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海川网-化海川流

用户名账户登录  

用户名密码方式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手机微信,扫码同步

▲【推荐展示】 开通18840911640     
信息推荐  -  【 品牌 

[讨论帖] 潞安16万吨煤基油项目今日出油(偏重于催化剂讨论)

[复制链接]
19353 |90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8-19 19:45 编辑
听说煤化所现在都有铁锰的催化剂了,可以说是领先的了。
jzg2008 发表于 2009-8-19 16:47


“听说煤化所现在都有铁锰的催化剂了,可以说是领先的了”

您这句话怎么没看懂呢
您的意思煤化所原来没有铁锰系的催化剂,现在有了就领先了?
煤化所现在在用的就是铁锰系的催化剂,要说煤化所的这个铁催化剂先进性还是有的,但谈不上世界领先吧。Mn只是铁催化剂的一个常用助剂而已,几十年前就有人用了。这几十年,工业费-托催化剂没有什么大的创新。
不要总强调催化剂,单论催化剂,煤化所即使占优,更重要的还是整个工艺的先进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这才有比较的价值。

 

发表于 2009-8-19 19:44:36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jh99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你这样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标准是没错。
但是,什么叫设计产能?你第一天的产量(催化剂活性)达到了设计标准就表示以后的每一天都能达到设计标准么。
装置达到稳定运行后的产能都不一定能达到设计产能,那什么叫稳 ...
fossil-zhang 发表于 2009-8-19 19:18


看来我对催化剂活性的理解还不是太偏差。

别的不说了,20万吨/16万吨=1.25,1.25倍的设计裕量,比成熟的石化装置设计裕量1.1倍稍大,但对于国内第一套的煤基浆态床FT合成工业示范装置,这样的设计裕量应该是很正常的。同时,这也就更印证了,中试所确立的与FT催化剂所配套的总体工艺流程的先进性,也突现了中试数据对工业示范装置设计的指导意义。

至于,运行时间的问题,那确实是说不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计时吧!

“xiaojungnft曾经说过,煤天然气间接液化不是催化剂问题,更多的是工程问题,整个工艺流程操作好了才能达到或超过设计产能。”-----不能苟同,这可能跟思想理念与个人经历有关系----FT的核心还是催化,一个成熟的工业催化剂及其匹配工艺流程是工程设计的基础----这就是我目前所处的理解水平了。

 

发表于 2009-8-19 23:41:2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Peterpaul彼得保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8-20 02:07 编辑
看来我对催化剂活性的理解还不是太偏差。

别的不说了,20万吨/16万吨=1.25,1.25倍的设计裕量,比成熟的石化装置设计裕量1.1倍稍大,但对于国内第一套的煤基浆态床FT合成工业示范装置,这样的设计裕量应该是很 ...
wjh99 发表于 2009-8-19 23:41


设计裕量的问题,我不是搞工艺设计的,不懂,就不好做评价,但我觉得预计比原有设计产能提高25%,这个量还是很可观的。还是要拿说得过去的数据来说话,如果是由那个吨催化剂产油1000吨得到的,我觉得还是值得推敲。

关于煤间接液化的关键问题,我只是说催化剂不是最关键的,但并不代表催化就不关键,我理解您说的“催化”指的是催化过程,而不是催化剂,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为什么说催化剂不是最关键的呢,我自己就是从事催化剂研究的,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按照现在的水平,我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实验室合成一个性能非常好的催化剂,在实验室反应器上运行得也非常好,但是到了中试规模,同样是这个催化剂,同样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中试装置的运行情况就很可能达不到实验室的效果,是什么问题呢,放大造成的,有些问题,在实验室小规模做是暴露不出来的,只有放大到一定规模才会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要经过实验室-中试-示范-商业装置这样一个过程,有时候还要返回实验室或中试装置去验证或改进。那这其中就不仅仅涉及到催化剂的问题了。再举个例子,浆态床催化剂过滤的问题,在实验室规模,这个过滤可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随着一步步放大,这个过滤问题就会越来越影响整个工艺的操作和运行,这也不能说是仅仅催化剂的问题。
费托催化过程发现以来,催化剂的革新可以说没有工艺上的进步多,按照很多年前的配方一样可以合成出性能很好的催化剂,但是工艺呢,现在的工艺比几十年前还是要提高了不少。的确,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工艺不能脱离了催化剂而单独设计,但是到底是工艺决定了催化剂还是催化剂决定了工艺,我觉得还是不能割裂了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总体来看,工艺(包括流程、设备、各工段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整体的运转效率或经济性)还是更重要一些。

