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

标题: 离心泵干气密封操作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6 16:29
标题: 离心泵干气密封操作法
下图所示干气密封操作法是错误的吗?但听师傅说应该先灌泵再投用干气试密封气密,也就是说第二第三点应该互换。本人死脑筋,想不通。求各位大神详解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6 21:04

作者: liaifeng    时间: 2018-7-6 21:24
至于实际操作中和操作法有区别,在你的操作中其实已经写明了。
先引介质是为了保证开氮气时系统有一定背压,比较好调节,否则容易损坏密封!但是也存在危险,万一密封漏了,有毒介质就直接泄露了!
建议你们氮气阀门那里装一个限流孔板,防止氮气冲压过快就是了!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7 12:18
liaifeng 发表于 2018-07-06 21:24
至于实际操作中和操作法有区别,在你的操作中其实已经写明了。<
也就是说,如果装了限流孔板就可以按照操作法上面的来操作?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8 18:10
liaifeng 发表于 2018-07-06 21:24
至于实际操作中和操作法有区别,在你的操作中其实已经写明了。<
有减压阀,试密压力也就0.1MPa也不行吗?
作者: liaifeng    时间: 2018-7-8 18:55
幽敏客 发表于 2018-7-8 18:10
有减压阀,试密压力也就0.1MPa也不行吗?

我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你们那里的师傅不按那个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是不是当初按规则投用的时候存在过什么不好的情况,后来发现先引介质,再启用密封效果反而好呢?

另外,不能决定0.1就是很小的单位了,如果介质漏了,压力是一方面,浓度也是另外一个方面!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8 21:13
liaifeng 发表于 2018-07-08 18:55
我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你们那里的师傅不按那个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
是这样的,我们是新装置还没开工投产。然后我们公司师傅考试的时候考我这个干气密封操作法;而我之前在茂石化培训过,所以我就按上图茂石化的操作规程来讲,但是师傅说我答错了,应该先灌泵再投用干气密封试气密,也就是说我第二步跟第三步说反了(??? ? ???)但是我想了那么久还是想不通啊!
作者: liaifeng    时间: 2018-7-9 07:51
幽敏客 发表于 2018-7-8 21:13
是这样的,我们是新装置还没开工投产。然后我们公司师傅考试的时候考我这个干气密封操作法;而我之前在茂 ...

有操作规程按操作规程操作,那是法定的文件!
没有的话,你可以和他探讨下原因!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9 08:16
liaifeng 发表于 2018-07-09 07:51
有操作规程按操作规程操作,那是法定的文件!<br />没有的
问题是我班班长说:“工艺员说的,就算错的也是对的”我就是因为反问了工艺员,所以考试不及格,原因是态度问题(ー_ー)!!心塞(?-ω?`)
作者: liaifeng    时间: 2018-7-9 15:11
幽敏客 发表于 2018-7-9 08:16
问题是我班班长说:“工艺员说的,就算错的也是对的”我就是因为反问了工艺员,所以考试不及格,原因是态 ...

这让人还能好好学习吗?

即使错了,至少要知道原因吧,这样下次才不会犯错!
作者: asd6692569    时间: 2018-7-10 21:35
图片看不清,想来应该是plan72+76。介质侧是机械密封。
76应该是有孔板的,从你们操作规范上第三条能体现:气源压力为0.4,排火炬为0.2-0.3中间的压差即为孔板的作用。
楼上说的孔板我觉得减压阀完全可以取代,实际中我们接触的没有听说因背压低造成密封损坏的,包括机械密封。
按照我的想法初次开车正常讲也应该先投密封气,再灌泵。正常备用时可以常开密封气···
另外我觉得你们这个编写的有问题,我是按照72+76推断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首先第三条,当气源压力为0.4时,排火炬为0.2,这个明显就有问题两个方向,当孔板在压力表前时,说明排火炬总管的管径不够,正常说这个管径应该远大于入口管,才能保证介质泄露后及时排到火炬中。
如果孔板在压力表后,那么压差是原因是哪里,是不是可以怀疑大气侧密封存在泄露。
如果没有孔板,这个不符合API的规范了,应该不会。
第四条,推测压力表应该在孔板前,这个符合规范。但是上面说的压差是哪里来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判断大气侧故障还得看流量计(如果你们有)而不应该看压力了。
最好能给发个清晰点的图,大家探讨下。
PS应该是四年前我在这个平台上问过相关问题,当时我也是焦头烂额,然后和EPC还有克兰探讨了好久,最后发现其实是现场管路的问题参数的不正确。
作者: 幽敏客    时间: 2018-7-13 10:00
asd6692569 发表于 2018-07-10 21:35
图片看不清,想来应该是plan72+76。介质侧是机械密封。

