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美国东俄亥俄州天然气公司为了满足克利夫兰市天然气调峰使用的要求,在克利夫兰建设了全球第一个LNG调峰工厂。调峰工厂主要由三个双层球形储罐构成,内部球形储罐采用高镍不锈钢焊接,外部采用普通碳钢焊接,中间填充保冷材料隔热。双层球形储罐采用碳钢支腿高架支撑,支腿未作隔热保护,储罐周围未作围堰。克利夫兰LNG调峰站建成后一直稳定使用,未发生任何安全隐患及事故。随着城市发展,克利夫兰对天然气需求逐渐增多,调峰要求也逐步增大,1942年,天然气公司决定再新建一个更大的LNG储罐。新罐采用圆柱型罐体设计以增大容积,减少施工难度。由于当时处于二战时期,高镍钢板都被使用于军工,新建储罐只能被迫采用含镍量为3.5%的低镍合金钢焊接,这一决定也为未来储罐爆炸埋下了隐患。1944年10月新建的圆柱形储罐建成投入使用,投用后不久,1944年10月20日下午2时,新建的储罐底板发生脆性断裂,LNG液体泄露至地面,形成大量蒸发气。LNG液体也从马路边落水口流入下水道,并被引燃,引发了剧烈爆炸和大火,大量站内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来不及逃离就被夺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