 

发表于 2009-8-20 00:52:08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浮云遮眼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回58楼wjh99
上楼化石张的解释是不是已经够详细了?我再补充一下。你引用的教科书没有错,但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是性能,不是工厂的产能。你的意思包括了两个可能,即催化剂性能提高可提高产能的两种可能:
1。对一定活性的催化剂,假如工厂设计时采用50%转化率,而实际上催化剂活性高了,在同样条件下可以达到70%,那么产能就能相对提高40%。这样想是正确的,可是工厂不是这样设计的。工厂设计时,总转化率一般不会很低,不然就浪费原料。比如合成甲醇,单程可能20%不到,所以尾气要循环。注意潞安的总转化率报道是96%,已经没有太多继续提高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催化剂量以提高空速,这就是降低成本的原因。如果催化剂已经装填了才发现活性比预期的高,那就降低操作温度,然后慢慢升高温度,减少催化剂的添加量。产能是不会提高的。
2。在同等催化剂装填量下,提高空速确实能提高产能,但是提高空速意味着要求上游煤气化送过来更多的合成气,这是做不到的。一般来说,工厂的产能是由原料进料量决定的,这是工厂设计时预定的。即使催化剂的性能很差,产能也能保证,就是增加催化剂装填量以减少空速,达到预定的转化率。当然,效率就差了,因为催化剂消耗量多了。

57楼Juna8908提到负荷50%是出了问题,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很可能跟SASOL类似,过滤出了毛病,或者过滤面积设计小了,或者催化剂比预期的容易破碎,这些外人都是没法知道的,但是基本上能猜得出来。SASOL刚开始时也是死活不肯说,后来终于还是说了。

 

发表于 2009-8-20 08:54:54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8-20 10:43 编辑

一个工厂设计产能的时候,一般来说是以催化剂满负荷运转,或者至少接近满负荷运转来设计的,而且上下游的负荷也是根据这个催化剂的负荷来设计的,真正运行起来,催化剂的活性波动所引起上下游工艺的变化是很麻烦的,可不是实验室规模那么好应付。换句话说,对于费托合成来说,尾气循环的话,那么总体转化率设计产能的时候是以接近百分之百,或者至少在90%以上来计算的吧,也就是说100份合成气,至少90份被转化,那么这个产能就固定了,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运行的时候,在催化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就算催化剂活性升高或降低,总体转化率基本上是维持不变的,也就是说100份合成气仍然有90份被转化,唯一变化的就是循环比,活性提高循环比降低,活性降低循环比增加,或者维持循环比不变,而改变催化剂添加量或反应温度,就像“浮云”所讲,那么最终影响的只会是成本和效率,确实不会影响产能。
示范装置的目的是验证中试装置所确定的工艺流程,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尽量能够稳定运行,一个简单的变化看似影响不大,但所牵动引起的对上下游操作的变化就不可忽视了。

 

发表于 2009-8-20 10:37:56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q207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回fossil-zhang:
    你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涉及到保密问题,很多话题无法展开讨论,得防止网特啊。其实你也可以想象,说领先的人也不在少数,能是空穴来风吗?至于你说的哪些评价指标,什么寿命、稳定性、活性等等,我想专业搞FT的人都会取得这些数据的吧。还是那句话,让事实说话吧,事实总不会骗人。

