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

标题: 这样的管廊设计合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智者明    时间: 2022-8-20 15:28
标题: 这样的管廊设计合理吗?
看到有张帖子,管廊跨路设计为了满足设备整体运输要求(设备直径17.9米),陡然升高到底标高18米以上(约5~6层楼高),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化工装备大国重器】500—2022年天津南港乙烯17.9米直径急冷油塔
https://bbs.hc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0609




作者: 威风的奥特曼。    时间: 2022-8-20 16:22
这可能不止合不合理的问题,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作者: 智者明    时间: 2022-8-20 17:21
威风的奥特曼。 发表于 2022-8-20 16:22
这可能不止合不合理的问题,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项目组织方面,完全可以预留大件运输通道,待设备运输以后再进行管廊合龙。
作者: qqgd    时间: 2022-8-22 12:45
如果是改扩建,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原来项目建设时,也想不到今天会有超大直径的物件进场通过呀。
但要是新建项目,可能就是计划不周了。
作者: 智者明    时间: 2022-8-22 17:22
qugd 发表于 2022-8-22 12:45
如果是改扩建,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原来项目建设时,也想不到今天会有超大直径的物件进场通过呀。
但要是 ...

南港120万吨乙烯是新建项目。
作者: 幸好有你    时间: 2022-8-23 08:51
还行,没做成拱形的
作者: qqgd    时间: 2022-8-23 09:11
智者明 发表于 2022-8-22 17:22
南港120万吨乙烯是新建项目。

那应该是大件设备运输通道的设置考虑不周,不过如果要是还在建设当中,管廊的高度问题应该好解决,就是可能成本会花费多点。
作者: 智者明    时间: 2022-8-23 11:53
qugd 发表于 2022-8-22 12:45
如果是改扩建,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原来项目建设时,也想不到今天会有超大直径的物件进场通过呀。
但要是 ...

改扩建项目,遇到类似情况也要审慎考虑。
案例:扬巴一体化项目也有一台直径11.8米的怨冷水塔需要通过扬子石化公共管廊(12.0米)进入现场,当时考虑协调扬子管廊改造,但经济分析后不可能,扬子乙烯一天的运行费用大几百万,后来又推出多个方案,如:轨道+千斤顶运输方案、双吊车管廊两侧跨运方案,等,多方集思广益,最后将道路降低60公分并加固,少花钱办成事。
作者: 木质素    时间: 2022-8-24 08:54
大件运输向来都是项目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这在项目建设方案阶段就有考虑的。不会到现场才考虑的。外部道路运输要知道允许的最大件,大件运输这是要向高速管理局申请的。厂区内部新建项目可以通过先安装设备,后按照管廊来实现。改扩建项目就得看前期预留了。
作者: zhu2005163    时间: 2022-8-24 14:58
谢谢分享。
作者: JJCY    时间: 2022-8-25 13:31
踩着线过的
作者: l102198    时间: 2022-8-25 14:29
刚刚好
作者: 小小打工仔    时间: 2022-8-26 13:06
明显不合理,要是来个30米的设备,还搞30高的管廊?这种设备十几年来一次,特意准备个通道?可以现场吊装到管廊对面再运输不行?反正你这个设备都是要起吊的,难道还没有起吊设备?要是后面来个20米高的设备,是准备把管廊拆了?当然这个也考虑下成本,也许算完成本,发现管廊弄高便宜
作者: royu    时间: 2022-8-27 14:22
个人认为管廊实施的规划合理性存疑,无非就是途径管廊的物料需求时间,和设备到货时间比对,看看哪个更紧张,算算经济账。

设计满足实际需求,没问题。
作者: 智者明    时间: 2022-8-27 15:03
royu 发表于 2022-8-27 14:22
个人认为管廊实施的规划合理性存疑,无非就是途径管廊的物料需求时间,和设备到货时间比对,看看哪个更紧张 ...

设计把管廊做那么高,视必要增加管内介质的压力和速率,则系统负担增加,系统需要增加额外的能耗,怎能是没问题呢?
况且管廊做那么高,操作人员的管廊巡检增添麻烦,怎能是没问题呢?
作者: royu    时间: 2022-8-29 22:51
智者明 发表于 2022-8-27 15:03
设计把管廊做那么高,视必要增加管内介质的压力和速率,则系统负担增加,系统需要增加额外的能耗,怎能是 ...

我虽然不是管道专业,但对于您的怀疑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

假设管道内气体和液体为连续输送,则压力和流速变化应保持一致。

- 气体管线
对于气体运输,管廊的影响非常有限,管内介质的压力和流速影响未发现明显变化。

- 液体管线
液相管线的管道阻力计算不应考虑中间的势能变化,只考虑起始点与终点的高度差变化。
查询设计手册对于垂直段的管道阻力,需要确定的是直管段长度(假设竖直管线增量为11米);管道附件增加4个弯头,粗略按照管道口径1.5倍折算成直管段。概算大约是增加了24米左右的直管段管道阻力。相对于千米级别的管道运输,影响非常有限。
唯一可能担心的是原有泵的扬程是否受影响,如果扬程满足输送液体至高点,则无其他影响。

综上,未发现系统能耗的明显增加。相对于管廊绕路改道,现设计可能会节省更多的材料及降低运输损耗。

对于人员巡检增加麻烦属于人机工程范围,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设施,这种负担我还是挺理解的,有待改进改。




欢迎光临 海川化工论坛 (https://bbs.hc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