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千万化工人行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国内仪表行业现状
我国规模以上仪器仪表企业数,全部从业人员近百万人。但是企业规模均较小,专业分散,且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低端行业内。 目前在测温仪表、就地压力仪表、显示仪表、传统流量仪表、就地液位仪表、控制阀阀体及执行机构、DCS等一些常用仪表方面已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可以自行提高和开方新产品,有的基本性能和水平与国外产品接近,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但在高端产品方面,如远传型智能压力、流量、液位仪表、在线分析仪表、电磁阀、定位器等方面,虽然从国外引进了技术,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再创新,多年来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推出,导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体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N年。 因此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装置行业逐渐形成中低档产品以本国企业为主,高中档产品以外资企业为主。大中型工程项目依靠国外,中小型工程项目选用国内的市场格局。 国外著名品牌 日本的自动化仪表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也输出很多全球著名的自动化公司,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
1 横河电机集团YOKOGAWA 横河相信对仪表从事人员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横河成立于1915年,年销售额可达40亿美元。它的EJA系列压力变送器、DY涡街流量计、SE电磁流量计、氧含量分析仪、CS3000DCS控制系统等,这些高质量、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产品在国内**小小装置上可见其声影。 2 欧姆龙株式会社OMRON 欧姆龙成立于1933年,在全球60个国家拥有113家公司,其PLC在大学课本上经常见到,欧姆龙的继电器想必是绝大部分机柜集成的首选。 3 日本工装株式会社KOSO 日本KOSO成立于1981年,90年代在无锡成立了无锡工装,与重庆川仪、宁夏吴忠等穿梭于各种招投标场合。 4 山武AZIBIL Yamatake 山武成立于1949年,山武的智能阀门定位器已装载在超过30万套阀门上。 5 日本岛电Shimaden 岛电的知名度在数显表时代,现在岛电的温控二次表依旧在很多中试装置上使用。 6 日本岛津Shimadzu 岛津的战场在实验室领域,其分析仪与安捷伦等,霸占着实验室高端仪器的市场。 简单的从上面几个公司就可以看得出来,日本本土企业从现场仪表到控制室,从在线到实验室,均有自己可靠的产品和著名的品牌。
国内企业差距在哪里 国产产品落后于进口品牌,这个事实在其他一些行业如汽车等中也同样存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也是类似的。
1 永远比别人慢一拍 我们的工业基础相对于欧美及日本等薄弱很多,改革开放经济迅速膨胀发展,推着我们走上了模仿-落后-再模仿-再落后的步伐,我们的产品仍努力追赶国际品牌的上一代产品。 2 市场换技术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为了迅速的占有市场,寻求国际品牌进行合作,做着以市场换技术的美梦,不论是仪表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多个实际案例多年来打脸证明,市场是给别人了,技术啥也没学到。 3 重市场轻技术 行业内的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是做市场销售起家的,做技术出身创立企业的为数不多。在很多企业里面,销售是龙头部门,把资金、重心均全力放在了市场工作上,靠着复制过来的图纸、携带的资源就可以组织生产、拼装,而忽视了技术的创新和再创造。 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1%-3%,而国外企业平均达到销售收入的5%-10%。缺乏精密加工、特殊工艺、测试检验、模拟仿真等先进研发手段,生产制造技术的研发未列入应有的地位,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很低;研发体系的建设也落后于企业的技术要求。
4 重硬件轻软件 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把仪表组装出来就可以去销售了,去可以赚钱了,而没有去做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部分,如质量体系、文件体系等。一个没有软件体系支撑的企业是难以做出合格的硬件产品。 这一点在中外仪表的资料上体现尤为明显,国外著名品牌的仪表说明书、测试数据、认证证书、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一应俱全,而国内的很多仪表厂家只有一页纸的说明书。 5 重价格轻质量 最低价中标导致很多仪表厂家以低于市场合理价很多的方式去中标,中标以后只能以次充好、减少验证环节等来降低成本,导致现场国产仪表性能很差。 最低价中标不知道有没有解决了**的问题,但是确实是增加了很多质量的隐患。 6 制造工艺差 生产制造工艺制约了国内很多行业的发展,基础工业的不完善导致国产仪表行业的加工精度不高、电子元器件温飘等问题。 7 外部环境制约 很多大型企业对国产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情况不太了解,不敢用国产仪表;不少企业领导受到现有体制的束缚,不愿冒险用国产仪表;更有部分企业已经x i惯用进口产品,造成了国产系统和仪器仪表没有机会进入高端市场与进口产品竞争。 国产仪表如何跳出困境? 国产仪表在落后进口品牌这么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跳出困境,实现屌丝逆袭呢?
1 跳出目前已有的框架体系 别人再做 信息化,我们开搞自动化;别人又搞智能化,我们再学信息化。再现有的框架体系中,我们只能拾人牙慧、慢人一拍,我们要通过**部门强行推动自动化的时候,企业再决定上不上智能仪表的时候,国外品牌早已开始制定总线、无线或者更为超前的标准制度。我们再努力追赶,他们在超前引领。 想要走出模仿落后的困局,需要有高铁式的高瞻远瞩,前瞻性的去判断或者去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去参与先进标准的制定,去超前一步而不是落后一步。 2 完善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重塑国产品牌形象 对于国内的大型仪表企业,有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操作流程,有没有相对应的检验流程,能不能确保每个产品都能达到预定的指标要求? 对于一些精密仪器,可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采购进口的元器件或组件,配合国产的优势所在,组合成自有品牌的高品质高质量的仪表。 有些仪表厂家喜欢说我们的元器件是哪国哪国的,这个并不有利于完整品牌的塑造,用户不会你元器件是哪国的而买你,只有通过高可靠性的整体使用的感受形成市场的口碑和品牌的形象力量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3 增强研发技术团队 很多中小企业是没有研发技术团队的,几个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带着现场体力工人,就可以组装出一个国内知名仪表企业来。 对于有规模的仪表企业,可以考虑高薪邀请国外知名厂家的生产技术人员入厂指导或者工作,这有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内上市的仪表企业,有的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前列,通过收购国外仪表企业,拥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将研发成果转为国内品牌所用,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提高了国产品牌的形象。 感觉本文不错,转载编辑分享给大家 本文转载于网络,不知原创出处,无法注明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