 

发表于 2009-8-20 17:21:1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n20010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qin20010 于 2009-8-22 10:07 编辑

44# fossil-zhang


大概看了一下

就是因为你认为那么高空速不可以达到那么高转化率不可信才有了你认为的一吨催化剂1000吨的不可信

怎么说呢,我感觉你的许多想法都被SASOL给限制了,SASOL当时搞FT选择的是比较功利的做法,直接模仿德国人的Fe催化剂,可是结果呢,他们的Fe催化剂他们没有超过德国人多少。煤化所当初也是照着这条路走过,但不同得是还尝试了其他的路,结果在其他路上发现走的更快。

我说的高空速高转化率当然是以牺牲寿命和选择性得到的结果,先不说它是什么结果,实验室中你的催化剂能达到吗?还有,中式结果一定会差于实验室吗?工业结果一定低于中试吗?如果你认定是,那你就只能从设计的人身上找问题吧

空速降一半你就非让转化率达到100,你就没办法让它还在80,寿命不就有了

 

发表于 2009-8-22 10:01:2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8-22 18:14 编辑
44# fossil-zhang


大概看了一下

就是因为你认为那么高空速不可以达到那么高转化率不可信才有了你认为的一吨催化剂1000吨的不可信

怎么说呢,我感觉你的许多想法都被SASOL给限制了,SASOL当时搞FT选择的是 ...
qin20010 发表于 2009-8-22 10:01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我不相信您所说的数据是因为我从技术角度去分析,您如果仔细看了我的帖子,那就请您针对我提出的技术问题一一做出回复。
您上面的这个回复别人我不清楚怎么想,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说服力,因为我没看到技术上的分析,您只是在强调煤化所的技术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先进,强调我们不要被Sasol所限制。
请问,您怎么知道我就一定是被Sasol所限制,遵循一些基本的科学规律就是被Sasol所限制么。
创新是什么,的确,打破权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的确是一种创新的体现,但也得遵循基本的科学规律吧,您要是说科学规律也不一定就是对的,说不定也可以打破,那我没话可说。前人做出的成果,不管是国外的也好国内的也好都可以作为借鉴,但如果想轻易否定前人几十年的成果恐怕光靠嘴说是不够的。
我从来没有鄙视过煤化所的技术,虽然我没参加煤化所的工作,但我对煤化所的技术还是略知一二,他们在国内可以说是翘楚,在国际上也可以称得上先进,这一点我从没否认过,但如果总强调自己是世界领先,轮不到我评价,自然会有人要出来说话。别的不说,就说说煤化所的固定床钴基催化剂,我建议您去看看Shell的水平。再一点,Sasol再怎么不济,他们的浆态床多大规模,直径有多大,不管是铁也好钴也好,您如果搞费托应该知道吧,煤化所的浆态床现在多大直径,您应该清楚吧。您能拿中试或者示范装置跟别人的商业规模厂比较么,您应该也清楚费托合成工业放大的难度,不仅仅是转化率的问题,还有经济性,稳定性,还有太多的工程问题需要解决,这比催化剂转化率重要多了,至少现在Shell和Sasol的技术每天都在赚钱,他们凭什么赚钱,给钱的人都是像我一样的傻子?

SASOL当时搞FT选择的是比较功利的做法,直接模仿德国人的Fe催化剂,可是结果呢,他们的Fe催化剂他们没有超过德国人多少
德国人的催化剂水平很差么?您自己做过德国人的催化剂么?
说实话,在我看来,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水平,这几十年来并没有质的飞跃,不过我可能孤陋寡闻,没见过世面,煤化所的铁催化剂也许真的高深莫测,被我小瞧了。

我说的高空速高转化率当然是以牺牲寿命和选择性得到的结果,先不说它是什么结果
您为什么不说结果呢,是您怕泄密?还是不知道?您应该是知道的,要么怎么反驳我的观点呢。
示范装置从7月初到现在如果还在运行的话,也一个半月了,稳定性如何,总体装置运转情况怎么样您能介绍一下么,大家都很关心。