作者: asd6692569    时间: 2018-7-13 15:10
幽敏客 发表于 2018-7-13 10:00

你这个明显就是72+76的配置,但是76的限流孔板没有看到位置。
第二个图上明显是有流量计的,实际使用中流量计有很多用处。
比如试漏,完全可以通过流量去判断,76关闭后,72如果有流量,那么就存在漏点了。
运转中,通过孔板限流后,流量比较固定,如果流量明显增大的话就是大气侧密封泄露。
还有就你们这个现场来说,76只有远传,没有就地,如果按照你们的操作规范来说还需要DCS配合。很麻烦
作者: asd6692569    时间: 2018-7-13 15:12
互换泵设备版主过来看看@泡沫_ZPTK
作者: 泡沫_ZPTK    时间: 2018-7-13 16:09
这个东西怎么讲无压的双端面结构,采用接触式密封和干气密封串联使用,机械密封作为主密封,干气密封作为二级辅助安全密封,由于二级密封的阻封气为一级密封提供一定的压力环境(通常为低于介质压力0.2MPa,且小于0.5MPa),减小了主密封承受的压力差,有效的延长了主密封的使用寿命。特别适合于易挥发类介质,如轻烃类(汽化压力较大)。如果是先通PLAN72的阻封气的话,由于没有灌泵,泵内没有压力。阻封气可能将主密封的静环推出。而二楼的图片上写的先通阻封气,但要注意他是控制阻封气压力的0.1MPa。而这个压力一般不会将主密封的静环推出。这个怎么来判定。
作者: asd6692569    时间: 2018-7-13 18:21
泡沫_ZPTK 发表于 2018-7-13 16:09
这个东西怎么讲无压的双端面结构,采用接触式密封和干气密封串联使用,机械密封作为主密封,干气密封作为二 ...

实际运用中真没注意灌泵与通气的先后,而且我们停泵是不停密封气的,从未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不排除会发生该问题的可能性。
不过二楼图上面的操作说明我觉得写的很不规范,完全忽略了72中流量计的作用。而且关于密封气压力的的描述我觉得也不对,主要是投用后压前后压差的问题,你帮忙分析下
作者: 0836332560    时间: 2018-11-25 01:49
泵用干气密封分两种:双端面和串联式,双端面为两端都是干气密封,此类密封氮气是注入到泵的,所以要先开氮气后罐泵,否则介质会反串到密封污染密封。
串联式干气密封: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干气密封,他是由1级接触式的机械密封和2级非接触的干气密封串联而成的。也就是说一级为普通机封再在外面加了个干气密封。此类密封要先投用介质,再开氮气,原因为一级机械密封的弹簧座上有个O圈,如若先开氮气,压力过高时会导致O圈被吹出,导致一级密封直接泄露,而如若先投用的介质,则形成了背压,另外如果想式气密,可以投用1公斤以内的压力。一般不会造成密封损坏。
另外一通的密封试气密的话,拍火炬压力为0.那么就是二级密封泄露,如若拍火炬压力高于投用氮气压力,那么就是1级密封泄露。




欢迎光临 海川化工论坛 (https://bbs.hc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