下,把问题简化90%,也把事情彻底搞砸了。

 

发表于 2014-4-17 11:36: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化机学子 发表于 2014-4-17 11:39
哈哈哈,楼主好懂,我就感觉我做的不对,楼主k值我是按标准选的啊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siGe ...

首先你那个不是标准,其次那个也太粗糙。查表、推荐值,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做法,那时候,走远路还骑毛驴。

 

发表于 2014-4-17 12:0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化机学子 发表于 2014-4-17 11:59
楼主那您看我k值取多少合适啊,还有我发现k取得越小速度就越不对啊。

要是速度对了,就是细长——长径比太大。因此事不能十全十美,看你如何取舍了。你是要“漂亮”还是要“心灵美”?

 

发表于 2014-4-17 12: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化机学子 发表于 2014-4-17 12:16
哈哈哈,楼主那您给点建议,我该咋办啊,我这个毕业设计太奇葩了,还有楼主你说我的k值差了数量级,您感觉 ...

还有,你的4个温度,2个流量,和你给的2个比热。你算算,热量能对上不?
放热=吸热=热量???
你说说确定哪些是工艺要求的,哪些是你计算的。你计算的就别说了,不可信。

 

发表于 2014-4-17 12:58: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7459359 发表于 2014-4-18 09:08
楼主,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比泽尔冷凝器的选型软件,相同换热量的冷凝器,流速数不一样,为什么进出的 ...

比泽尔冷凝器的选型软件,没听过,不是专业化软件。

 

发表于 2014-4-18 10:0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神剑235704 发表于 2014-4-19 17:05
你壳程的压降怎么来的,怎么没有用Beel法和石谷法计算,怎么出来个博拉修斯,什么资料里来的

看仔细:在第六课哪里,暂时并没有讲壳程压降。

 

发表于 2014-4-19 21:29: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4-4-24 12:21 编辑

第十四课:蒸汽冷凝换热器工艺设计——管单组份冷凝
一、垂直管的单组份冷凝
在第十课,讲了垂直管的单组份冷凝计算式:
1.PNG
    事实上,上式也可以计算垂直管的单组份冷凝。值得提及的是,
我国高校的各种《化工原理》,对这个问题的说法混乱不堪
1)大多数大学的《化工原理》说:这个适合垂直管外
2)一部分大学的《化工原理》,敷衍了事,干脆避开垂直管不提;
3)极少数大学的《化工原理》说:这个适合垂直管、也适合垂直管——这是正确的。

这就是海川好多科班学子的的困惑来源。你是否也困惑,取决于你毕业于哪个大学,
或者是使用的是那个大学编写的《化工原理》
二、水平管内的单组份冷凝
1.Chato [1962]公式
α=0.555{gρLLV3[r+(3/8)CpL△T]/(μ.di△T)}1/4
也可以简化为:
α=0.555[gρLLV3r/(μ.di△T)]1/4
2.近似公式
下面这2个公式,本质思路是:冷凝稳定后,把它看成是无相变的单相流传热。
1)Sieder-Tate (齐德–泰勒)公式
ReL<2200时
α=1.86(λ/di)[ReLPrL/ (L/ di)] 1/3(μ/μw) 0.14
ReL>2200时:
α=0.023(λ/di)ReL0.8Pr0.4
2)Cavallini 和 Zecchin (1974)
α=0.05(λ/di)ReL0.8Pr0.33

这是一种大胆的天才设想:当管内冷凝稳定后,液膜和管壁的换热近似于单向流。这个办法在
其他非化工行业多见。特别是在ReL>2200时,公式不需要蒸汽温度和壁面温度之差:△T,这
对于那些可怜的手算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T是未知的,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求得。
这个假设还导致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过热蒸汽的冷凝“过热蒸汽冷却——冷凝——过冷”,
一般要分段计算。巧妙利用这个天才设想可以免去分段——尽管有误差,但可以满足工程设计
要求。具体如可免去分段?以后会专门讨论。
提示:近似公式的计算结果比较小(保守),换热器大师使用的是Chato 公式

 

发表于 2014-4-20 11:02: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禁止分享的出版物、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获取

财富分获取方法

[签到][参与互动][每月建设者加分]

[他人给于的评分]

海川分获取方法

[每月建设者达标后加分]

[他人给于的评分]

  企业会员★↓【品牌】     统计
服务联系
微信关注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个人名片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记录统计

专家智库  -  海川市场    -  众包悬赏   -  分类信息   -  视频学课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海川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411-88254066     举报信箱   service@hcbbs.com     举报中心


客服#  18840911640【微信同号】   信箱   hcbbs.com@qq.com   【点我QQ联系海川客服】   

平台统计:        GMT+8, 2024-5-5 02:15

化海川流(hcbbs#2004) @Discuz! X3 . 0.134178 second(s), 58 queries , Redis On.

辽公网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