实验室中你的催化剂能达到吗?还有,中式结果一定会差于实验室吗?工业结果一定低于中试吗?如果你认定是,那你就只能从设计的人身上找问题吧
呵呵,实验室的数据,煤化所所有发表的文章我这都有,也都看过,各种催化剂性能如何我很清楚,从没在里面发现像您说的这样的数据,也许好的催化剂就从来没发表过,这也正常,我可以告诉你一点,我在实验室随便找个催化剂,同等条件下的转化率、选择性和失活速率都会比煤化所已经发表的数据要好,您如果不相信我欢迎您到我们实验室来参观看看。但这有什么用呢,实验室数据再好有什么用呢,放大后不行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试一定会差于实验室么?工业结果一定低于中试么?的确不一定,但是您如果认为在放大的过程中催化剂是关键,那我就没什么说的了,我自己至少搞过放大,您搞过放大么?示范装置、工业装置能和实验室装置在一个水平上比较么?放大中碰到的问题在实验室会碰到么?您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设计的问题。煤化所放大过程中没发现在实验室中没暴露出的问题?您不要告诉我煤化所放大过程中一点问题都没遇到。

空速降一半你就非让转化率达到100,你就没办法让它还在80,寿命不就有了
这我当然知道,降温呗,煤化所还不敢让催化剂在那么高的转化率下运行吧。工业装置中,转化率远远比不上稳定性重要。
关于寿命,中试装置的数据拿上来说话,煤化所示范装置现在的负荷达到多少?运行一个半月补充过新的催化剂么,按照您的意思,再过三四个月都不用补充新的催化剂。下次补充新鲜催化剂的时候通知我们一声,我们来看看催化剂稳定性到底如何。

最后,如果您方便,还是请您回答我上面帖子中提出的几个疑问,当然是在保密许可范围内。

1)关于铁催化剂的TOF的疑问
2)在高转化率下二氧化碳选择性问题
3)高空速下,循环压缩机每小时处理量,循环比以及过滤器的运行情况,比如每级过滤器两端的压差
4)还有xiaojungnft朋友提出的产能和催化剂产量的矛盾,具体请看53楼
5)潞安那套钴基固定床侧线的运行情况

就拿煤化所一位朋友liq207的话结尾吧
让事实说话吧,事实总不会骗人。
我再添一句,时间会证明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09-8-22 17:50:59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nanok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19# fossil-zhang

化石张能否再讨论一下两者之间的成本问题呢,Co应该比Fe贵的多吧

 

发表于 2009-8-23 09:34:3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8-23 14:46 编辑
19# fossil-zhang  

化石张能否再讨论一下两者之间的成本问题呢,Co应该比Fe贵的多吧
conanok 发表于 2009-8-23 09:34

钴和铁基催化剂成本的问题,是不能和整个费-托过程割裂来看的,说钴催化剂比铁催化剂贵得多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的确,就金属钴和铁来说,钴的价格是铁的1000倍,如果按照工业费-托合成钴催化剂中钴含量来看,基本上要在20%以上,就算20%吧,那么工业费-托合成铁催化剂中的铁含量就算80%吧,那么制造同样重量的工业费-托合成催化剂,单从钴和铁的成本来看,钴是铁的250倍,的确贵的多。
但问题是成本是不能这样算的。
从原料来看
1)制备钴催化剂用到的钴盐价格仅仅是制备铁催化剂用到的铁盐的30倍,而在这些盐中,金属钴和金属铁的含量比是1.4多一点,也就是说制备同样重量的催化剂,钴和铁的原料这块价格比就只有5多一点了
2)钴催化剂中还有个成分比较贵,就是贵金属,虽然含量很低,但是算下来的原料成本和钴原料成本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载体,如果选用好一点的载体的话,载体的成本大概是钴原料成本的一半,还有一些氧化物助剂,因为含量也不高,所以这些助剂的原料成本和以上几种成分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3)而在铁催化剂中,一般常用助剂有铜、钾和锰等,这些成分的含量不算很高,原料也比较便宜,加在一起最多占铁原料成本的十分之一,也可以忽略,但另外两个常用到的成本就比较高了,一个是结构助剂,一般是氧化硅,也有采用氧化铝的,一般含量在10-20%之间,这东西不跟普通氧化硅氧化铝载体一样,要制备好点的催化剂,用到的原料也不便宜,大概是铁原料成本的四分之一。除此之外,低温工艺用到的铁催化剂一般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用到的沉淀剂也不便宜,原料成本是铁原料成本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个制备钴催化剂用不了那么多的原料就是去离子水,沉淀本身要用到去离子水,还要用大量的去离子水去洗涤沉淀后的滤饼,这个量也不小了,去离子水设备也不便宜,而且一般三吨自来水制备一吨去离子水,所以这个成本也不小。其他一些催化剂成型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料成本可以忽略。
综合起来,仅从原料成本上看,钴催化剂大概是铁催化剂的七倍多。
再从制造过程来看
1)制造钴催化剂的过程比起铁催化剂要简单的多,浸渍、烘干、焙烧,当然还有些细节,但总体就这些步骤。用到的设备少而且相对简单。
2)再看看铁催化剂,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成型、焙烧,步骤比起钴催化剂来说要多,尽管可以在自动生产线上完成,但终归要比钴催化剂复杂,制备周期要比钴催化剂长,这也是无形的成本。涉及到的设备比钴催化剂多出来的包括沉淀的、过滤的、干燥的以及成型的设备等,这些设备也都不便宜,也要折旧到催化剂成本里去。当然,如果钴催化剂的载体是自己制备,这些设备也都会用到,但总不能混用吧,对铁催化剂来说,在设备上增加投入是肯定的。
这样下来,铁催化剂的制造成本又多了一些,钴催化剂的制造成本大体上是铁催化剂的6-7倍吧,我只是举例而言,有些地方的制备规模不同,催化剂成分不同、制备方法和工艺不同,成本可能会有差异,但总体来看,钴不会比铁高得非常多。
至少我知道一家国外著名催化剂公司的商业费-托合成铁催化剂价格不比钴催化剂便宜多少。

除了制备过程外,钴和铁催化剂还有哪些区别需要算在成本里呢?
1)催化剂活化方法不同会造成使用成本有差异,钴催化剂一般用氢气,而铁催化剂一般用合成气或一氧化碳,用氢气的话总会差那么一点。当然,钴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一般要比铁高。
2)铁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时间要比钴催化剂长一些。
3)铁催化剂的寿命要比钴催化剂短,钴催化剂如果采用合适的再生手段,可以连续使用两年而不需要更换,而铁催化剂呢,则要短得多,从这点来看,铁催化剂的使用成本要比钴催化剂高了。
4)不论水煤气变换,再好的铁催化剂,二氧化碳选择性总要比钴催化剂高,这一点造成的碳的浪费也不能忽略不计。
5)即使是低温工艺,一般达到相同转化效果,铁催化剂的使用温度也会比钴催化剂高,尽管费-托合成是个放热反应,合成段能量消耗远不能跟气化段的相比,但这造成的能量消耗差异终归也要考虑。
6)低温工艺使用的铁催化剂强度总体来说还是要差于钴催化剂的,这给工艺上造成的麻烦所带来的资金投入也要考虑(比如在催化剂过滤和回收方面的增加投入)。
7)铁催化剂合成的含氧化合物较多,由于含铜,所以甲醇又是最多,虽然这些含氧化合物卖出去利润也很高,但是处理含有含氧化合物的油和蜡还是有点麻烦,钴催化剂的含氧化合物较少,产物相对好处理一些吧,如果是为了生产柴油和蜡,在这方面的投入,铁会比钴高吧。

所以,综合以上,还真不能讲钴催化剂的成本比铁高得多,起码也是旗鼓相当吧。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各位朋友请多指正,谢谢!

 

发表于 2009-8-23 14:38:11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hb0208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陕西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decity2007 于 2009-9-11 12:49 编辑

潞安煤基油,选的气化工艺就不对,制油用的是CO+H2,谁还用鲁奇工艺,要烧块煤,蒸汽耗量也高,成本多高呀。

 

发表于 2009-8-28 09:26:3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2h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陕西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合成油厂旁边再建一个大尿素厂就是了

 

发表于 2009-8-31 10:28: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ap37楼主 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山西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71# yhb0208
你以为谁都像象你一样傻,潞安煤基油还有个尿素装置,搞清楚再发言,作为专业论坛里出你这样粗俗的人,真是耻辱

 

发表于 2009-9-4 17:34:0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elin125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山东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25楼说的很有道理,这方面无所谓“浪费”一说,最多就是说消耗某种资源来满足某种需求。
最直白的说,我们总不能说睡觉是浪费时间吧?

 

发表于 2009-9-15 16:14:5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5288kangkai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70# fossil-zhang
如果把钴,铁催化剂的产能再加以比较就更加全面了,谢谢这么好的分析.

 

发表于 2009-9-17 09:52:02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fossil-zhang 于 2009-9-17 11:54 编辑
70# fossil-zhang  
如果把钴,铁催化剂的产能再加以比较就更加全面了,谢谢这么好的分析.
liu5288kangkai 发表于 2009-9-17 09:52

钴和铁催化剂的产能比较?怎么说呢,其实单独横向比较产能而不考虑其他我在上面提到的因素(比如采用的工艺、催化剂本身的成本和性能、产物组成和附加值、运行成本、催化剂的寿命和再生成本等等)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钴和铁的使用条件和工艺可能不一样,产物侧重点有时也是不一样的,只能说你使用了这个催化剂,那么如何使这个催化剂的效率最大化。
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那就低温工艺来说,单位催化剂的烃类产物产量,钴要强一些。

 

发表于 2009-9-17 11:51:57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elin125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山东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本帖最后由 xuelin125 于 2009-9-17 14:30 编辑

关于催化剂的活性与产能之间,我说下我的意见,总觉的前面浮云遮眼在55楼说的话有点偏颇,容易误导别人。
所谓的催化剂活性,并非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或者叫专业上的俗称。更专业的说法是催化剂上反应物的转化速率或者产物的生成速率。也有人把催化剂活性理解为反应中反应的转化率,不过一般仅指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对比催化剂活性时才使用。
一般单位是转化速率或生产速率的单位是 mol min^-1 g-cata^-1,mol可用体积单位或者质量单位替代,min也可用其它时间单位替代,g-cata经常用活性中心数量或者催化剂体积等量替代。
这个参数是一个动力学参数,一般在反应过程符合动力学要求时得到的值才能算是本征的转化速率。
也可以说这个值至出现在实验室中而不是工业生产中。

在很多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反应,由于贵金属的表面原子数量可以通过CO化学吸附比较精确的得到,因此,此时得到转化速率更精确,还有另外一个专有的名称TOF,Turn over frequence ,指的就是在单位活性中心上面单位时间内转化的频数。

另外,只要把单位变换一下,催化剂活性可以很容易的转换成“吨催化剂上的年产能”。当然这个只能作为估测用,以固定床为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填装方式与填装量都与实验室大相径庭。但是不同催化剂之间的活性对比一般在工业过程中还是有适用的。


说的有点罗嗦了,也有点扩散了,其实要紧的就一句话,浮云说的说催化剂活性和产能没有关系的话是欠妥的。在过程完全一致时,催化剂的活性直接决定了产能!低活性的催化剂想要获得和高活性催化剂同样的产能只能增加设备成本等投资

 

发表于 2009-9-17 14:29:33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ssil-zhang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湖北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插一句话,跟本贴没太大关系。
xuelin125 朋友说在很多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反应,由于贵金属的表面原子数量可以通过CO化学吸附比较精确的得到,因此,此时得到转化速率更精确,还有另外一个专有的名称TOF,Turn over frequence ,指的就是在单位活性中心上面单位时间内转化的频数。
我补充一下。
CO化学吸附并不一定能精确得到金属表面原子数量,有时CO在金属原子上并不是固定比例吸附的,比如CO在Ru和Co原子上都不是固定比例吸附(分为桥式吸附和线式吸附),还有可能在M(x+)上吸附,M指金属。
有时可以用氢气吸附来确定表面原子数,但是有些情况下,氢气吸附比例也不固定。
问题最大的倒不是上面这些,而是在反应过程中,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催化剂表面,特别是金属表面会发生重构现象,在反应之前得到的表面金属原子数(结构)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那么就不能准确表征反应过程中真实的活性中心数目。
催化剂的原位动态表征很重要就在于此。

 

发表于 2009-9-17 15:47:3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elin125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山东省
头衔:  TA暂未设置 
呵呵,是我孟浪了,实在是帖子太长,上班期间只能断断续续看看。以看到自己领域的一些事情,就先提出来了,回头再仔细看看。
催化剂,尤其是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一直是催化相关过程的“黑匣子”,很多东西并没有研究清楚,或者只能是推测。我所说的CO吸附只是举个例子,所谓的“精确”也只是比以催化剂的质量或者体积为分母来衡量催化剂活性来说更“精确”而已。帖子里面我也一直是用“更”或者“比较”等词汇修饰,因为目前的确没有办法“完全精确”地测量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数目。
fossil zhang说的没错,表面吸附有多种方式,而且在所谓的CO吸附也好H2吸附也好NH3吸附也好等等分子探针吸附手段一般都是非原位的表征手段,往往与真实的原位反应相去甚远,而离工业生产中的反应过程恐怕就更远了。但这些毕竟都是一些有效地表面表征手段,非原位的表征加上机理上的一些推测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位反应的。
好了,这个回帖实在与本贴主题不符,希望别继续了,要是有朋友对催化剂表面结构之类感兴趣的,欢迎与我私下交流。

 

发表于 2009-9-17 16:17:3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5288kangkaiVIP会员 VIP会员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访问IP北京市
头衔:  TA暂未设置 
11# 天马1268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南非萨索尔的催化剂有不同的系列,如果单看油的生产能力可能是不如中可合成油的,但是他们是主要从中提取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的目标产物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催化剂的好坏就不能笼统地说好与不好了啊.

 

发表于 2009-9-18 09:54:1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别提示:

          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内容存储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不能公开传播或无传播权、禁止分享的出版物、涉密内容等
          不听劝告后果自负!造成平台或第三方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请遵守国家法规;不要散播涉爆类、涉黄毒赌类、涉及宗教、政治议题、谣言负面等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海川学课】
积分

财富分获取方法

[签到][参与互动][每月建设者加分]

[他人给于的评分]

海川分获取方法

[每月建设者达标后加分]

[他人给于的评分]

▲【推荐展示】 开通18840911640  
服务联系
微信关注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隐私协议    -  网站声明   -  个人名片   -  企业会员   -  个人会员  -  记录统计

专家智库  -  海川市场    -  众包悬赏   -  分类信息   -  视频学课   -  在线计算  -  单位换算


海川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411-88254066     举报信箱   service@hcbbs.com     举报中心


客服#  18840911640【微信同号】   信箱   hcbbs.com@qq.com   【点我QQ联系海川客服】   

平台统计:        GMT+8, 2024-3-29 02:03

化海川流(hcbbs.com) @Discuz! X3 . 0.351465 second(s), 84 queries , Redis On.

辽公网安备21100302203002号  | 辽ICP备17009251号  |  辽B2证-2017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